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甘緩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補腎、健脾止瀉、固精止帶的功效。甘緩湯常用於治療脾腎虛弱、氣血不足、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症狀,而山藥的滋陰補腎作用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 健脾益氣: 山藥還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甘緩湯中常加入一些其他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藥材,如茯苓、白朮等,山藥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健脾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甘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在於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能補脾胃之氣,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增進食慾,促進營養吸收,為甘緩湯中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乏力、倦怠等症狀提供支持。
2. 燥濕利水: 白朮能燥濕利水,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對於甘緩湯中治療濕氣過重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具有一定效果。
總之,白朮在甘緩湯中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甘緩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甘緩湯多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水濕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等症狀。茯苓在此方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化濕的作用,有助於消除脾虛濕困,改善水濕停滯,從而達到緩解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的目的。
甘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甘緩湯中可能含有其他藥物,甘草可以調和其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避免藥物相互作用而產生不良反應。
- 保護脾胃:甘草能益氣健脾,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甘緩湯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的藥物,甘草可以保護脾胃,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功能。
甘緩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是利用其 解表散寒 的功效。升麻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 疏散風熱、升陽舉陷 的作用。
甘緩湯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患者常伴有 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肢體痠痛 等症狀。升麻可以 疏散風邪,解表發汗,使寒邪外解,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同時,升麻還有 升陽舉陷 的作用,可以 提振陽氣,改善氣虛導致的虛寒症狀,對於體虛患者更有益處。因此,甘緩湯中加入升麻,可以有效治療風寒感冒,並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甘緩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甘緩湯以甘味滋補為主,加入陳皮可起到理氣健脾、幫助藥物吸收的作用,使藥效更易發揮。
- 行氣止痛: 陳皮能行氣止痛,對於由氣滯引起的腹痛、胸悶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甘緩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而氣滯往往伴隨其中,加入陳皮可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更全面地解決患者的症狀。
甘緩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甘緩湯用於治療脾虛濕阻、水濕內停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而薏苡仁有助於利水消腫,減輕水濕對脾胃的負擔,促進脾胃運化功能。
- 健脾和胃:薏苡仁亦具健脾和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緩解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甘緩湯中加入薏苡仁,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健脾利水、和胃止瀉的作用。
甘緩湯中包含芡實,主要由於芡實具備以下兩項功效,與方劑主旨相符:
- 固腎澀精: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甘緩湯常用於治療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帶下等症,芡實的固腎澀精作用,可加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 健脾止瀉:芡實同時也具有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功效。甘緩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補脾止瀉功效的藥材,如山藥、蓮子等,芡實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健脾止瀉的效果,使方劑更全面地治療脾腎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
甘緩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脾: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消食健脾之效。甘緩湯為緩解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的方劑,加入木瓜可助其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 通乳下乳: 木瓜亦有通乳下乳之效,對於產後乳汁不足或乳汁分泌不暢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甘緩湯若用於產後調理,加入木瓜則可促進乳汁分泌,幫助產婦恢復體力。
總之,木瓜在甘緩湯中的作用主要在於消食健脾和通乳下乳,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甘緩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有以下原因:
- 理氣和胃: 白荳蔻性溫,味辛,具有行氣解鬱、溫中止痛的功效,可幫助緩解胃寒、脾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與甘緩湯中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溫胃和中的作用。
- 芳香醒脾: 白荳蔻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配合甘緩湯其他健脾益氣的藥材,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整體療效。
甘緩湯中包含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大棗性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藥物之燥烈,避免傷陰耗氣,使藥性更趨平和,溫和地達到治療目的。
- 調和脾胃: 大棗能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被吸收利用,並降低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甘緩湯 」介紹
本文介紹中藥方劑「 甘緩湯 」,提供其組成介紹、主治功效以及各成分的功效說明。
組成與功效 「 甘緩湯 」的主要成分包括: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芡實:固澀收斂、止瀉、固崩止帶、補中益氣、補腎、補血。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白荳蔻: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以上各成分共同作用,具有腹瀉急迫,急忙往下走,不能稍微停止,這是脾氣虛弱而下垂的緣故。
總結 「 甘緩湯 」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包括山藥、白朮、茯苓、甘草、升麻、陳皮、薏苡仁、芡實、木瓜、白荳蔻、大棗等,具有腹瀉急迫,急忙往下走,不能稍微停止,這是脾氣虛弱而下垂的緣故。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少者用山藥4錢炒黃代之)1錢半,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半,升麻5分,陳皮7分,苡仁(炒)2錢,芡實(炒)2錢,木瓜1錢,白豆蔻曲(炒,研)1錢,紅棗4枚。
小便清而大便泄,或加肉豆蔻(麵包煨)1錢,煨木香4分。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甘緩湯是一張比較溫和的中藥方劑,一般人群都可以服用。但是,如果有脾胃虛寒、腹脹、便溏等症狀的人群,不宜服用甘緩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甘緩湯,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人參(少者用山藥4錢炒黃代之)1錢半,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半,升麻5分,陳皮7分,苡仁(炒)2錢,芡實(炒)2錢,木瓜1錢,白豆蔻曲(炒,研)1錢,紅棗4枚。 主治:泄瀉急而趨下,不能少停,此脾氣虛而下墜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