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明湯中包含木通,主要是因為木通具有以下功效,能有效治療此方所針對的病症:
- 利水通淋: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其能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治療小便不利、淋漓不盡等症狀。
- 清熱解毒:木通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對於因濕熱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尿路結石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通明湯中包含木通,正因其利水通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解決患者的尿路問題,達到通利水道、清熱解毒的效果。
通明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通明湯多用於治療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而玉竹能滋陰降火,緩解眼部燥熱,改善視力。
- 清熱解毒:玉竹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能降低肝火,減少炎症反應,有助於改善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同時,玉竹還能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保護視力。
綜上所述,玉竹在通明湯中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眼部疾病,恢復視力。
通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通明湯中多用辛溫藥物,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防止燥熱傷津的作用。
-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益氣健脾、緩解疼痛、解毒消腫等,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整體療效。例如,在通明湯中,甘草可以配合黃芪、當歸等藥物,共同起到補氣養血、益脾和胃的作用。
通明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消退炎症,改善視力。
- 疏肝利膽,降氣止嘔:黃芩亦有疏肝利膽的作用,可改善肝氣鬱結,膽汁鬱滯所致的目黃、視物不清等症狀。此外,黃芩還能降氣止嘔,對於因肝氣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通明湯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清熱解毒、疏肝利膽,改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達到通明眼目的效果。
通明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通明湯主治胸膈痞滿,脘腹脹痛,氣滯食積等症,而枳殼能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膈痞滿、脘腹脹痛的症狀。
二、 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枳殼具有一定的消食導滯作用,能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通明湯中常與其他消食導滯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其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明湯」的傳統功效主治為「小眦偏赤,赤脈射黑睛」,此症狀在傳統中醫眼科理論中,多歸因於心火上炎、肝熱上擾,或風熱外襲導致眼絡瘀滯,血熱循經上犯目系所致。小眦(目內眥)屬心,黑睛屬肝,赤脈貫布暗示血熱絡瘀,故本方針對「心肝火盛,兼風熱上攻」之病機。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柏子仁(2兩,君藥)
味甘性平,入心、肝經,養心安神,潤燥通絡。此處重用,既能清心火而安神,又能潤肝燥而明目,標本兼顧。其「搗研」之法增強藥性釋放,針對心肝之熱暗耗陰血。防風(1兩,臣藥)
辛甘微溫,祛風勝濕,為「風藥潤劑」,能散外襲風熱而不燥,助緩解目赤腫痛。與柏子仁配伍,一潤一散,共調目絡氣血。茺蔚子(1兩)、車前子(2兩,佐藥)
- 茺蔚子(益母草實)辛微苦,活血調經、清肝明目,擅散血分鬱熱,疏通目中瘀滯赤脈。
- 車前子甘寒,利尿滲濕、清肝明目,導心肝之火從小便而解。二子協同,清熱活血、引熱下行。
桔梗(2兩,使藥)
苦辛性平,宣肺利咽,載藥上行,引諸藥力達目竅。其「炒」製緩和升散之性,防助火之弊。人參(1兩)、白茯苓(1兩,佐藥)
- 人參補元氣,益心脾,防苦寒藥傷正,兼助氣化以行血。
- 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與車前子共促濕熱下瀉。二者扶正以祛邪,調和臟腑。
玄參(1兩,臣藥)
甘苦鹹寒,滋陰降火,解毒散結,針對陰虛血熱之伏火,清熱無傷陰之慮,尤適久病陰傷者。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心肝、散風熱、化瘀滯」為核心,分層次處理病機:
- 清心肝實火:柏子仁、玄參、車前子直折火勢。
- 活血通絡:茺蔚子散瘀,防風疏風通絡,改善赤脈貫睛。
- 培本固元:人參、茯苓健脾益氣,防苦寒傷中,助氣血生化。
- 引經報使:桔梗載藥上行,車前子引熱下行,形成升降調節。
此方體現「標本同治、攻補兼施」的特點,將養陰潤燥、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等法熔於一爐,契合心肝火旺兼風熱上攻之目疾,尤適慢性目赤伴陰血虧虛者。
傳統服藥法
柏子仁(搗,研)2兩,防風(去叉)1兩,茺蔚子1兩,車前子2兩,桔梗(炒)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玄參1兩。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眥偏赤,赤脈射黑睛的患者。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木通(銼)1兩半,萎蕤1兩半,甘草(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 主治:散三焦熱。主治:小眥偏赤,赤脈射黑睛。
通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柏子仁(搗,研)2兩,防風(去叉)1兩,茺蔚子1兩,車前子2兩,桔梗(炒)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玄參1兩。 主治:內障,黑水凝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