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Pericarp of Bretschneider Pear, Sand Pear, and Ussurian Pear.
- 藥品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果皮。採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削取果皮,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山東
- 生長環境: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梨皮的傳統功效
1. 解瘡毒
梨皮中的鞣酸具有收斂止血、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癒合傷口、緩解疼痛和腫脹,並減少感染的風險。此外,梨皮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皮膚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延緩皮膚衰老。梨皮還可以幫助治療腸胃炎、腹瀉等疾病,並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2. 降火生津
梨皮的「降火生津」功能功效可以進一步解釋為:
- 梨皮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從而降低體內火氣。
- 梨皮中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降低體內炎症反應,有助於降火。
- 梨皮中的鉀元素可以幫助調節體內水電解質平衡,有助於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
3. 清心潤肺
梨皮中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和流感。B族維生素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健康。蘋果酸和檸檬酸具有收斂作用,能緩解咳嗽和喉嚨痛的症狀。因此,梨皮具有清心潤肺、生津止渴、清熱化痰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暑熱煩渴、肺燥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梨皮的古代典籍
- 《 滇南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滇南本草》的記載,對於中藥「梨皮」的應用,主要描述在其外用於治療背上的疔瘡。這裏的「敷發背疔瘡」,指的是將梨皮應用於患部,用以處理及改善背上長出的疔瘡情況。在古代,人們觀察到梨皮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因此被用作一種自然療法來對抗這類皮膚問題。
- 《 本草再新》: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再新》的記載,梨皮有著清心和降火的作用,可以幫助心臟保持清淨,降低身體內的火氣。此外,梨皮還能滋養腎臟,增強腎臟功能,促進陰氣的生長,對人體的滋補效果顯著。
梨皮還具有主導津液、止渴的效果,能夠調節人體的津液平衡,緩解口渴的情況。最後,梨皮還能去除身體的煩躁感,消除濕氣,讓身體保持清爽舒適。
總的來說,《本草再新》認為梨皮具有清心降火、滋腎益陰、主津止渴、除煩去濕等多重功效,是一種非常有益健康的中藥材。
- 《 陸川本草》:根據中醫古書《陸川本草》的記載,梨皮這一味中藥主要用於治療因暑熱所導致的痧積。在這裡,“痧積”指的是因高溫、悶熱環境下身體過度消耗,或是飲食不當等情況導致的消化系統不適,常見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暑熱”則是指夏季高溫環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換句話說,《陸川本草》認為梨皮具有清熱解暑、促進消化的功效,適合用於緩解由暑熱引起的消化不良問題。此書強調了梨皮在中醫臨牀應用中的價值,特別是在炎熱季節中,作為自然療法來幫助人們應對暑熱帶來的身體不適。
- 《 四川中藥志》:根據《四川中藥志》的記載,梨皮這種中藥具有以下的特性和功效:
1. 清暑熱:梨皮能清除體內的暑熱,適合在炎熱的夏季使用,幫助身體降溫。
2. 止煩渴:梨皮能夠緩解因熱氣或疾病引起的口渴感,使人心情平靜,不再感到煩躁。
3. 生津:梨皮具有滋潤口腔和咽喉的作用,可以增加唾液分泌,改善口乾舌燥的狀況。
4. 收斂:梨皮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減少體液流失,對治療一些因為體液過度流失而引起的疾病有所幫助。
5. 治痢疾:梨皮對於治療痢疾(一種由細菌感染引發的腸胃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6. 治咳嗽有汗:梨皮對於治療伴有出汗症狀的咳嗽也有一定的幫助,可以減輕咳嗽和汗出的情況。
總結來說,《四川中藥志》認為梨皮是一種能清熱解渴、生津止汗、收斂固澀、治療痢疾和咳嗽的中藥。
梨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汁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梨皮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此外,梨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過量食用會引起便祕。
梨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胃腸出血背部膿瘡咳嗽痢疾吐血疥癬腹瀉口乾疼痛感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