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用四聖散
BI YONG SI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大成》卷十引《簡易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必用四聖散中包含紫草,主要基於其涼血活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消腫、解毒生肌的作用。其涼血功效能清熱解毒,消散瘀血,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燒傷燙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紫草亦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
因此,必用四聖散中加入紫草,可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消腫的功效,有效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
必用四聖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對於小便不利、淋痛、水腫等症狀,木通能有效地促進利尿,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緩解症狀。
- 清熱解毒: 木通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清解膀胱濕熱,治療熱淋、尿道炎等症。在必用四聖散中,木通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解毒通淋的功效。
必用四聖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和,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激的作用。必用四聖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品,甘草可中和其燥性,避免傷陰耗津。
-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芩、黃連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清熱瀉火之效。甘草與芍藥等藥物合用,可增強養血柔肝之效。
必用四聖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理氣,消食化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食、化積、止痛之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必用四聖散的組成藥物多偏寒涼,加入枳殼可中和寒性,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同時,枳殼的理氣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必用四聖散」由四種藥材組成,分別為紫草、木通、甘草和枳殼,各具功效。
紫草性寒涼,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熱斑疹、濕熱黃疸、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祕、燒傷、濕疹、丹毒、癰瘍等疾病。同時,它還能增強細胞膜穩定性、提升細胞抵抗力,達到解毒作用。常用於治療傷口感染、燒傷、蜂窩組織炎、口腔潰瘍、濕疹、牛皮癬等,且能緩解肝火旺導致的眼睛紅腫、頭痛目眩等症狀。
木通性微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木通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枳殼性涼,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必用四聖散方劑主治功效:小兒出疹子的過程不順暢,而且出現了各種惡劣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草茸、 木通(去節)、 甘草、 枳殼(去白 麩炒)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煎服。
本方方名,《袖珍》引作「必用四神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必用四聖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引《簡易方》。 組成:紫草茸、木通(去節)、甘草、枳殼(去白麸炒)各等分。 主治:小兒瘡疹出不快透,及倒壓一切惡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