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筋骨疼痛是怎麼回事?從經絡理解其中原因!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3-30 首次發表:

春季主風,氣溫忽冷忽熱,同時容易下雨,是塑造「痹證」的風、寒、濕環境。因此容易出現筋骨疾病,風濕性關節炎在這時候也會變得嚴重起來。

本文透過觀察一位在春季爆發筋骨病的真實案例,結合經絡數據的能量趨勢,分析為什麼春季容易筋骨疼痛的原因,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春季容易出現痹證

在進入春天之後,有一些會員就回報,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疼痛。大家心理都在想,隨著冬去春來,春暖花開,過去的風濕疼痛、筋骨老毛病應該會減輕啊?

結果事實與想像不一樣,因為春天一下熱一下冷,熱的時候跟夏天一樣,冷的時候跟冬天一樣,這種疼痛不僅沒有減輕,反而還反復疼痛。

傳統中醫講到疼痛,多數都會診斷為「痹痛」,痹是指閉塞不通,當外邪(風、寒、濕)侵犯到經絡、四肢關節、肌肉,導致於氣血運行不順暢,就會引起痛、腫、麻木等毛病。

春季容易出現痹痛
春季容易出現痹痛

現代醫學也發現,春季是類風濕關節炎高發季節,所謂「春天治骨病,一年少遭罪!」尤其是初春期間,雨量漸增,多數人筋骨不通,氣血不足,很容易引起筋痛或是筋骨舊疾的復發。

春天看似轉暖,但寒氣卻依然沒有散去,春季是骨病容易反復的時期。依照中醫師的觀察,每年到這個時候,門診病患至少會激增5成!

春季筋骨病發作的原因

以上講的都是抽象的理論,中醫如果永遠停在這個階段,現代人是永遠看不懂的,中醫也只會逐漸愈來愈沒落,沒有人相信。

要理解春季筋骨痛與「痹證」的現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在春季「痹痛」的人,直接觀察這個人的經絡現象與相關症狀,就可以運用數據、圖表來理解其中原因。

2023年3月期間,還真的就有一位會員B先生回報出現了筋骨病,由於他以前很少出現筋骨疼痛的問題,因此研究這個案例極有意義。以下歸類春季的筋骨病有4種原因:

1.寒氣累積到一定程度

雲端中醫設計一系列的指數來觀察經絡的現象,在2022年時提出了「寒熱指數」,這個指數對於天氣特別的敏感,尤其是進入冬天之後這個指數就會明顯下降。

許多人以為,在天氣溫度下降的期間,也就是冬天的時候,應該才是「痹證」發作的時候,這個概念是沒有錯的,這是針對比較嚴重的人來討論的。

如果有一個人的身體在過去已經累積了不少的外邪(風寒濕),身體就會像氣象台。只要天氣開始變化,身體的疼痛就會瞬間爆發

然而,多數相對健康的人,在進入冬季的時候初步累積一點點外邪(風寒濕),這時候是不可能會病發的。

這通常要累積幾個月,寒氣陰寒的能量醞釀到一個階段才有可能病發,而這個時間點就是初春

雲端中醫在另外一篇文章就有提到,初春其實是人體最陰寒的季節,只要是相對健康的中年人,在初春就會感受到。

某會員B先生在2022年3月的時候,右腳出現了疼痛,當時還做了一些實驗(點選閱讀)。在2022年底進入冬天之後,他就經常烘腳,所以到了2023年春天的時候,這些部位的疼痛沒有出現,他心理感到很高興。

但是他發現,從二月進入春季之後開始,儘管他有經常烘腳,他發現自己的腳竟然經常感覺是冰冰的,尤其是腳外側膽經、胃經的部分特別冰冷。這在進入冬天的時候其實是沒有的,反而出現在初春。

同時,過去一整年他的腳從來沒有抽筋過,但是在春季三月底時,有一天早上他竟然是左腳抽筋被痛醒,之後左腳走路都會痛。

在3月底時,因為有朋友教他「打坐」,他在早上起床之後打坐約15分鐘後感到腳麻。沒想到在這一刻郵差竟然來按電鈴,他一定要馬上跑去收包裹。

當他瞬間站起來腳接觸地面時,他突然覺得左腳非常的刺痛,此刻沒時間理會,馬上衝到門口去拿包裹。等到郵差走了之後,他往左腳一看,瞬間發現左腳背腫了起來,還分享了當時的一張照片。

2023年春季左腳背腫案例
2023年春季左腳背腫案例

一個小時之後他跑到醫院去掛號,當場照了X光,醫生跟他說沒有什麼問題,只開了一些消炎止痛藥給他。

回家後他心想,這時候來進行經絡檢測,看看是什麼原因就好了?沒想到自己的體能數值都是在個位數,低體能數值可以說就是全身氣血經絡嚴重阻塞的一種現象

雖然他當時檢測不出來,但是可以從之前的經絡數據可以清楚看出來,他就是典型的「寒性陽虛經絡體質」,在進入冬天之後,就是出現典型的「一派陽虛」經絡型態,與去年的經絡型態幾乎沒有差異。

這個案例還可以提醒大家:打坐完之後不要馬上行走,至少要按摩腳部,休息半小時之後再行動,不然很容易造成腿部傷害

2.初春肝經氣血不足

B先生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這其實只是開端而已。到了晚上之後,他發現自己的精神不是很好,感到特別疲倦,也開始出現背痛,就好像是感冒酸痛一樣的感覺。

