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體設計的極限,自律神經在現代社會崩潰真相!

- 最後更新:2025-09-09首次發表:

從人體「自律神經」的設計架構可以假設,人類可能依然延續著「狩獵採集時代」的設計,卻置入「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被迫受到種種衝擊,幾乎無人能脫離自律神經失調的魔掌。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經絡型態與原因,可以先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續集。

造成自律失調的原因,超過現代醫學能夠理解的範疇,只要看清這一切的本質,自律神經失調很可自然消失。

以下針對自律神經失調的6種特質,反映出現代醫學所遇到的困境:

1.一般人無法控制自律神經

一般人其實無法主動控制自律神經。知名網紅老高在2021年7月發佈了一支探討「自律神經」的影片,其中提到幾個重點。

首先,自律神經又稱為「自主神經」或「植物神經」,主要負責控制心跳、呼吸、體溫、消化系統、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新陳代謝等功能。

基本上,一個人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精神狀態,幾乎都是由自律神經所主導。它就像是一套「自動化系統」,會自動幫助身體運作與管理。

由於它掌控的功能幾乎無法透過意識來調整,所以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真正「控制」自律神經,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完全被自律神經支配的

因此,一旦自律神經出現問題,往往很難處理;但如果有人能學會調控自律神經,就有可能擺脫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

台灣醫師陳慕純曾任台大醫院內科醫師,行醫四十多年後,最終將「內核心呼吸法」視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他發現,許多疾病其實可以透過瑜珈練習或調整呼吸來促進自癒。現代許多專家也認為,這幾乎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曾經有醫位雲端中醫會員分享,他從十幾歲開始打坐,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年以上經驗。對他而言,控制呼吸、心跳,甚至調整睡眠狀態,都輕而易舉。

他能隨時入定,進入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因此根本不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由於絕大多數人無法自行調控自律神經,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往往就像得了絕症一樣,幾乎無藥可醫。這也是現代醫學難以完全理解的領域,因此治療起來格外棘手。

2.節氣控制著身體

雲端中醫自2019年開始持續發表文章,幾乎從未中斷,所有內容都依照節氣與天氣的規律來更新。

透過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提出以經絡為核心的「圓運動」模型,發現每個人幾乎都無法脫離這套運行規則。

許多現代人對「節氣」的概念存疑,而現在卻已經能用數據與圖表清楚驗證,節氣對人體的影響確實存在,而且極為精確

自律神經的運作就像植物,主要受到「光線」與「溫度」的影響。人類其實就像是一棵會移動的樹,對待自律神經系統,就應該像對待植物一樣

自律神經的運作就像植物,主要受到「光線」與「溫度」的影響
自律神經的運作就像植物,主要受到「光線」與「溫度」的影響

例如,太陽升起、溫度上升時,人自然會醒來;一旦氣溫下降,人就容易感到疲倦、需要休息。

從大量經絡數據中發現,每個人的經絡狀態幾乎與節氣緊密相連,即時受到天氣影響,大多數人也只能被動地隨之變化。

人體經絡會隨春夏秋冬自動調整,就像一套週而復始的控制系統。例如,在炎熱的夏季與初秋,經絡系統中會大量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偏火熱)

春夏秋冬經絡變化
人體經絡隨著春夏秋冬產生變化,就像是自動化控制系統

而在冬末與春季,則常見「倒鐵三角經絡型態」(偏陽虛)。這樣的規律已觀察超過十年,幾乎可以確認未來數十年仍將持續。初步推論,這樣的經絡模型在過去已經運行數千年,未來也不會改變

節氣的大方向雖然固定,但短期的天氣變化(如大雨、颱風、熱浪)則會形成一個動態的、個人化的經絡模型,讓人可以依此進行更精確的養生調整。

因此,當你某天醒來感到頭暈、身體沉重、雖然睡滿八小時卻像沒休息過,甚至全身痠痛時,不妨先看看天氣是否變化、節氣是否轉換。

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往往沒有去觀察與意識它。

然而,現代人發明了各種不讓身體順應自然的設備,例如:燈光、電視與電腦螢幕、冷氣空調、遮光窗簾……這些人造環境打亂了光線與溫度的自然節律,使自律神經逐漸失衡,也讓整個系統變得複雜且難以控制。

