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排寒還是排熱?你感受到的燥熱,根源於寒氣!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10-14 首次發表:

排寒!這是一個近年來相當熱門的名詞,近代有多到看不完的養生書籍教導大家如何排寒!而事實上這樣的觀念與近百年來的中醫界想法背道而馳,不少中醫師無法認同排寒理論。

本文發表於2020年,自從2022年雲端中醫發布「寒熱指數」之後,更徹底破解這個謎團!現代人體質多數「上熱下寒」,不但需要排寒,也許要排熱,本文提出4各種常見的可能性,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多數人實際感受到的是熱,不是寒!

究竟是該「排熱」還是「排寒」?中醫界往往有中醫師堅持要排寒,也有中醫師堅持要排熱?每派論點都有道理!究竟誰說的才是對的呢?

中醫師崔容瑄在2019年出版一本書《中醫師教你排熱治病》,書中提出「清熱解毒」才是正確的調養之道,百病起於熱,排不掉的熱氣才是真正病因!

另一個完全相反的論點:當代排寒先驅李璧如中醫師在她的暢銷書《病從排寒解:22個自主排寒關鍵》一書中提到,寒氣是百病之根,依照他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根本沒有「熱性體質」,只有「寒鬱化熱」,愈怕熱、愈喜歡冷飲的人,正是裡寒特盛,寒氣無法洩越,以致鬱而化熱

事實上,從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可以證明李璧如中醫師的說法!在2022年,雲端中醫發佈了「寒熱指數」,用來判斷每個人身體內的寒熱狀態。

若將北半球各地數萬個人的寒熱指數加以平均,就可以清楚看見:現代人上半身一年四季都是偏熱,下半身偏寒,因此「上熱下寒」成為一種常態

現代人普遍體內呈現上熱下寒
現代人普遍體內呈現上熱下寒

由於多數人的體質是「上熱下寒」,上半身實際呈現的就是火熱,天氣溫度愈高感受的更明顯,真實感受到的確實是熱,不是寒!

由於多數人經常會覺得體內很熱,不會感受到下半身的寒,因此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必須要清熱、排熱,而忽略了下半身的寒,這就是多年來排寒、排熱爭議背後的根本原因。

想要進一步理解寒熱指數的讀者,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人體排寒、排熱遇到的4種情境

中醫界最大的問題,根源於中醫是一種基於演繹的醫學,多數中醫師都是運用演繹推論,而不是運用數據歸納。雖然多數人是「上熱下寒」,這最多也是代表著45%的人而已,不是代表100%全部的人。

因此,不論什麼完美的理論,能夠適用於50%的人,就已經是不可思議了,不太可能有一種理論可以適用於所有的人。依照不少會員在過去10年間的真實觀察,有以下4種可能性:

1.直接排寒,回歸正常

如果一個人可以長期觀察自己的經絡現象,就可以得到完全屬於自己的「大數據」資料(點選閱讀),有一定比例的人是屬於「上下皆寒」,像這樣的人一定要排寒,而且排寒之後會非常舒服

要判斷自己是不是「上下皆寒」很容易,只要在檢測之後,系統自動就會幫你分析,只要文字呈現「上下皆寒」,再開啟3D模式,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全身上下經絡都是藍色,這就代表著全身寒氣、經絡氣血瘀阻狀態很嚴重。

從3D理解上下皆寒的狀態
從3D理解上下皆寒的狀態

排寒的方法一點也不難,只要運用熱療法,或是服用熱性中藥,除非是很嚴重的人,不然多數人都可以快速改善這種「上下皆寒」的經絡狀態。

2.直接排熱,回歸正常

既然有一些人全身皆寒,當然也會有一些人全身皆熱,像這樣的人全身上下都在發熱,像這樣的人就一定要排熱,根本就無法排寒。這可以輕易地從3D模式中,幾乎全身都是紅色來理解。

從3D理解上下皆熱的狀態
從3D理解上下皆熱的狀態

這樣的人如果吃一些清熱的中藥,或是寒性的中藥例如:石膏大黃黃芩板藍根龍膽草...等等,身體的燥熱感會在開始感到舒緩,速度是很快的!

3.直接排寒,熱反而消失

上面2種狀況,其實是相對少見的,最常見的還是「上熱下寒」,遇到這種狀況時,到底要排熱還是排寒呢?這經常讓人很困擾。

事實上,這可以從經絡對應來探討,所謂的「上熱下寒」,就是「少陽經」與「陽明經」的手腳經絡不平衡所造成。

當一個人腳部的少陽「膽經」虛證時,手部的少陽「三焦經」通常就會是實證。所以真正的病根可能是膽經,而不是三焦經,當膽經趨於平衡時,三焦經也會趨於平衡

這就像兩個人打架一樣,當其中一個人劍拔弩張時,另一個人也不甘示弱; 當其中一個人態度放緩之後,另一個人也會隨之放緩,最後打架才會結束。

2022年10月13日時,會員L先生就透過FB社團發表了自己的實驗結果(見下圖)。在運用紅外線烘腳之前,明顯呈現「上熱下寒」,三焦經實證,膽經虛證。而在紅外線烘腳之後,膽經能量提升,三焦經能量下降,這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比較紅外線烘腳之後的前後經絡變化
比較紅外線烘腳之後的前後經絡變化

