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草的傳統功效
1.
涼粉草性味甘、淡、涼,歸經肺、胃、大腸,善於清熱、解暑、利濕、解毒。現代研究指出其有助抑制炎症反應,此在中醫理論中,歸結為其能清解體內熱毒、涼血散瘀之力。對於外感暑熱、口渴心煩、濕熱腹瀉及皮膚瘡毒等熱性症狀,常有助益。
2. 解毒
涼粉草,性味甘寒,歸肺、肝、大腸經。在中醫藥學的觀點中,其解毒功效主要體現於「清熱解毒」之力。此「熱毒」泛指體內因熱邪亢盛而導致的病理產物,可表現為多種炎症、感染或體內異常積聚。涼粉草之「寒」性主導清瀉熱邪,直達病灶,能有效肅清蘊結於臟腑或體表的火熱毒邪。
當熱毒內盛,可見發熱、咽喉腫痛、痢疾、口舌生瘡等症;熱毒外侵肌膚,則常引發癰瘡腫痛。涼粉草透過其清泄熱毒的特性,使毒邪得以清解,促其排出體外,達到「解毒」之效。其消腫止痛的功效,亦是解熱毒後,熱毒消散,氣血通暢,炎性反應得以緩解的具體表現。故涼粉草對於多種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病證,皆能發揮其拔毒外出、清化內火的顯著效益。
3. 涼血
涼粉草性涼味甘,傳統中醫認為其主要功用在於清熱涼血。多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常因血熱熾盛,血不循經,迫血妄行所致。涼粉草能清解血分之熱邪,使熱勢得清,血脈歸於安寧,從而有效涼抑血熱,阻止血液妄行,達到止血之效。
4. 清熱
涼粉草,其性味寒涼而甘苦,歸肺、大腸經,此乃其清熱功效的核心本源。中醫藥學認為,寒涼之性直入病體,猶如清泉撲滅烈火,能直接清除體內鬱積或外感而入的熱邪。其味苦,主泄、能燥、可堅,擅於將熱邪從體內排出、疏導,尤其對於熱毒鬱結所致的紅腫熱痛,苦味具瀉下與解毒之功。而其甘味則能調和苦性之峻烈,使清熱而不傷陰,或有兼具和中、緩和疼痛與小部分解毒之效。
涼粉草之所以能清熱解毒,關鍵在於其歸經特點。肺經主氣、司呼吸,外感風熱或內生肺熱常表現為發熱、咳嗽、咽喉腫痛,涼粉草之寒涼直達肺經,能清肺熱、斂肺氣,使熱毒隨解。其對咽喉腫痛、扁桃體炎之效,正是通過清除肺經熱邪,達到清咽利喉、解毒消腫的目的。同時,熱邪若從肺經傳導至與之相表的循大腸經,也可透過其清熱解毒之功,達到消除熱毒、緩解相關症狀的作用,這體現了中藥「藥入臟腑,病從根治」的整體觀念。
5. 潤肺
涼粉草,性味甘寒,入肺經。其甘味能滋養補益,寒性則清熱。中醫認為,涼粉草具潤肺功效,正因其能滋陰潤燥,清肺熱。若肺燥津傷,或肺熱灼津,皆可導致咳嗽、口乾等症。涼粉草透過甘寒歸肺之性,直接滋潤肺部,補充津液,使肺氣清肅,從而達到潤肺止咳之效。《滇南本草》與《本草綱目》均載其「潤肺止咳,清熱生津」,闡明其透過清熱生津,進一步滋養肺陰,緩解肺燥的機理。
6. 清熱涼血
涼粉草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清熱涼血之效,源於其寒涼之本性,能清熱瀉火,同時涼血止血。此藥苦味入心,能有效清泄心火,解除煩熱;入肝經則能清除肝熱,有助於明目退翳。故涼粉草常被用於治療因熱病所致之血熱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能從根本上清解熱邪,使血熱得涼而止血。
7. 清熱瀉火
涼粉草,性微寒,味甘淡,使其具備優越的清熱瀉火之效。中醫認為「清熱」旨在清除體內熱邪,「瀉火」則為排出過盛之火氣。涼粉草憑藉其微寒藥性,能輕柔地平息內熱,不傷正氣;甘淡之味則能調和藥性,並助其引導熱邪自體內排出。這種特性使其能有效治療多種熱邪為患的病症。例如,對於內熱熾盛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大便乾燥等,涼粉草能清解其熱。此外,其涼血解毒之功,亦善治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癤腫毒、丹毒,乃至濕熱痢疾,體現其在清熱瀉火方面的廣闊應用。
8. 止咳化痰
涼粉草,性味甘寒,入肺、胃二經。其止咳化痰之效,正體現於其清熱潤肺的特性。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通調水道,為嬌臟,易受熱邪侵襲。當肺經蘊熱,灼津為痰,或肺失清肅,氣機上逆,便可導致咳嗽、痰多等症。
涼粉草甘寒之性,能直入肺經,清洩肺中鬱熱。熱清則肺氣得宣,上逆之氣可降,故能止咳。其寒涼作用有助於清解熱邪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肺熱症狀。同時,清熱亦能釜底抽薪,化解因熱邪煎熬津液而成的黏稠熱痰,達致化痰之效。
《本草綱目》稱其「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促」,精確指出其擅長治療因肺熱引起的各類咳嗽、痰飲問題。從現代角度看,涼粉草中的多糖能抑制氣管收縮,緩解咳嗽;揮發油的祛痰作用則與其清熱化痰的功效相符,皆展現其於中醫止咳化痰範疇的應用價值與其深厚的傳統理論基礎相得益彰。
9. 消暑
涼粉草性寒味甘,歸入肺、胃二經。其寒性能直制暑熱之邪,尤適於暑天內熱熾盛之證。其甘味則有助於潤燥,並能與寒性相合,清熱而不傷正氣,同時有助開胃。入肺經,可清肺中之燥熱,助其宣散;入胃經,則能清胃火,和胃降逆,從根本上緩解因暑熱引起的口渴、心煩。涼粉草能清熱涼血,消暑解渴,針對暑熱傷津之症,可有效生津止渴,潤肺以緩解暑燥,避免津液耗傷。故於暑天食用,能清解暑邪,預防暑熱引起的諸多不適,如中暑、口燥咽乾等症狀。
10. 清熱解毒
涼粉草,性味甘寒,歸心、肺、大腸經,在中醫理論中,其寒涼之性善於清熱瀉火。它能有效針對暑熱內盛所致諸症,如口渴煩躁、大便乾燥等,透過清熱之力而得以緩解。此外,涼粉草亦具顯著之解毒功效,能消暑並化解體內熱毒,尤其適用於瘡癤腫痛、皮膚瘙癢等由熱毒鬱結引發之病症,體現其清熱解毒之傳統藥用價值。
