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的主治功效
中藥白梅花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慾振,頭暈,瘰癧。
- 《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
- 《百草鏡》:"開胃散鬱。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
- 《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痘毒。"
- 《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鬱,治頭目痛;綠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
現代研究表明,白梅花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
白梅花中的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 抗炎作用
白梅花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足肿实验,并能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炎症反应。
- 镇痛作用
白梅花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延长小鼠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的潜伏期。
- 抗氧化作用
白梅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降血脂作用
白梅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降血糖作用
白梅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
- 抗肿瘤作用
白梅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白梅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由于其药理作用尚不完全明确,临床应用时应谨慎使用。
白梅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敷貼。
白梅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甲狀腺腫咽喉有異物感
白梅花含有的化學成分
苯甲酸(benzoicacid), 揮髮油(volatileoil), 苯甲醛(benzaldehyd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