4.直接排熱,寒更嚴重

依照不少會長年來觀察之後發現,排熱的風險,其實比起排寒要還高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讓身體變寒!有一位長年「上下皆熱」的會員C小姐就私下分享,長年來都是上下皆熱的她,是真的不適合排寒。但是,往往服用寒性中藥不到兩天,下半身就會感到寒冷。

通常這類「上下皆熱」的人,都是屬於體內經絡氣血較為旺盛的人,這類人對於氣脈通常特別敏感。以她為例,甚至都可以感受到寒氣流動於膽經、胃經,不斷排出來的現象,因此就算是熱性體質的她,也不願意經常服用寒涼中藥。

連「上下皆熱」的人都是這樣感受,不用說多數「上熱下寒」的人,更不能因為上半身熱就一直清熱排熱,最終只會造成下半身寒氣更嚴重

以排寒為主,排熱為輔

從上面4種狀況可以清楚看出,多數人是需要排寒,也需要排熱的,但這其中的力道,究竟需要如何拿捏呢?

傳統中醫普遍認同一種觀念:「人老腳先衰,樹枯根先死」。既然人體的根本就是下半身,下半身是寒,要先照顧根本啊,因此就原理上應該從排寒下手,上半身的熱應該是「假的」!

因此,近代的火神派大師如鄭欽安、唐步祺、李可、吳佩衡、祝味菊這些中醫師,都認為必須從排寒下手,那些熱都是因為體內太寒,把熱給逼了出來了,那只不過是一種假象,因此主張「陽主陰從、以火立極」,火神派由此而生!

現代人上熱下寒,根本是寒,上半身熱只是假象!
現代人上熱下寒,根本是寒,上半身熱只是假象!

這個理論,與上面的紅外線烘腳的原理是一樣的。如果上半身的熱是真的,怎麼可能有辦法透過單純溫暖腳部而得以改善呢?

多數火神派大師認為,排寒才是根本,是治本之法。而排熱是治標,只是短暫的改善症狀。因此,多數人進行養生應該以排寒為主,排熱為輔!

然而,只要是排寒過的人都知道,排寒的過程相當艱辛,「暝眩反應」多到一般人撐不過去的,因此排寒這種治本之法,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

然而,治標卻很容易,服用「清熱、解毒、瀉火」之中藥,很快速就會有效果,讓人醫生的醫術真好!也因此,治本之理論不容易推展開來,反而治標的方法容易推展。

多數人要求速效,所以火神派長年來叫好不叫座,至今依然只應用於少數中醫界,難以普及!

鐵下心來排寒一定會有成效

雲端中醫有一些會員,剛開始很興奮地幫自己經絡檢測,清楚看到自己的寒氣很重,信誓旦旦地努力養生改善體質。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不論怎麼努力排寒,卻一點變化沒有,因此放棄的人還真不少!

事實上,當你觀察到自己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那已經是累積至少30年以上的功力了,真正排寒成功的人,通常必須堅持養生且觀察數年以上真正轉換體質。

以某會員B小姐為例,使用經絡檢測系統超過10年,大約10年前她開始閱讀吳清忠老師的《 人體使用手冊》,再加上她的經絡圖呈現腳部三條屬陽的經絡虛症,她認為自己的寒氣應該是很重的。

但是,她實際感受到的卻是熱,不是寒!每次到了夏天,她會熱到受不了,經常發脾氣。在冬天,她甚至也會想要吹電風扇,一點也感受不到寒氣!

那時候,由於她經常腰痛,因此有人建議她服用「四逆湯」這種這種非常火熱的藥物,她當時心想,已經很熱了,怎麼可能還可以服用這個藥物呢?

由於她非常喜歡拿自己身體做實驗,她買了一罐「四逆湯」強迫自己服用一個月,神奇的事情陸續發生了,剛開始服用時身體熱到受不了,之後反而開始會怕冷,惱人的偏頭痛逐漸消失, 身體逐漸起了很大的變化。

執行排寒養生可以透過經絡加以印證效果
執行排寒養生可以透過經絡加以印證效果

在之後的幾年,她堅持「排寒」的各種養生法(敲膽經、熱療、泡腳…等等),漸漸地手上的陽經能量不再這麼強,腳上的陽經能量也不再這麼弱,以前夏天會熱到一直生氣,現在也不會了,長年的腰痛幾乎完全消失。

她說,由於寒氣排出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大堆所謂的「暝眩反應」(點選閱讀),這幾年來寒氣排出時會經常出現各種感冒的症狀,她感嘆排寒可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啊!

她用自己的身體去驗證火神派的理論是對的,人體實際上感受到的熱是假的,本質上其實是寒!運用經絡檢測以科學化、數據化的方法來破解人類體質的真相,印證原來不論「排寒」或是「排熱」都是對的,只是治標治本的差別。

養生這條路是很漫長,也很孤獨的,沒有任何醫生可以一路陪伴著你,但是「系統」卻可以!雲端中醫經絡養生系統正隨時等待您來探索自己的身體,陪伴你度過漫長的養生歲月!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