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冬季末期與初春這段期間,多數人體內陰寒且氣血能量不足,由於春主肝氣且「肝主筋」,所以有較高機會出現身體抽筋現象。
本文透過會員的實際觀察與驗證,發現只要運用一些簡單的養生方法,就可以預防或大幅改善這段期間的抽筋現象,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春季容易抽筋的2個原因
從中醫經絡的角度來看,春季為什麼容易抽筋?主要有2個原因:
1.春季陰寒,寒主收引
許多人認為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是冬季,然而,事實上北半球一年中最陰寒的時段是春季,特別是每年的2-3月期間。
除了這段期間寒流頻繁之外,更關鍵的原因在於人體經過整個冬季累積寒氣後,至春季時寒氣達到巔峰。
中醫認為「寒氣主收引」,寒邪會導致人體氣機收斂、皮膚與肌肉閉塞、經絡拘緊、筋肉攣急,因此特別容易出現抽筋現象。
2.春主肝氣、肝主筋
傳統中醫認為,春季養肝 是關鍵,因為肝臟主藏血、主筋,並開竅於目。
每年春季,許多會員分享 眼睛特別乾澀,尤其是長時間用眼工作的人,甚至會感到難以忍受,影響工作效率。
每天只能忍耐著眼睛的不適,勉強撐著盯著電腦。面對同樣的工作內容,在特定季節卻特別不舒服,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許多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抽筋現象,現代醫學通常將其歸因於缺鈣、缺鎂,但為何偏偏在春季特別容易缺鈣呢?
從中醫角度來看,「肝主筋」,若肝氣虛弱,則容易出現筋縮、抽筋的症狀,這提供了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事實上,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來看,一年之中肝經能量最虛弱的時期,正是春季2-3月。因此,春季頻繁抽筋的現象,很可能與 肝經虛弱 有著密切的關聯。
春季容易抽筋的位置
依照過去幾年來,一些會員的實際觀察,發現春季容易抽筋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個位置:
1.小腿內側抽筋
幾乎所有人說腳抽筋的位置,都主要以小腿偏內側肌肉為主。2024~2025年間春季,就有好幾位會員回報,他們的小腿偏內側很容易抽筋。
有會員說:「尤其是睡到清晨的時候,腳動一下整個小腿內側就會抽筋起來」、「白天有時候也會,感覺小腿快要抽筋發作,就要趕快按摩一下小腿肌肉。」
綜合比較而言,一年之中的春季是非常容易小腿抽筋的季節。這是因為小腿內側是肝經、脾經與腎經,這在初春時都是能量低下,氣血能量不足!

2.腳外側、外踝
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春季時會出現腳外側、外踝抽筋,這通常是體內非常陰寒的訊息。
因為腳外側、外踝抽筋,主要是受到膽經、胃經與膀胱經影響,而三條經絡在冬季時通常能量都是很低。
體內極寒的人經絡氣血運行能量差到極點,這時候會影響相關的肌肉、經筋,就會自然出現抽筋的現象。

某會員就會報:以前每年到了春季,這個地方都會抽筋,今年卻沒有抽筋。
因為他今年幾乎每天都會烘腳,整個腳每天暖暖地像夏天一樣,所以根本就沒有抽筋的機會。
他說:「這種養生方法確實很有效,但是常常要提醒自己要堅持,不要懶惰!」
3.身體側面
以上兩種抽筋的部位,都是常見的,身體側面抽筋就很難理解了。不過在從2024年春季開始,竟然陸續有會員回報這種現象。
這位會員發現,第一次出現發現身體側面會抽筋的時候,是在有一天轉側身彎腰去撿東西後,整個身體側面肌肉抽筋起來,當時感到很難受。
之後竟然又陸續發生了幾次,這讓他清楚知道,原來身體側面的部位也是會抽筋的!