涼粉草的古代典籍
涼粉草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涼粉草的現代藥理研究深入分析其抗腫瘤潛力。研究表明,涼粉草中的多種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異常生長與增殖。這些成分可能透過多種分子機制發揮作用,包括干預癌細胞的細胞週期、誘導其程序性死亡(細胞凋亡),以及潛在地影響腫瘤血管新生或調節腫瘤微環境,進而阻斷腫瘤的進一步發展。此類發現為涼粉草作為天然抗癌輔助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2. 鎮痛
涼粉草的鎮痛潛力,現代藥理學分析顯示,其作用機制主要歸因於所含的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它們能多靶點干預疼痛信號的傳導。
這些化合物可能影響周圍神經末梢的疼痛感受器,例如調控離子通道(如TRP通道或電壓門控鈉通道)的活性,從而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及對有害刺激的敏感閾值。
此外,它們亦可能在脊髓層面發揮作用,抑制初級傳入神經元釋放疼痛相關神經遞質,如P物質或興奮性胺基酸,進而阻斷疼痛信號向上傳導至大腦。這種對疼痛信號產生、傳導和感受環節的多層次干預,使其能有效地緩解不同來源的疼痛,涵蓋發炎性疼痛甚至部分神經性疼痛。總體而言,涼粉草透過調節疼痛通路上的關鍵環節,呈現出顯著的鎮痛功效。
3. 降血壓
涼粉草(仙草)的降血壓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指出其主要活性成分仙草素,為一種非生物鹼,具備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從而達到降低血壓之效。此外,涼粉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進一步輔助控制血壓水平。
4. 降血脂
涼粉草在現代藥理學中,其降血脂功效主要歸因於所含的黃酮類、萜類及酚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已被證實能透過多種途徑抑制膽固醇合成,例如可能直接或間接調節肝臟HMG-CoA還原酶的活性,這是膽固醇生物合成的關鍵限速酶。此外,黃酮類還能促進膽固醇從細胞中外流,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從而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萜類化合物則可能影響脂質代謝,部分萜類能抑制膽固醇吸收或促進膽汁酸的排泄,進一步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酚類物質作為強效抗氧化劑,能顯著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對血管內皮的損害,改善內皮功能,減少脂質過氧化產物的形成與積聚。這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發展。
總體而言,涼粉草的這些活性成分協同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同時可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全面改善血脂譜,從分子、細胞層面為心血管健康提供保護。
5. 降血糖
涼粉草(Platostoma palustre)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降血糖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生物鹼及皁苷被認為是發揮此作用的關鍵。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顯著的抗氧化特性,能保護胰臟β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傷,從而維持或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此外,它們還能提高周邊組織(如肌肉和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血糖的有效利用。部分黃酮類化合物也被研究發現能抑制腸道碳水化合物消化酶(如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緩葡萄糖吸收,從而降低餐後血糖峰值。生物鹼和皁苷等多種成分則可能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葡萄糖轉運蛋白的表達、抑制肝臟葡萄糖新生或糖原分解,以及改善脂質代謝來綜合調控血糖。體外實驗與動物模型研究已支持涼粉草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並對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具有潛在的改善作用。這些藥理學機制為涼粉草在輔助糖尿病管理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現代科學的依據。
6. 抗氧化
