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仙聖散方劑中加入紫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紫草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皮膚紅腫熱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生肌: 紫草亦有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適用於外傷、潰瘍等症狀。
仙聖散通常用於治療外傷、瘡瘍、燒傷燙傷等疾病,紫草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仙聖散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仙聖散多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症,木通可有效幫助利尿消腫,改善患者症狀。
二、 清熱解毒: 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效。仙聖散中可能加入木通,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治療目的。
仙聖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效。仙聖散中可能含有較為偏寒或偏熱的藥材,甘草可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例如提高其他藥材的吸收率或促進其發揮作用。同時,甘草還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仙聖散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仙聖散多用於治療氣虛表虛之症,如外感風寒、體虛易感、久病體弱等。黃耆能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使之不易受到外邪侵襲。
2. 扶正祛邪:黃耆不僅能補氣固表,還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仙聖散中常搭配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仙聖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痰多咳嗽等症狀,枳殼能促進胃腸蠕動,消解積滯,使氣機通暢,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的症狀,枳殼能平降胃氣,止嘔止呃,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仙聖散中加入枳殼,旨在通過行氣消積、降逆止嘔,改善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痰多咳嗽等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仙聖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仙聖散主要用於治療痘疹,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
- 痘疹出不快: 痘疹發出緩慢或不順暢。
- 痘瘡出遲而小便澀滯,咳嗽有痰。
- 痘疹不起發,因內實者。
- 小便赤澀: 小便顏色深且排尿不順。
- 咳嗽有痰。
治療原理分析:
仙聖散的組成包含紫草、木通、黃耆、枳殼、甘草。從藥物功效和古文描述,可以推斷其治療原理如下:
透疹外出: 痘疹出不快、不起發,可能是由於邪毒內伏,無法透達於外。方中紫草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從而促進痘疹的發出。如《保嬰撮要》中提到「七八日間毒氣不能盡出,而反入於內,必用藥驅出之。」以及「瘡起遲而小便澀滯,咳嗽有痰,用仙聖散。」,都說明了仙聖散有驅邪外出,促使痘疹透發的作用。
利尿通淋: 小便赤澀是痘疹常見的症狀之一,提示體內有熱毒蘊結。方中木通具有利尿通淋、清熱燥濕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毒素,改善小便赤澀的症狀。
補氣固表: 痘疹的發生和人體的正氣強弱密切相關。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可以扶助正氣,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這在痘疹的治療中非常重要,因為正氣充足才能更好地抵禦邪毒,促進痘疹的順利恢復。
行氣止痛: 枳殼具有行氣止痛、開胃健脾的功效,可以緩解痘疹引起的疼痛和不適,並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調和諸藥: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協調其他藥物的藥性,使整個方劑更加平和有效。
總結:
仙聖散通過紫草透疹外出,木通利尿清熱,黃耆補氣固表,枳殼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共同作用於痘疹的治療。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痘疹的順利發出,清除體內的濕熱毒素,扶助正氣,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痘疹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紫草、木通、甘草、黃耆(炙)、枳殼(炒)。
上銼散。
每服2錢,水半盞同煎;或加人參、茯苓、糯米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聖散, 出處:《袖珍》卷八。 組成:紫草、木通、甘草、黃耆(炙)、枳殼(炒)。 主治:痘瘡出不快,倒靨,或小便赤色,餘熱不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