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艽的主治功效
中藥黑大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手足拘攣;神經痛;大骨節病;跌打損傷;心腹冷痛;外治癰疽疔瘡
黑大艽,為蓼科蓼屬植物黑大艽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濕痹,肢體疼痛,手足拘攣,神經痛,大骨節病,跌打損傷,心腹冷痛;外治癰疽疔瘡。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主治
風寒濕痹,肢體疼痛,手足拘攣,神經痛,大骨節病,跌打損傷,心腹冷痛;外治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現代研究
黑大艽具有鎮痛、抗炎、抗菌、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氧化、保肝、抗衰老等作用。
附方
- 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黑大艽、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白芷、白芍、甘草各10g,水煎服。
- 治手足拘攣:黑大艽、威靈仙、白芷、甘草各10g,水煎服。
- 治神經痛:黑大艽、威靈仙、白芷、甘草各10g,水煎服。
- 治大骨節病:黑大艽、威靈仙、白芷、甘草各10g,水煎服。
- 治跌打損傷,心腹冷痛:黑大艽、威靈仙、白芷、甘草各10g,水煎服。
- 治癰疽疔瘡:黑大艽適量,鮮品搗敷。
黑大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7.5g(生品宜減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以酒醋磨汁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黑大艽含有的化學成分
牛扁鹼(Lycaconitine), 氨茴酰狼毒烏頭鹼(Anthranoyllycoctonine), 洋翠雀鹼(ajacine), 草地烏頭鹼(Umbrosi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