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糕

八珍糕

BA ZHE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18%
胃經 16%
腎經 15%
心經 12%
肝經 3%
膀胱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八珍糕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效。八珍糕本身以補氣養血為主,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加入白朮可加強補脾健胃之效,使氣血更易生成,進而提高補益效果。

二、固澀止瀉:白朮亦有固澀止瀉作用,對於脾虛泄瀉者,可輔助止瀉,避免補益之物因脾虛而難以吸收。

八珍糕中加入茯苓,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八珍糕本身為補益氣血之方,茯苓的健脾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使補益之物更易吸收,提高補益效果。

2. 祛濕化痰: 茯苓亦有祛濕化痰的作用,能改善因濕邪困脾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八珍糕中常添加一些滋補性較強的食材,茯苓的祛濕作用有助於防止滋補過度而引發痰濕等問題。

八珍糕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潤燥的功效。八珍糕作為補氣血的方劑,以山藥補脾益氣,可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更好地吸收藥物營養,提升藥效。
  2. 固腎止瀉:山藥還有固腎止瀉的作用。八珍糕常用於脾虛氣弱、氣血不足的患者,而脾虛常伴有腎虛,導致腎氣不固,易出現腹瀉。山藥可固腎止瀉,改善脾腎虛弱,增強療效。

八珍糕中加入蓮子,主要是因為其藥性平和,具備多方面的功效:

一、 補脾益腎: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補脾益腎,健脾止瀉,對於脾虛泄瀉、腎虛遺精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二、 安神寧心: 蓮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鉀,能安神寧心,改善睡眠品質,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也有助益。

八珍糕本身為滋補性藥膳,加入蓮子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提升口感,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八珍糕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固腎健脾: 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固精止帶、除濕止瀉之效。八珍糕中加入芡實,可增強脾腎之氣,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症狀。
  2. 補益氣血: 芡實亦有補益氣血之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八珍糕作為補益氣血之方,加入芡實可進一步增強其補益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八珍糕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止痛的功效。八珍糕中加入陳皮,可幫助理氣健脾,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使藥效更易被人體吸收。
  2. 調和藥性:八珍糕由多種藥材組成,其中部分藥材性偏寒涼,如茯苓、白朮等,加入陳皮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材對脾胃造成損害,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人體調養。

八珍糕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八珍糕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以調和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功效。
  2.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作用。八珍糕以補益氣血為主,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補益效果,使氣血更容易生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八珍糕載於清代醫籍,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形體羸瘦,不耐苦劣之藥者」。其核心病機為脾虛失運,氣血化生不足,表現為:

  1. 食少便溏:脾主運化,虛則納呆、水穀不化而泄瀉。
  2. 形體羸瘦:脾為後天之本,脾虛則氣血乏源,肌肉失養。
  3. 不耐苦藥:小兒臟腑嬌嫩,苦寒藥易傷脾胃,故以甘淡平補之品製糕,寓治於食。

此方兼顧「健脾益氣」與「消食化積」,屬「補中寓消」之劑,尤適於慢性虛損或病後調理,取其漸補緩調之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氣健脾為本

  • 黨參:甘平,補中益氣,為君藥,直補脾肺之氣。
  • 淮山藥:甘平,補脾肺腎,兼澀腸止瀉,助黨參固後天。
  •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寧心,既助參、山藥補力,又祛濕止瀉。
  • 芡實、蓮心:甘澀固攝,健脾止瀉,兼養心安神(蓮心清心熱防滯氣)。

2. 化濕消積為輔

  • 炒白扁豆:甘微温,健脾化濕,炒用增醒脾之效。
  • 米仁(薏苡仁):甘淡滲濕,健脾止瀉,兼清熱排膿。
  • 炙雞內金:甘平,消食化積,健運中焦,使補而不滯。
  • 使君子肉:甘温,殺蟲消疳,針對小兒蟲積傷脾之潛因。

3. 穀物為載,甘緩調中

  • 粳米、糯米:炒黃後健脾力增,且磨粉製糕易消化吸收。
  • 白砂糖:甘潤補中,調和藥性,契合「甘入脾」之旨。

治療原理

全方以「益氣健脾為主,滲濕消積為輔」,通過:

  1. 修復脾運:黨參、山藥、茯苓等補脾氣,恢復運化功能。
  2. 祛除濕滯:扁豆、米仁、茯苓滲濕,雞內金消積,防補藥壅滯。
  3. 雙向調節:既治「虛」(氣弱)又治「實」(濕積),符合小兒「虛中夾滯」特點。

加減邏輯

  • 若純虛無滯,可減雞內金、使君子;
  • 若濕重便溏甚,可增白术、蒼术;
  • 腎病忌鹽者用此代食,取其甘淡平補、無鹽助濕之弊。

此方體現中醫「藥食同源」智慧,以平和之品組方,緩補脾胃而不峻,正合「王道無近功」之訓。

傳統服藥法


黨參8兩,淮山藥8兩,茯苓8兩,芡實8兩,炒白扁豆8兩,蓮心8兩,米仁8兩,炙雞內金8兩,使君子肉2兩,白砂糖17斤。
健脾疏運。
用粳米15斤,糯米15斤,淘過吹乾,炒微黃,與諸藥共磨細粉,白糖加入,印成糕,約成糕40斤另8兩。
嬰兒每次3塊;四歲以上,每次6塊。
病後調理及腎病忌鹽者,用代食品,尤為相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珍糕是一款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大便溏消化不良蛔蟲病腹瀉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八珍糕,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二。 組成: 八珍糕(《證因方論集要》卷二。)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二。組成:人參、山藥、茯苓、苡仁、扁豆、芡實、蓮肉、炙甘草。主治:健脾養胃。 。 主治:健脾養胃。

八珍糕, 出處:《成方便讀》卷四。 組成:白朮、白茯苓、懷山藥、蓮肉、芡實(皆放飯上蒸透,曬乾,微炒),陳皮3兩(焙),甘草3兩(焙),臘米(炒)3升。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但覺形體羸瘦,不能勝苦劣之藥者。

八珍糕,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黨參8兩,淮山藥8兩,茯苓8兩,芡實8兩,炒白扁豆8兩,蓮心8兩,米仁8兩,炙雞內金8兩,使君子肉2兩,白砂糖17斤。 主治:健脾疏運。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小兒嗜食,羸瘦,蛔蟲疳膨。

八珍糕,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白茯苓1斤,懷山藥1斤,生米仁1斤,白扁豆1斤,建蓮1斤,芡實1斤,使君子5兩,砂仁4兩,糯米1鬭5升,白米1鬭5升(1方有五谷蟲)。 主治:健脾開胃,和中利濕,固本培元,補氣消積。主治:小兒疳膨食滯,面黃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