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痰止咳的功效。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腫的特性。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天南星能夠有效化解痰濕,使之排出體外,達到止咳化痰之效。此外,天南星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能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痰濕所致的各種病症。
千金化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化痰止咳: 半夏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其燥溼化痰作用能有效清除痰液,而降逆止嘔則可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適用於痰多咳嗽、痰稠難咯等病症。
- 配伍增強療效: 千金化痰丸中其他藥物,如瓜蔞、紫菀等,也具有化痰止咳之效。半夏與這些藥物配伍,能夠增強藥效,使化痰止咳效果更加顯著。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其揮發油能刺激胃腸道,促進消化液分泌,並能舒緩氣滯,利於痰液排出。
-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濁上湧、氣逆咳嗽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其理氣作用能改善胃腸蠕動,減少嘔吐。
因此,陳皮在千金化痰丸中起著理氣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痰多咳嗽等症狀。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痰濕阻肺,會導致咳嗽、痰多等症狀,茯苓可利水滲濕,將痰濕化解,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 和中健脾,增強藥效: 茯苓具有健脾和中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整體療效。同時,茯苓還能調節氣血,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消積,化痰止咳: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痰濁壅滯、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枳實能疏通氣機,化解痰液,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 消食導滯,降逆止嘔:枳實還能消食導滯,降逆止嘔。對於食積停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枳實能幫助消化吸收,降逆止嘔,改善胃腸功能。
因此,千金化痰丸中加入枳實,有助於促進氣機運行,化解痰濁,並改善胃腸功能,達到治療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的效果。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化痰: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痰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利水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痰液過多、呼吸不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千金化痰丸中加入天花粉,能有效地清熱化痰、利水消腫,達到緩解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效果。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方中加入黃芩,可清泄肺熱,燥濕化痰,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痰黃稠黏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降逆止嘔: 黃芩能降逆止嘔,對於痰熱上擾,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黃芩在千金化痰丸中的作用是清熱燥濕,降逆止嘔,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化痰止咳的功效。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燥濕 和 瀉火解毒 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方中加入黃柏,主要是針對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黃柏能清肺熱、化痰濕,並能解毒消炎,有助於化解肺部積聚的痰熱,改善呼吸道症狀,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知母,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降肺熱,並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方中加入知母,旨在清泄肺熱,並滋潤肺燥,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同時,知母也能緩解因熱邪傷肺所致的口乾咽燥、咳嗽痰粘等症狀。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痰液粘稠: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痰液粘稠多因血虛津虧所致,當歸能補血潤燥,使血脈通暢,津液充盈,從而改善痰液粘稠,利於咳出。
- 和中調氣,促進藥效: 當歸性平和,能起到和中調氣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促進藥效的發揮。同時,當歸能緩解藥物的燥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咳平喘: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的功效。對於痰咳喘息,尤其是因風寒痰阻、肝風內動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天麻能有效平息肝風,鎮咳止喘,輔助化痰。
2. 疏通經絡: 天麻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痰液的排出,進一步提高化痰的效果。同時,天麻還能緩解因痰阻經絡引起的肢體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肺引起的咳嗽、痰多、鼻塞等症狀,防風能有效緩解。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千金化痰丸的組成中,多為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藥物。加入防風,可起到引藥入肺、提高藥物療效的作用。防風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夠更有效地散寒止咳,化痰止喘。
千金化痰丸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祛痰止咳: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寒痰,白附子能溫肺化痰,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溫陽散寒: 白附子性溫,能溫陽散寒,對於寒邪阻肺、痰多咳嗽的患者,白附子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緩解症狀。
因此,白附子在千金化痰丸中起到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寒痰咳嗽、痰多難咳的患者有一定療效。
