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藥酒
BAI YAO JI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良朋匯集》卷三引王永光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藥酒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使水濕運化,減少酒對脾胃的損傷。同時,茯苓亦能健脾寧心,緩解酒後頭暈、心悸等不適。
此外,茯苓亦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緩解酒中的有害成分對人體的損害,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因此,白藥酒中加入茯苓,不僅能提高酒的口感,更能增強酒的藥用價值,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白藥酒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健脾益氣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消除酒所帶來的濕熱之氣。
白朮的燥濕利水功效,則能幫助身體排出酒後積聚的水分,緩解酒後頭昏、乏力、小便不利等症狀。
白朮還具有止汗作用,能緩解酒後容易出汗的症狀,保持體內水分平衡。因此,在白藥酒中加入白朮,有助於減輕酒後的不適症狀,並起到保健作用。
白藥酒方劑中加入天花粉,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生津,利咽消腫。白藥酒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而天花粉的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可有效緩解咽喉不適,促進傷口癒合。此外,天花粉亦能解酒毒,與白藥酒中的酒性相輔相成,有助於緩解酒後不適。
白藥酒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補肺、滋腎益精的功效。白藥酒常用於補益氣血、強筋健骨,而山藥能起到輔助作用,增強藥酒的補益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山藥性平,能緩和某些藥材的燥性或寒性,使藥酒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減少副作用。同時,山藥還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藥酒可能帶來的燥熱感。
白藥酒中加入薏苡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利水消腫: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白藥酒常用於舒筋活絡、消腫止痛,而薏苡仁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與白藥酒中的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整體的消炎止痛效果。
白藥酒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成分中包含了芡實,是具有特定療效的重要成分。芡實,具滋補脾胃、固攝止瀉的效用,對於脾虛導致的消化不良或腹瀉有良好的調理作用。此外,芡實還含有大量的澱粉及蛋白質,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體質。它在白藥酒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限於活血和止痛,更是有助於調和臟腑功能,改善全身的氣血循環。
白藥酒的配伍非常講究,需要考量各種藥材之間的相輔相成。芡實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整體方劑的效果,還能中和部分藥材的辛燥之性,達到調和的目的。此外,芡實的滋補特質能有效減少中藥酒對胃腸道的刺激,使得其在消腫止痛的同時,不損傷身體。綜合上述理由,芡實在白藥酒中的使用,展現了中醫學中對於藥材搭配的深刻理解與智慧。
白藥酒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藥酒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川牛膝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通利關節:川牛膝亦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因濕氣阻滯導致的關節疼痛、腫脹,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白藥酒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胃止嘔: 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胃散寒、止嘔消食之功效。對於寒性胃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白荳蔻能起到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
- 理氣化濕: 白荳蔻還具有行氣化濕的功效,可以幫助胃腸道排除濕氣,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因此,白藥酒中加入白荳蔻,可以起到溫胃止嘔、理氣化濕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寒濕所致的胃腸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藥酒」,主要成分是:茯苓、白朮、天花粉、山藥、薏苡仁、芡實、川牛膝、白荳蔻,藥方組成如下:
- 白荳蔻:辛溫,歸脾、胃經,溫暖脾胃,化濕、行氣止嘔。
- 白朮:甘、淡,歸脾、胃經,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
- 川牛膝:甘、苦,歸腎、肝、脾經,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
- 茯苓:甘、淡,歸脾、胃、心經,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祛風除濕。
- 芡實:甘、澀,歸脾、腎經,固澀收斂、止瀉、補中益氣。
-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
- 天花粉:甘、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
- 薏苡仁: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
白藥酒具有補氣、利水滲濕、清熱化痰、健脾、止瀉等功效,主治水腫、咳嗽、泄瀉、脾虛、氣虛等症。
症狀表現如下:
- 水腫:全身或局部腫脹,多伴有小便不利、尿少、腹脹等症狀。
- 咳嗽:咳痰,或乾咳,或咳喘,或痰多色白,或痰少色黃,或痰中帶血。
- 泄瀉:腹瀉,大便稀薄,或水樣,或粘液膿血便,或伴有腹痛、腹脹。
- 脾虛:面色萎黃,少氣懶言,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脈虛弱。
- 氣虛:少氣懶言,動則汗出,頭暈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脈虛弱。
白藥酒方劑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化痰、健脾、止瀉等功效,對於水腫、咳嗽、泄瀉、脾虛、氣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結:
白藥酒方劑組成複雜,各藥物藥性協調,共同發揮藥效,具有補氣、利水滲濕、清熱化痰、健脾、止瀉等功效,對於水腫、咳嗽、泄瀉、脾虛、氣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5錢, 白朮5錢, 花粉5錢, 山藥(炒)5錢,5錢,芡實(研)5錢, 牛膝5錢, 白豆蔻(去殼)3錢。
開胃健脾,補虛勞。
用燒酒10斤,諒加白蜜,久泡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白藥酒性溫,陰虛火旺者不宜飲用。
- 白藥酒不宜過量飲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藥酒,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引王永光方。 組成: 白藥酒(《良朋匯集》卷三引王永光方。)出處:《良朋匯集》卷三引王永光方。組成:白茯苓5錢,白朮5錢,花粉5錢,山藥(炒)5錢,薏苡仁5錢,芡實(研)5錢,牛膝5錢,白豆蔻(去殼)3錢。主治:開胃健脾,補虛勞。 。 主治:開胃健脾,補虛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