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7)

1. 水症方二首

病源水症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腹內,大小腸不利所為也,其病腹內有結塊,堅強在兩脅間,膨膨脹滿,遍身腫,所以謂之水症。(出第二十一卷中)

深師療水症,腹內胸脅牢強,通身腫,不能食,海藻丸方。

海藻(一兩洗),水銀(一兩),椒目(一兩),芒硝(一兩),葶藶(一兩熬),大黃(一兩),甘遂(一兩熬),杏仁(三十枚去尖皮熬),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茯苓(一兩),大戟(一兩),松蘿(一兩),乾薑(一兩),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上十五味下篩,蜜和服如小豆二丸,日三,不知,稍稍加之。忌豬肉大酢生蔥蘆筍。(範汪同出第十九卷中)

範汪療水腫大腹水症丸方。

礬石(十分熬),躑躅花(十分),細辛(十分),半夏(十分洗),藜蘆(十分),丹參(十分),承露(十分承露是落葵),巴豆(十枚去心皮熬),苦參(十分),雄黃(十分),大黃(十分),芒硝(十分),大戟(十分),烏頭(二十分炮),狼毒(十分),野葛(二分)

上十六味搗下篩,蜜和藥成,以置腫上,並服如黍米三丸,日三。欲取下者服五丸。禁食生魚生菜肥肉,千金不傳,謂之千金丸。(並出第三十五卷中)

2. 水瘕方一首

病源水瘕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心下,腎經又虛,不能宜利溲便,致令水氣結聚而成形,瘕在於心腹之間,抑按作水聲,但欲飲而不用食,遍身虛腫是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古今錄驗水瘕病,心下如數升油囊,滎滎作聲,日飲三斗,不用食,但欲飲,久病則為瘕,堅有蝦䗫鱉,療之方。

取蓖麻成熟好者二十枚去皮,杯中研令熟,不用搗,水解得三合,宿不餐,清旦一頓服盡,日中許當吐下青黃如葵汁,當囊結裹,其病不盡,即三日更增服三十枚蓖麻如上法。若病如故復不盡,復增十枚服如上法,其以盡病根為限,藥但去病,不令人悶亂,下病之後,慎不可飲。當五日斷飲,止進白糜,關高方已試神良。(範汪同出第十一卷中)

3. 石水方四首

病源腎主水,腎虛即水氣妄行,不依經絡,停聚結在臍間,少腹腫大鞭如石。故云石水,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脈沉者名曰石水,脈微大亦曰石水,腫起臍下至少腹垂垂然,上至胃管則死不療。(出第二十一卷中)

集驗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方。

大豆(五升),防己(四兩),桑根白皮(切三升),白朮(四兩),澤漆葉(切三升),射干(四兩),榖白皮(四兩一云切三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納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一,余煎明日服之。(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千金療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方。

桑根白皮(六兩),射干(四兩),澤湯(五兩),澤漆(切一升),茯苓(四兩),防己(一兩)黃芩(四兩),白朮(四兩),大豆(三升)

上九味切,以水五斗,煮大豆取三斗,去滓澄清,取汁一斗,下藥煮,取三升,空腹溫分三服。(出第二十一卷中)

集驗療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灸法。

灸關元

又灸石水法。

灸章門然谷。

4. 暴腫滿方四首

集驗療暴患遍身腫滿方。

大豆

上一味,搗篩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驗。

又療身體暴腫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㕮咀)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綿納汁中以拭腫上,隨手減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陰。(範汪同並出第六卷中)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酢物。(出第十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