涼粉草的顯著抗氧化功效,乃源於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尤以皁苷與黃酮類化合物著稱。這些有效成分在現代藥理研究中被證實具備強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與氧化損傷保護潛力。黃酮類化合物透過多種機制發揮作用,包括直接淬滅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並能螯合金屬離子,從源頭阻斷自由基的生成鏈。此外,皁苷類化合物則能提升體內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和過氧化氫酶(CAT),同時降低氧化應激標誌物丙二醛(MDA)的水平,進而減輕氧化壓力對細胞與組織的損害。綜合而言,涼粉草中的皁苷、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協同作用以清除體內過剩自由基,緩解細胞氧化損傷,從分子層面證實其延緩衰老及維持生理平衡的藥理基礎,與其清熱解暑的傳統功效在現代研究中獲得了更深入的闡釋。
7. 抗菌
涼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抗菌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複雜的植物化學成分。現代藥理研究指出,涼粉草提取物富含多酚類化合物、黃酮類、酚酸(如咖啡酸、綠原酸)、萜類等活性物質。這些成分的協同作用,使其對多種細菌表現出抑制作用。其抗菌機制可能涉及多方面,例如:損害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導致細胞內容物滲漏;抑制細菌必需酶的活性,影響其代謝途徑;或干擾細菌的生物膜形成,降低其致病性及抗藥性。研究顯示,其作用範圍涵蓋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不僅限於抑菌,也展現出對真菌和部分病毒的抑制潛力,與其所含的抗氧化及免疫調節成分相關。
8. 抗發炎
涼粉草的抗發炎機制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多種生物活性成分,例如類黃酮、多酚類化合物及萜類物質。這些成分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顯示,可透過多個途徑抑制炎症反應。首先,它們能有效調控環氧合酶(COX)和脂氧合酶(LOX)等關鍵酶的活性,從而減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促炎症介質的生物合成。其次,涼粉草成分能夠下調核因子-kappa B(NF-κB)通路,進一步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介白素-1β(IL-1β)和介白素-6(IL-6)等多種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基因表達與釋放。此外,其顯著的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誘導的細胞損傷和炎症級聯反應。這些綜合作用共同協調,能有效抑制炎症的發生、發展,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並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展現其在炎症性疾病治療中的潛力。
涼粉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涼粉草注意事項重點
- 孕婦禁用:涼粉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食用可能導致流產。
- 低血壓者慎用:涼粉草具有降血壓的作用,低血壓者食用可能加重病情。
- 脾胃虛寒者慎用:涼粉草性涼,脾胃虛寒者食用可能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
- 經期女性慎用:涼粉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經期女性食用可能導致經血過多。
- 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涼粉草可能與某些藥物產生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血劑、降血壓藥等,建議在服用其他藥物時諮詢醫師或藥師。
- 過敏體質者慎用:部分人對涼粉草過敏,食用後可能出現皮膚發癢、蕁麻疹等過敏反應。
- 過量食用可能導致中毒:涼粉草中含有毒性物質,過量食用可能導致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涼粉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涼粉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涼粉草多糖(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 (MCPS)), 葡萄糖(Glucose), 半乳糖(Galactose), 阿拉伯糖(Arabinose), 木糖(Xylose), 鼠李糖(Rhamnose), 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 未知單糖(Unknown monosacchar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