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湯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五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6%
肝經 15%
脾經 12%
膀胱經 8%
腎經 7%
胃經 7%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地黃湯 」,主治功效是:一位20歲的男性,因為瘡毒後腎經熱,導致聽力下降,每當心情不佳時,聽力便會更加惡化,並且伴隨著耳鳴和疼痛。同時,耳內還有膿液流出。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磁石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以上藥材組成地黃湯,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瘡毒後腎經熱引起的聽力下降、耳鳴、耳痛、膿液流出等症狀。

臨牀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兩1分,芍藥4分,牡丹皮4分,玄參3分。
伏熱者,以犀角代玄參。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湯由生地黃、桑白皮、磁石、枳殼、羌活、防風、黃芩、木通、甘草組成,其中生地黃、桑白皮、磁石具有滋陰清熱的功效,枳殼、羌活、防風具有疏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木通具有通利小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地黃湯具有滋陰清熱、通利耳竅的功效,主治男子20歲,因瘡毒後腎經熱,有耳聽事不真,每心中不快則覺轉重,虛鳴疼痛。耳內出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地黃湯具有滋陰清熱、通利耳竅的功效,但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慎用。

相關疾病


停經後月經又來腹股溝痛皮膚瘀血斑疹舌體表面潰破耳朵癢幼兒手足心熱發燒幼兒紫癜妊娠眩暈雙眼視力迅速下降,甚至視力喪失輪上赤豆丹毒目偏視痔瘡視物變形容易焦慮恐懼幼兒丹痧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月經過多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湯,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生乾地黃1兩1分,芍藥4分,牡丹皮4分,玄參3分。 主治:衄血。

地黃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熟地4錢,淮山藥(炒)2錢,杞子2錢,茯苓2錢,萸肉1錢5分,絲餅3錢。 主治:腎虛耳聾。

地黃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六。 組成:熟地、當歸、防風、蟬蛻、羌活、元參、大黃、黃連、白蒺藜、沙苑蒺藜、犀角、炙甘草、谷精草、木賊草。 主治:小兒痘瘡。

地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 組成:芎、歸、白芍、熟地、人參、黃苓、朮、甘草、蒼朮、陳皮、香附、黃耆、麥冬、杜仲、黃芩、大棗。 主治:養胃。主治:妊娠6月,胎動不安。

地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川芎、黃芩、赤芍、牡蠣、生地、牛膝、陳皮、車前子、甘草、黃耆、人參、滑石、歸須、黃連、香附、蜂房、蒲黃(半生半炒)。 主治:産後血虛,爲熱所乘,小便出血。

地黃湯,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生乾地黃2兩半,桑白皮(洗淨,蜜炙黃)1兩,磁石(搗碎,水淘20-30次,去盡赤汁爲度)2兩,枳殼(去瓤,細切,麸炒黃)半兩,羌活(去蘆)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黃芩(去皮)半兩,木通(去粗皮)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男子20歲,因瘡毒後腎經熱,有耳聽事不真,每心中不快則覺轉重,虛鳴疼痛。耳內出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