千金化痰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化痰止咳: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效。痰液的形成往往與脾虛濕盛有關,白朮能健脾燥濕,從根本上減少痰液的產生,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千金化痰丸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多具有燥濕化痰作用,但性偏寒涼。白朮性溫,能中和寒涼之性,協調藥性,避免寒涼傷脾,並增強藥物的化痰止咳功效。
千金化痰丸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通腑降逆: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通腑降逆的作用。對於痰熱壅肺,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黃稠等症,大黃可以清熱瀉火,使痰熱得以宣泄,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 活血化瘀,通經絡:大黃亦具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肺部氣血循環,促進痰液的排出。對於痰瘀互結所致的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大黃可以通經絡,化瘀散結,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千金化痰丸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千金化痰丸中含有多種藥材,甘草能調和各藥材的性質,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使藥效更為溫和、協調。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達到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的效果。例如,與半夏、陳皮等藥材搭配,可加強其止咳化痰的功效;與黃芩、連翹等藥材搭配,可加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千金化痰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分析
《孫文垣醫案》| 孫一奎
吳西源令眷因未有子,多郁,多思,肌肉漸瘦,皮膚燥揭,遍身生瘡,體如火燎,胸膈脹痛而應於背,咳嗽不住口。醫治十越月,僉以為瘵疾不可治。知予在程方塘宅中,乃迓予治,診得右寸關俱滑大有力,左弦數。予以栝蔞仁四錢,蘿蔔子、貝母、枳殼調氣化痰開鬱為君,桑白皮、葶藶子、黃芩瀉肺火為臣,甘草、前胡為使,三十帖痊愈,仍以千金化痰丸調理。向來年年至冬月,則咳嗽痰喘不能睡,自此後遇冬月痰再不復發。
分析: 此案例記載一位婦女因不孕而情志抑鬱,出現肌肉消瘦、皮膚乾燥、身生瘡瘍、胸背脹痛、咳嗽不止等症狀。孫氏診斷為痰鬱化火,以栝蔞仁、蘿蔔子、貝母、枳殼等藥調氣化痰開鬱為主,並用桑白皮、葶藶子、黃芩瀉肺火,甘草、前胡調和藥性。治療後症狀痊癒,並以千金化痰丸調理,多年冬日易發的咳嗽痰喘也未再復發。此案顯示千金化痰丸具有調氣化痰、開鬱清火的功效,並可作為後續調理,預防痰病復發。
《萬病回春》| 龔廷賢
千金化痰丸,健脾理胃、清火化痰,頑痰能軟、結痰能開、疏風養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清頭目、止眩暈如神。
分析: 龔氏直接點明千金化痰丸的功效,包括健脾理胃、清火化痰、軟堅散結、疏風養血、清利頭目。適用於頑痰、結痰、上焦火盛、胸膈痰壅、頭目眩暈等症。
《壽世保元》| 龔廷賢
上為細末。用前浸四味藥水。加竹瀝一碗。泡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或茶或薑湯送下。
一論健脾胃。清火化痰。頑痰能軟。結痰能開。疏風養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清頭目。止眩暈。
千金化痰丸
膽星(四兩),半夏(姜礬牙皂同煮半日用四兩),陳皮(去白三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枳實(麩炒一兩),海石(火煅一兩),天花粉(二兩),片芩(酒炒二兩),黃柏(酒炒二兩),知母(酒炒一兩),當歸(酒炒四兩),天麻(火煨三兩),防風(去蘆二兩),白附子(炮二兩),甘草(生三兩),大黃(酒蒸九次五兩),白朮(米泔浸炒四兩),氣虛。加人參八錢。
分析: 龔氏於此書中詳述了千金化痰丸的組成、製法、用法用量,並再次強調其健脾胃、清火化痰、軟堅散結、疏風養血、清利頭目的功效。方中包含燥濕化痰的天南星與半夏,理氣健脾的陳皮,利水健脾的茯苓,行氣除痞的枳實,清熱生津的天花粉,清熱燥濕的黃芩、黃柏,滋陰清熱的知母,補血活血的當歸,息風定驚的天麻,祛風通絡的防風,散寒鎮靜的白附子,補益脾氣的白朮,瀉下導滯的大黃,調和藥性的甘草。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理胃、清火化痰、開結軟堅之效。並提到氣虛者可加人參,增強補氣之功。
《赤水玄珠》| 孫一奎
仲景云:心下有留飲,其人背惡寒,冷如水,治法茯苓丸之類是也。(即千金化痰丸。)
分析: 孫氏引用《金匱要略》中「心下有留飲,其人背惡寒,冷如水」的描述,指出可用茯苓丸之類治療,並註明即千金化痰丸。此處「心下」泛指胃脘部,「留飲」指停聚的水飲。這段說明千金化痰丸可用於治療痰飲停聚於胃脘所致的背部惡寒等症。
治療原理
綜合以上古文內容,千金化痰丸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
- 健脾燥濕,化痰降逆: 方中天南星、半夏、陳皮、茯苓、白朮等藥,具有健脾燥濕、化痰降逆的作用,針對痰飲生成的根本原因,從脾胃入手,消除生痰之源。
- 行氣開鬱,軟堅散結: 枳實、陳皮等藥可行氣解鬱,針對痰濕鬱結、氣機不暢的病機;海石能軟堅散結,可消解頑痰、結痰。
-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天花粉、黃芩、黃柏、知母等藥,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針對痰鬱化火或陰虛火旺的病機。大黃瀉下導滯,可引熱下行。
- 疏風養血,息風止痙: 當歸養血活血,防風、天麻疏風通絡、息風止痙,可改善痰熱生風或血虛生風的症狀,如眩暈、肢體麻木等。
- 調和藥性: 甘草調和諸藥,使全方藥效更加協調。
總之,千金化痰丸通過多途徑、多靶點發揮作用,達到健脾理胃、清火化痰、開結軟堅、疏風養血、清利頭目的功效,適用於痰飲證的多種表現,特別是頑痰、結痰、痰鬱化火等證。
傳統服藥法
膽星4兩,半夏(薑礬同煮半日)4兩,陳皮(去白)2兩,白茯苓(去皮)2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海石(火煅)1兩,天花粉2兩,片芩(酒炒)2兩,黃柏(酒炒)1兩,知母(酒炒)1兩,當歸(酒洗)1兩,天麻(火煅)2兩,防風(去蘆)2兩,白附子(煨)2兩,白朮(米泔浸,炒)2兩,大黃(酒拌蒸9次)5兩,甘草(生)3錢。
氣虛,加人參8錢。
健理脾胃,清火化痰,頑痰能軟,結痰能開,疏風養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清頭目,止眩暈。
上為細末,神曲2兩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70丸,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化痰丸,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膽星4兩,半夏(薑礬同煮半日)4兩,陳皮(去白)2兩,白茯苓(去皮)2兩,枳實(去瓤,麸炒)1兩,海石(火煅)1兩,天花粉2兩,片芩(酒炒)2兩,黃柏(酒炒)1兩,知母(酒炒)1兩,當歸(酒洗)1兩,天麻(火煅)2兩,防風(去蘆)2兩,白附子(煨)2兩,白朮(米泔浸,炒)2兩,大黃(酒拌蒸9次)5兩,甘草(生)3錢。 主治:健理脾胃,清火化痰,頑痰能軟,結痰能開,疏風養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清頭目,止眩暈。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