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秘集》~ 張氏咽喉七十二症治 (1)

回本書目錄

張氏咽喉七十二症治 (1)

1. 簾珠喉

簾珠喉滿喉如白網細狀,兩邊微腫,根有白點帶紅色,小舌紅腫,咽水大痛,此症因鬱積熱毒而發,其脈兩寸浮洪,兩尺亦數大而洪,此上盛下虛之症也。宜清火,用六味湯加鹽炒黃柏六克、酒炒黃芩六克、鹽炒知母六克、石膏十五克、山豆根六克、鹽炒玄參六克。山梔三克、木通三克、生地六克,服一劑,來日再加連翹十克、紫花地丁十克、熟地六克、丹皮六克、草河車六克、川連三克、金汁一盅或煎柏枝汁一盅沖服乃妙。外吹藥,六、七日可愈。

2. 嗆食啞喉

此症因伏邪在肺,聲啞嗆食,六脈遲細,屬陰症。余曾治一人,年二十,患此症三年,飲食少進,病在將危,余診視再三,病雖久,脈尚有力有根,或可治。用六味湯麻黃九克、桂枝三克、蘇葉十克、木通三克、細辛三克、白芷三克、訶子六克、皂核九克、姜炒半夏三克,連服至六日,病雖退而聲啞未除,換加桔梗三十克、訶子二十一克、甘草二十一克、薄荷三克,以上俱童便炒,麻黃三克,煎數沸,噙漱徐徐嚥下,服十劑乃愈,後服補藥健脾。

3. 內外腫喉

此症生於喉關之下,陰陽相結,內外皆腫,或有爛斑火鬱之症,用六味湯加炒黃芩六克、熟軍十五克、海浮石六克,外吹藥,來日加丹皮四克、生地六克。酒炒黃芩六克、生石膏九克、炒山梔三克、木通三克、針刺少商、商陽,兩手四穴。如背寒加羌活,胃泛加粉葛根、柏枝汁,亦可漱之。

4. 風熱喉

此症感風熱而起,滿喉發細紅點,根帶淡白,舌下兩邊三、四塊,六脈洪緊,用六味湯加鹽炒玄參三克、酒炒黃芩六克、山梔三克、花粉三克,一服可愈。外用吹藥,兼服八仙散

5. 紫色虛喉

喉間紫紅,久之變爛,如生漆色,因初起早服寒涼之藥故也。此症肺胃伏寒,平而不腫,飲食難進,吐出乃腐肉者宜急治之,如誤認為火熱之症,反以「三黃」、犀角羚羊角等藥,則釀成死症矣。

余見此等紫色之症,不論名色,喉間絕無影形,滿喉皆紫,脈緩身涼者,用六味湯細辛一克半、葛根、蘇葉、白芷川芎麻黃各三克服後紫變為紅,換加鹽炒玄參三克、酒炒黃芩六克、花粉六克,即愈。

6. 喉癬

此症因腎虛火旺,髮癬於喉,不腫而微紅,上有斑點,青白不一,如芥子大或針孔綠豆大,每點生芒刺,入水大痛,喉間聲啞,咳嗽無痰,六脈細數者,用知柏地黃湯四物湯加麥冬、炒玄參、鹽炒女貞子、枸杞、人參、洋參。二參或前藥不用亦可;首烏、阿膠各六克,十服後用附桂八味丸加女貞、枸杞、二參,俱鹽炒,淡鹽湯下,每服(劑)十二克。如前知柏地黃湯、四物湯服後不應,酌加附、桂,每服各六克,冷服。

此引火歸原之法也。如六脈洪數,恐難脫體,外兼用吹藥治之。

7. 喉疳

此症因腎虛火旺,沸騰上部而發。喉間上齶有青白紅點,平坦無刺,故名喉疳。聲不啞,不咳嗽,兩尺脈虛者是也。先用六味湯去荊、防、蠶三味,加鹽炒玄參三克、酒炒黃芩六克、丹皮六克、生地六克、鹽炒山梔三克、鹽炒水拌再炒女貞四克、鹽炒知母四克,男加龜板十五克、女加別甲十五克,服五劑或十劑。

如不愈,再加附、桂各九克,另煎入藥,冷服,愈後合附桂八味丸加玄參、知母、女貞、枸杞,各藥俱鹽水炒,服一料可愈,外用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