而事實上這是完全合理的,因為這個部位就是肝經、膽經與脾經的運行路線,所以在春季的時候,這個部位是有機會抽筋的。
2025年春季的時候就有會員回報,他發現不是只有春季,只要經常熬夜一段期間之後,筋骨就會不好,開車時往後車座拿東西也會抽筋。
基於上述,由於「寒主收引」,如果是「上實下虛」的人,春季整個下半身的經絡都是虛證的話,整個小腿都很容易抽筋起來。

改善春季抽筋的方法
基於上面的分析,改善春季抽筋的養生法,可以列出一下幾種簡單的方法:
1.多動、不要久坐、站著工作
上面提到經絡「上實下虛」的人很容易抽筋,而「久坐」就是造成經絡「上實下虛」最快的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

中醫強調「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養生概念,《黃帝內經》提及:「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強調一個人不能持續用眼(久視),不能整天躺著或坐著,也不能整天站立或行走過度。
由於現代多數人每天懶懶地不喜歡動,每天不是久視(看手機)就是久坐(打電腦),無形中緩慢傷害體內的氣血與傷筋肉。
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起身起來動一動,這不是指劇烈運動,最好改成站著工作,不要整天窩在電腦前面彎腰駝背工作。
2.疏筋、拉筋與流汗
既然春季容易抽筋,那在春季就要特別要舒暢筋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作一些簡單的拉筋運動。
在寒冷的天氣下,全身筋骨真很容易緊繃,可以參考「結構調整」的方法,拉開身體的筋骨之後會感到非常舒服,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有些人感覺拉筋很痛,可以參考比較溫和的「太極導引」,操作之後也會感到肌肉放鬆且全身舒暢,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3.拉筋板
過去兩年來有一些會員回報,他們發現運用拉筋板,可以根本改善及預防容易小腿抽筋的現象。
拉筋板透過改變人體站立角度來伸展下肢肌肉,例如:比目魚肌、腓腸肌和大腿後肌等。
初學者可以從最小的傾斜角度開始,讓肌肉逐漸適應。 為避免因平衡感不佳而跌倒,建議將拉筋板靠穩牆面,背對牆面進行練習。
站上拉筋板時,保持挺胸收腹,避免彎腰。 每次可以使用約5-10分鐘,每天2-3次,每週進行2-3天。
進入春季之後因為經常又冷、又下雨,更是不想動了。從冬季累積到春季這段期間長期不動,下半身的經絡阻塞狀況更加惡化。
經絡阻塞久了就會造成筋縮,所以必須拉筋,這其實就是一種老化的過程!
有一位會員就發現,習慣運用拉筋板之後,有時候清晨如果感到有一點肌肉要抽筋的感覺,他直覺性地會把腳往上翹,就像站在拉筋板上面,確實抽筋感就會立刻消失。
4.睡到飽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每年冬末春初是肝經能量最弱的時期,換句話說,此時「肝血」普遍不足。
因此,人們容易感到頭暈、疲憊。最簡單的改善方法就是每天多睡一點,充足的睡眠對於提升肝血大有助益。
事實上,無論雲端中醫如何推廣各種養生法,都比不上「睡到飽」來得有效,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養生之道。
5.服用中藥
千古以來,改善抽筋的中藥就是「芍藥甘草湯」,依照不少會員的回報,確實在抽筋的時候服用效果特別好。
要預防抽筋也可以透過服用補氣血中藥,尤其在冬季末期與初春這段期間,因為這個時候多數人普遍氣血虛弱,適當補充氣血效果是很好的。
可以運用「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八珍湯」這類的中藥,這是過去幾千年來中醫師的最愛,幾乎沒有風險可言,可以放心服用。
總結:春季是養肝的最佳時節,多數情況下,問題並非肝火過旺,而是肝血虛弱。因此,人們容易出現眼睛酸澀、筋骨不適,甚至抽筋的情況。
大多數人的經絡狀態呈現「上實下虛」,也就是下半身氣血不足,寒氣較重,導致肌肉緊繃,進而引發抽筋。
只要理解這其中的原理,順應時節進行適當的養生調理,便能精準預防疾病於無形之中,這一點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