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 Marus papyrifera L.]
- 別名:谷木蔃,構樹根,谷樹子根,紗紙樹根,殼樹根
- 藥品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嫩根或根皮。採收和儲藏:春季挖嫩根,或秋季挖根,剝取根皮,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湖北, 湖南, 華東
- 生長環境:林緣, 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楮樹根的傳統功效
1. 清熱利濕
楮樹根的清熱利濕功效在於其藥性苦、寒,入肝、腎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熱痺、瘡瘍腫痛等症狀。此外,楮樹根還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腫瘤等藥理作用,在中醫臨牀中應用廣泛。
2. 涼血散瘀
楮樹根的涼血散瘀功效在於其含有生物鹼、酚類化合物和揮發油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消腫的作用。在臨牀上,楮樹根常被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如咳嗽吐血、崩漏、水腫等。此外,楮樹根還具有抗菌消炎、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作用,在現代醫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楮樹根的古代典籍
- 《 本草求原》: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求原》的記載,楮樹的葉子以及根部的皮層具有調和人體營氣與衛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水濕所導致的身體不適。同時,它也能用來止住婦女月經期間過量的出血情況。
轉譯成現代語境,就是說楮樹的葉片和根部外皮能幫助人體內部的營養運輸系統(營氣)和防禦系統(衛氣)達到平衡,對因水分代謝不良造成的健康問題有療效。此外,它還可以控制月經失血過多的情況。
- 《 分類草藥性》:根據中醫古書《分類草藥性》的記載,楮樹根這味中藥主要用於治療因外力衝擊所導致的跌打損傷,以及內出血導致的吐血和失紅(通常指的是女性月經量過多)。在古代,人們認為楮樹根具有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幫助恢復受損組織,減輕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外傷和內出血的治療中。
換句話說,《分類草藥性》指出楮樹根對於跌打損傷及內出血造成的吐血、失紅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止血、活血藥材,在傳統中醫中佔有一席之地。
- 《 重慶草藥》:根據《重慶草藥》這本中醫古書的記載,楮樹根這種中藥具有清熱和涼血的功效。在治療上,它可以用來處理像咳嗽且伴有吐血的症狀,或是婦女的月經量過多(紅崩)。此外,對於因風火所引起的牙痛,楮樹根也能發揮一定的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1.有出血傾向、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2.不宜長期服用。
楮樹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子宮崩漏咳嗽吐血損傷
楮樹根含有的化學成分
楮樹黃酮醇 C(Broussoflavonol C), 楮樹黃酮醇 D(Broussoflavonol D)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