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astanea mollissima Bl.
- 別名:板慄花,板栗花
- 來源:為殼鬥科植物板栗的花或花序。採收和儲藏:春季採集,鮮用或陰乾。
- 道地藥材:新疆, 青海, 遼寧, 長江
- 生長環境:低山, 河灘, 丘陵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慄花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慄花的止血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鞣質。鞣質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臨牀應用中,慄花常與其他止血藥物合用,以增強止血效果。另外,慄花還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有助於創口癒合。
2. 清熱燥濕
- 慄花性平,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能改善夏季常見的暑濕證狀,如口乾舌燥、小便赤黃、大便乾結等。
- 慄花能止血散結,可治療洩瀉、痢疾、帶下、便血等出血性疾病,以及瘰癧、癭瘤等結塊性疾病。
- 慄花藥用價值很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慄花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慄花的古代典籍
- 《 日用本草》:《日用本草》這本書對於中藥"慄花"的解釋是,它主要用於治療瘰癧。在古代中醫學中,瘰癧通常指的是頸部淋巴結核,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所以,《日用本草》認為慄花具有治療這種頸部淋巴結核的效果。換句話說,慄花在中醫裡被認為是一種能夠幫助改善或治療頸部淋巴結核問題的藥材。
- 《 四川中藥志》:根據《四川中藥志》的記載,慄花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的消化不良問題,以及無法止住的腹瀉情況。換句現代的話來說,慄花在傳統中醫學中,被認為可以幫助改善孩童的腸胃消化功能,並能有效緩解持續性腹瀉的症狀。
- 《 滇南本草》:根據《滇南本草》這本古老的中醫書籍,對於中藥「慄花」的應用有這樣的解釋:
在處理長期存在的赤白痢疾,或者是大腸出血的情況時,慄花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手段。赤白痢疾指的是大便中帶有血絲或者黏液的痢疾,而大腸下血則是指大腸部位出現的出血現象。慄花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上被認為具有一定的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慄花性平,味苦,有清熱燥濕、止血散結的作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 慄花有止血作用,服用期間不宜飲酒。
- 慄花有散結作用,服用期間不宜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慄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白帶甲狀腺腫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子宮頸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出血消化不良口乾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