3.情緒影響自律神經

上面提到的兩個無法控制的因素中,接下來要談的「情緒」,同樣也是無法完全掌控的。

情緒幾乎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只要有精神官能症(如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厭食或暴食症、躁鬱症……等)的人,幾乎都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當一個人面對人生困境,承受壓力、悲痛、不安或長期緊張時,自律神經根本不可能維持正常運作。

例如,有人因為感情受挫而失戀,長期陷在悲傷的情緒裡,這種持續性的心理狀態就會嚴重影響自律神經。

不論是看中醫或西醫,治療效果都會因此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心病還需心藥醫」這句話。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壓力正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最主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律神經失調也與「命運」緊密相關,因為人生旅程中總是充滿不可預期的變化。

然而,多數人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反而常常被情緒牽著走。任何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與情緒,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自律神經

很多人一遇到壓力就全身緊繃,甚至立刻腹瀉;有人被主管責罵後滿腦子怒火,生氣好幾天都無法平息;有些人長期焦慮,導致體內持續「上火」。這些情緒影響不僅可能持續多年,甚至一輩子都難以釋放。

從2019年到2025年間,系統中開始大量出現所謂「鐵三角經絡化熱極致」的案例。這種經絡現象幾乎無藥可治,是純粹屬於心理層面的經絡心態,但卻在近年來加入的會員身上頻繁出現。

事實上,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些人往往已經四處求醫,卻發現現代醫學與中醫皆無法改善,最後只好轉向自學中醫與養生。

這正好證明了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是任何藥物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唯有從「心」著手才有可能改善。

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精神官能症」的終生盛行率約在20%~50%之間,但實際接受臨床治療的人卻只佔極少數。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的情緒其實經常處於不穩定甚至不正常的狀態,因此整體社會中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高得多!

4.經絡與自律神經密切相關

「經絡」究竟是什麼?現代醫學至今無法完全理解,因為沒有任何儀器能直接檢測出它的存在。

然而,這個抽象的概念卻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中國人運用,並且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不適症狀。

在經絡系統中,有一條極為重要的「膀胱經」。它幾乎與所有自律中樞神經的分布重疊,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人,理論上多與膀胱經的長期異常有關。

2025年,雲端中醫透過大量自律神經失調個案的經絡型態研究發現,這類人的膀胱經普遍呈現「虛證」,也就是氣血不足的狀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膀胱經屬於「太陽經」。依照《傷寒論》的觀點,這也可以解讀為:許多人其實是「感冒沒有痊癒」,留下了某種傷寒後遺症,進而影響了經絡與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

自律神經與太陽經密切相關
自律神經與太陽經密切相關

此外,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往往不只膀胱經異常,還會出現「脾經虛證」、「肝經與胃經實證」、以及」手三陰經」(肺經、心包經、心經)虛證。這些經絡異常彼此共振,就會產生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症狀。

有趣的是,只要針對這些經絡進行拍打,或透過穴道按摩,許多症狀就能得到緩解。特別是按摩心包經,常常會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舒暢。

這也說明了,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雖然千變萬化,但幾乎都能從經絡理論找到解釋。而當經絡被疏通後,相關症狀往往也會減輕。

因此,如果想要真正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就必須學習經絡與穴道的運用。有些會員甚至分享過,每次在進行按摩、拔罐或刮痧之後,當天確實睡得特別沉,睡眠時間也比平常更長。

5.寒氣與自律神經失調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雲端中醫一直致力於推廣「排寒」的觀念。

原因很單純,因為許多會員長期受各種症狀困擾,在服用中藥方劑如「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八味地黃丸」之後,症狀便有明顯改善。

經絡數據顯示,這些人的體質多屬「寒性陽虛經絡體質」,體內存在明顯的寒氣現象。例如「少陽經」(膽經、三焦經)與「陽明經」(大腸經、胃經)常常呈現虛證。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體內有寒氣的人,非常容易感到煩躁不安,而這種「寒性煩躁」往往比火氣更折磨人。

