芍藥清肝散

SHAO YAO QING G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0%
心經 7%
三焦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3%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肝: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方中以芍藥清肝瀉火,但肝火旺盛常因脾虛濕盛所致,白朮健脾益氣,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清熱藥物更易到達肝臟,提高藥效。
  2. 防止寒涼之性傷脾: 芍藥清肝散以清肝瀉火爲主,藥性偏寒涼,若單用容易損傷脾胃,而白朮性溫,可中和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因寒涼之性而影響藥效。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活血止痛之功效。其可與芍藥協同作用,疏解肝鬱,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頭昏腦脹、胸脅脹痛等症狀。
  2. 行氣活血,改善循環: 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血液供應,並有助於清除肝臟代謝產物,進而緩解肝臟功能受損所引起的各種不適。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癢消疹: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癢消疹的功效。方中以芍藥清肝,但肝風內動,易生風疹、瘙癢等症。防風可協同芍藥清肝,疏散肝風,止癢消疹,使清肝功效更顯。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芍藥清肝散以清熱涼血爲主,方中藥性偏寒涼。防風性味辛溫,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過甚,損傷陽氣的作用。同時,防風還能增強芍藥清肝散的止癢消疹功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以芍藥、丹皮、柴胡等寒涼藥物為主,清熱涼血,降肝火,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過於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不至於出現副作用。
  2. 緩解藥物毒性:芍藥、丹皮等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緩解藥物毒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損害,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芍、柴胡等合用,能更有效地清肝熱,散風邪,緩解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目赤、口苦等症狀。
  2. 行氣止痛,活血通絡:荊芥還具行氣止痛、活血通絡之效。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可導致疼痛、腫脹等症狀。荊芥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改善局部症狀。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桔梗,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可以幫助疏通氣道,利咽開音,改善因肝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促進藥物下達: 桔梗有開宣肺氣、利氣導痰的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肝經,提升藥效。此外,桔梗還能引藥上行,輔助芍藥清肝散中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清肝降火的作用。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羌活,主要是考慮到羌活的疏風解表、散寒止痛功效。

  1. 疏風解表: 芍藥清肝散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而羌活能疏散風邪,可輔助清熱解毒,使藥效更顯著。
  2. 散寒止痛: 有些肝火上炎患者,會伴隨頭疼、目眩等症狀,羌活可散寒止痛,緩解患者的不適。

因此,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羌活,既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又能兼顧疏風散寒,使治療更全面。

芍藥清肝散中包含白芍,其原因如下:

  1. 緩解肝陽上亢: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平肝熄風之效。肝陽上亢,可致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症,白芍可滋陰降火,緩解肝陽亢盛。
  2. 改善肝鬱氣滯:肝鬱氣滯可引起胸脅脹痛、情緒抑鬱等症。白芍可疏肝解鬱,調節肝氣,使氣機舒暢,改善肝鬱氣滯。

因此,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白芍,可發揮其養肝平肝、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鬱氣滯等病症。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能調節肝氣的升降,使肝氣疏泄,氣機流通,進而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脅肋脹痛、乳房脹痛、情緒抑鬱等。
  2. 清熱解毒,兼顧清肝:柴胡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協助芍藥清熱涼血,共同清熱解毒,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

柴胡的加入,使芍藥清肝散既能清肝瀉火,又能疏肝解鬱,更能全面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提升療效。

芍藥清肝散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散結止痛: 前胡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散結止痛之效。其可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肝氣上逆所致的頭脹、目眩、胸悶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宣肺化痰: 前衚衕時兼具清熱解毒、宣肺化痰之功效。此藥物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並可宣肺化痰,利氣止咳,有助於改善因肝火上炎、肺熱壅盛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芍藥清肝散中加入前胡,可以達到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散結止痛、宣肺化痰的功效,對於治療肝鬱氣滯、肝火上炎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薄荷,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及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性寒,味辛,入肺經,能清利頭目,疏散風熱,並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癢。配合芍藥、柴胡等清熱涼血之品,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並可疏散風熱,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同時,薄荷的辛涼之性,可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發揮療效。

芍藥清肝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性涼,入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方中以黃芩配伍芍藥、當歸等藥物,能有效清瀉肝膽之熱,對於肝經熱盛、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耳鳴眩暈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涼血止血: 黃芩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肝火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牙齦出血等。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能達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效果。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因為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性寒,善於清泄肝膽之火,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頭暈目眩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2. 涼血解毒: 梔子亦能涼血解毒,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皮膚紅腫、瘡瘍等疾病。

芍藥清肝散以芍藥、柴胡等疏肝解鬱,配合梔子清熱瀉火,達到清肝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有效治療肝火上炎所致的各種症狀。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知母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方劑中因肝火上炎,故以知母清泄肝火,並滋陰降火,以防止肝火傷陰,達到清熱瀉火而不傷陰的效果。
  2. 配伍增效:知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芍藥、丹皮等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滋陰解毒的作用。知母清熱降火,能促進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清肝散整體療效更佳。

芍藥清肝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利,善於清熱利濕,能將肝火鬱熱及濕邪從體內排出,達到清肝瀉火的效果。芍藥清肝散主要針對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滑石的清熱利濕功效可以輔助芍藥、丹皮等藥物更好地發揮清肝瀉火的作用。
  2. 利尿通淋: 滑石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促進尿液排出,將體內積存的毒素和濕邪排出體外,有助於緩解肝火鬱結導致的尿路不暢、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滑石的利尿作用也能減輕肝臟的負擔,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有效抑制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
  2. 配伍相宜: 芍藥清肝散以清熱涼血、滋陰養肝為主,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與其他藥材如芍藥、丹皮等配伍使用,可加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芍藥清肝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1. 清熱瀉火:大黃能瀉肝膽實火,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涼血解毒:芍藥清肝散常用於治療肝經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症,而大黃具有涼血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因此,大黃在芍藥清肝散方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芍藥清肝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芍藥清肝散以清肝瀉火為主,但肝火熾盛易導致便祕,芒硝可輔助瀉熱通便,使藥效更加顯著。
  2. 引藥下行:芒硝味鹹,能引藥下行,促進藥效向下傳達,有利於清熱瀉火藥物直達肝經,發揮清肝瀉火的作用。

主治功效


芍藥清肝散

  • 組成:白朮,川芎,防風,甘草,荊芥,桔梗,羌活,白芍,柴胡,前胡,薄荷,黃芩,梔子,知母,滑石,石膏,大黃,芒硝
  • 主治功效:眼屎增多、 vision; eyes are sensitive to light; Red blood vessels can be seen in the eyes, Constipation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總結

芍藥清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眼屎增多、 vision; eyes are sensitive to light; Red blood vessels can be seen in the eyes, Constipation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3分,川芎3分,防風3分,甘草(炙)2分半,荊芥2分半,桔梗3分,羌活3分,芍藥2分半,柴胡2分,前胡2分半,薄荷2分半,黃芩2分半,山梔2分半,知母2分,滑石3分,石膏3分,大黃4分,芒消3分半。
都作1服。水2鐘,煎至1鐘,食後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火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清肝散, 出處:《原機啓微》卷下。 組成:白朮3分,川芎3分,防風3分,甘草(炙)2分半,荊芥2分半,桔梗3分,羌活3分,芍藥2分半,柴胡2分,前胡2分半,薄荷2分半,黃芩2分半,山梔2分半,知母2分,滑石3分,石膏3分,大黃4分,芒消3分半。 主治:眵多眊臊,緊澀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