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 別名:,棠台,麥粒團,蘆都子,判渣,四月子,石滾子,野櫻桃,牛脫,羊奶子
- 藥品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實。採收和儲藏:6-7月採收果實,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陝西, 華東
- 生長環境:灌木叢, 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木半夏果實的古代典籍
- 《 本草拾遺》:《本草拾遺》這本古老的中醫典籍中,首次記錄了木半夏這種藥材,它在描述一種名為「胡頹子」的植物時提到:「此外還存在另一種非常類似的植物,它的特徵是在冬天會落葉,春天結出果實,到了夏天果實便成熟,人們常稱之為木半夏。」
在中醫古籍《本草拾遺》中,首次出現了對木半夏的記載,當時是在描述一種叫做「胡頹子」的植物時提及的。書中說,還有一種和「胡頹子」長得非常相似的植物,但它的生長週期不同,冬天會落葉,到了春天就會開始結出果實,夏天時果實就成熟了,人們通常將這種植物稱作木半夏。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中的記載,對於中藥「木半夏果實」的描述如下:木半夏這種植物的樹形、葉片、花朵、果實以及其星斑的特徵和氣味,與盧都(即胡頹子)非常相似。然而,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木半夏的枝條更加堅硬,葉片略呈圓形且帶有尖端,而其果實形狀圓潤猶如櫻桃,與盧都的長形果實不同。木半夏的果實通常在立夏之後才開始成熟。
總括而言,《本草綱目》指出木半夏與盧都在多方面有著類似的特性,但主要區別在於果實的形狀以及成熟時間。
木半夏果實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木半夏果實中的木半夏鹼、木半夏甲素、木半夏乙素等成分具有抗腫瘤的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臨牀上,木半夏果實常與其他中藥聯合使用,用於治療腫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鎮痛
木半夏果實中的木半夏鹼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減輕疼痛。此外,木半夏果實中的木半夏甲素和木半夏乙素也具有鎮痛作用,可通過抑制神經元的興奮性來減輕疼痛。木半夏果實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增強鎮痛效果,如與川芎、白芷等配伍,可治療頭痛;與細辛、防風等配伍,可治療牙痛;與羌活、獨活等配伍,可治療關節痛。
木半夏果實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痔瘡關節痛頭痛疼痛肝癌肺癌胃癌
木半夏果實含有的化學成分
西紅柿烴/番茄紅素(Lycopene), 糖(Sugar), 脂肪油(Fatty oil), 揮發油(Volatile oil)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