許多寒性體質的會員回報,只要在煩躁不安時服用一些偏熱性的中藥,例如「附子理中湯」,很快就能感到舒緩,身心也恢復穩定。這些都是他們長期觀察與實際驗證的結果。

然而,許多人卻常掉以輕心。覺得吃根冰棒、喝杯西瓜汁無傷大雅,但對寒性體質的人來說,這卻可能是快速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誘因。

由於現代人從小缺乏「寒氣教育」,當寒氣長期累積在體內,往往會轉化為「化熱」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體質明明偏寒,卻感覺到極度燥熱,導致病情更加難以調理。

現代醫學經常強調「腸神經」的重要性,甚至稱之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因此,透過溫暖腹部穴道、經常按摩腹部、少吃冰冷食物,能幫助腸神經恢復正常功能,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

6.諸多看不見的原因

以上所分析的五點,其實都是現代醫學無法觸及的領域,而事實上,類似的範疇還有更多。

像是中醫所談的五臟六腑、氣血津液、六邪(風、寒、暑、濕、燥、火)、衛氣營血、傷寒六經傳變、五運六氣理論……這些概念至今都無法透過現代醫學科技加以驗證。

許多人以為「熬夜一兩天沒什麼」,但這其實正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最快的方法之一。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65歲以上的長者,自律神經失調(如姿勢性低血壓、過動膀胱、消化道蠕動障礙)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同時心率變異性(HRV)顯著下降,顯示自律神經功能逐漸衰退。

此外,在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更高,並且容易受到壓力、慢性疾病或不良生活習慣的加重影響。

這種現象,也可以從中醫經絡的角度來理解:許多中老年人的經絡型態呈現「上實下虛」,也就是氣血集中在上半身,導致下半身不足。

這種「氣血無法下行」的狀態,很可能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重要經絡模型,而這並非現代醫學能解釋的範疇。

更進一步,有些原因甚至超越肉眼可見的層面,例如靈體障礙、業力障礙等,也無法用現代醫學來驗證。

曾經有新聞報導:一位住院的阿嬤,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與心律不整,醫生立即安排X光檢查,結果竟拍出一隻「沒有骨頭的手」掐住她的脖子與胸口。

當時醫師無奈表示:「我只能說照片絕對沒有造假,但病人為什麼那天會突然惡化,我也無法解釋。」

宇宙中仍有太多未知的事物,值得我們持續探索與深思。

自律神經失調確實可以被治癒

事實上,在現代社會裡,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這並非源自單一原因,而是由許多面向交織而成。

例如:科技驅動的持續刺激,無所不在的慢性壓力,自我消耗的生活習慣,內在深層的心理焦慮,無所不在的空調引發寒氣,全球緩化引發少陽火氣...等等。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核心在於現代人的生活模式,與人類古老的生理設計之間存在根本落差。

或許,我們的身體依舊延續著「狩獵採集時代」的設計,卻被推入了「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最終造成系統過載,導致失衡與失調。

人體原始的設計,被放入資訊爆炸的時代
人體原始的設計,被放入資訊爆炸的時代

因此,若能讓心境回歸最原始的狀態,自律神經失調自然會逐漸消散。但這不是醫院或醫生可以替你完成的事

自律神經失調是可以被治癒的,但真正的醫生其實就是「你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完全介入你的生活,替你修復這個極度私人的領域

既然自律神經是一套自動化的控制系統,每個人就必須順應它的規則:該睡覺的時候就要睡,不能熬夜;該起身動一動就要動,不要坐著;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把自己當作植物般細心照顧。

若能跳脫現代社會的制約模式(熬夜、過度社交、過勞……等),改以大自然的運行角度來理解生活,順應天地間的規律,放慢心念與腳步,再配合各種另類療法(如中醫、瑜伽呼吸、禪坐、經絡拍打、精油療法、順勢療法、自然療法……),就有機會觸及並調和這套難以被意志所控制的神秘系統。

只要你活在現代,你的「自律神經失調」注定要失調,除非你了解他背後的原理,你才能根本改善這一切。一旦學會與自律神經和諧共處,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也就不再存在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