這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由於左腳歷經抽筋、腫起來之後,已經不太能走動。坐在客廳看電視的他,竟然發現右大腿的血海穴附近肌肉,竟然也抽筋了起來,連帶著整個大腿也開始抽筋,阿編依照他描述的位置標示在下圖。

春季大腿抽筋案例
春季大腿抽筋案例

他說:「這實在是太奇怪了,以前都沒出現過?」在右腿也抽筋之後,他在走路的時候右腿也會感到疼痛。連續兩天下來,他瞬間成為行走障礙人士,隔天只能請假在家上班,心情更加不好。

傳統中醫說「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肝脾腎出問題,容易反映在筋骨上。從他的案例可以清楚看出,他主要是筋與肌肉的問題,並沒有出現骨頭疾病,病發位置也明顯出現在肝經、脾經與胃經上

從肝經的圓運動頁面也清楚的指出(點選閱讀),每年從冬季到初春這段期間,是肝經最容易出現虛症的階段,這時候很容易肝血不足,進而出現相關的症狀

肝經的圓運動現象
肝經的圓運動現象

這時候如果休息不足,晚上還熬夜的話,就會高機率觸發相關的經絡症狀。果然B先生說:「在病發前幾天,他的工作量特別大,導致晚上睡眠不足!」

當人體多氣血虧虛,造成正氣不足時,抵抗力就會下降,外在的風、寒、濕邪乘虛入侵肌肉經絡,就容易引起筋骨疼痛。

從肝經的圓運動數據也可以清楚看到,從3月底至4月開始,肝經的能量就開始提升,容易發生情緒波動、心情鬱悶而造成肝氣鬱結。肝氣犯脾而出現更多肝經、脾經與胃經的症狀,這會連帶出現筋骨的毛病。

3.濕氣漸增

上面提到的「痹證」,通常必須累積「風、寒、濕」邪,到現在為止,只有提到寒,接下來必須提到濕了。

在進入春季之後很容易下雨,這時候天氣溫度低,又伴隨下雨,天氣的潮濕、寒冷入侵,就會加重筋骨不適。

B先生也印證這個現象,他所有的疼痛症狀,都是在開始下雨之後的濕冷狀態下爆發,而且他也有發現這段期間大便不成形(便溏),甚至經常腹瀉,這些都是體內濕氣的症狀。

現代醫學也發現,春天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的季節,還會伴隨關節腫痛、僵硬、容易感到疲勞、食慾不振、體重下降,這些症狀持續一陣子,就要開始尋求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斷了,否則最終關節變形,導致遺憾終生。

4.春季與風相應

探討完「痹證」的「寒濕」,接下來就要探討最抽象的「風」了。

傳統中醫說「春主風」,風是春天的主氣,春季的疾病與風有關。就五行而言,木為春,木主風,肝木主筋,所以春季很容易出現筋骨的問題。

這個抽象的風,沒辦法透過經絡檢測數據化,但是初春的風,通常就是伴隨著寒濕,所以「風、寒、濕」都是一起來的(春末夏季的風,是伴隨濕熱)

有會員就透過FB社團分享,在進入春季之後,她覺得風吹起來特別的冷,感覺甚至比冬天還要冷,好像會鑽入身體內部一樣,她的經絡真的開始出現陽虛現象。

基於此,陽虛的經絡型態可以說就是春季主要的經絡型態。

後來B先生的腳踵,自己找了中藥外用藥「如意金黃散」來外敷,兩天之後腳腫就好了一大半。同時配合服用「小建中湯」,經絡拍打、按摩推拿,重點是每天早睡持續5天,全部筋骨疼痛都消失了。

他總結一句話:「養生確實有用,重點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記!」

春季是特別需要養生的季節

最後B先生說,觀察了一整年的經絡,比對自己身上的症狀之後確認,他一年內最不舒服的時間點確定就是春季,從今以後他要特別注意這個季節的相關養生法。

春季的這種特殊發病現象,其實已經被人們觀察數百年,因此有很多的俗語紀錄。

例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急於脫掉厚衣服,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事實上古人的觀察是非常的精確的,春天其實有點冷,秋天其實還有點熱。

又例如閩南語的俗語:「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就是描述春天季節變化多端,翻臉無情,一定要注意!

春天是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季節,但是你卻可以輕易在路上看到許多人在這時候衣服已經穿得很少,穿短裙的女性滿街都是,這些都是明顯沒有受到養生教育的行為模式。

春天沒有養好身體!養病一整年
春天沒有養好身體!養病一整年

有人更提出「春天沒有養好身體!養病一整年」春天要打好健康底子。每個季節性的特性,如果沒有掌握好的話,就會在當時留下病根,未來疾病就變得更加難以被治癒。

很多人都以為要冬令進補,從經絡數據看來,春天才是一個真正需要補的季節。這時候煮飯時,可以準備一些以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為主的藥膳湯飲,對於提升氣血是有幫助的。

最重要的是,睡覺是養肝血最好的方法,你可以一年四季都熬夜,但是春季的時候一定不要熬夜,一定要11點之前入睡,否則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在進入春季之後,保持心情舒暢,多喝水,服用一些補氣血中藥,保持充足睡眠,每天都要進行簡單運動,多吃綠色食物,每天拍打肝經、心包經、膽經、脾經、胃經,這對於預防春季的筋骨疾病會有極大的幫助。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