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Ganoderma sinense Zhao Ganoderma japonicum (Fr.) Lloyd Ganoderma
- 別名:三秀,菌靈芝,茵,靈芝草,赤芝,芝,紅芝,萬年蕈,木靈芝
- 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全年採收,除去雜質,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養基質的下端菌柄,陰乾或在40~50℃烘乾。
- 道地藥材:廣東, 廣西, 安徽, 江西, 福建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靈芝的傳統功效
1. 清熱利尿
靈芝味甘、性平,入心、肝、腎經。其清熱利尿之效,傳統中醫觀點認為乃因其性微寒。此微寒之性,能助機體清解內熱,並具解毒作用。其利尿之功,則體現於利水消腫,通暢水道,使濕熱毒邪隨小便排出體外。
2. 安神
靈芝性平味甘,入心、肺、肝經。傳統中醫觀點認為,其能補氣安神。心主神明,心氣足則神清;肝藏魂,肝血充則魂安。肺主一身之氣,氣調則神亦穩定。靈芝善補心氣、滋養肝血、調和肺氣,從而穩定心神,緩解因氣血失和或精神壓力引起之焦慮、失眠等不適。此乃其安神之機理所在。
3. 解毒
靈芝,性味甘平,歸心、肝、脾、肺、腎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解毒之功,非單純排出外邪,乃根植於其「扶正固本」之妙用。靈芝能益氣養血、安神,透過滋補五臟,尤其是肝與腎,以強健人體自身正氣。正氣充盈,則「邪不可干」,身體自然具備更強大的自潔與排異能力。
肝主疏泄,司臟腑氣機之暢達及血液之貯藏與調節。靈芝入肝經,有助於涵養肝血、疏通肝氣,使肝臟代謝運化功能恢復平衡。當肝的疏泄得當,體內所生之濁氣、濕熱之邪,乃至外來之毒素,皆能循經脈、津液順暢轉化與排出,從而減輕臟腑負擔。此與現代研究指其能增強肝臟解毒酶活性、助藥物代謝、保護肝細胞之理相合。簡言之,靈芝之解毒,乃在於提升臟腑功能之和諧,使身體自能化毒排濁,達至內外清寧。
4. 去風止痙
靈芝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傳統中醫認為,痙攣抽搐多由「肝風內動」或「筋脈失養」所致,而此「風」常與心神不寧、肝氣失衡或氣血虧虛有關。靈芝能養心安神,安定心神則可平抑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的根源。同時,其補益之性有助於滋養肝陰、充盈氣血,使筋脈得養,從而緩和因虛致風或筋失柔順所引起的痙攣。這種作用機理與現代研究中抑制驚厥、緩解抽搐的功效相符。
靈芝具有「去風止痙」的功能,根據研究,赤芝抱子粉醇提水溶液,或薄樹芝醇提水溶液給小鼠腹腔注射後30分鐘,可明顯抑制對小鼠快速靜脈注射士的寧所致的強直性驚厥。這表明靈芝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具有鎮靜、抗驚厥的作用,可以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5. 止咳平喘
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咳嗽與哮喘常與肺氣虛弱、脾失健運生痰、腎失納氣、或外邪侵襲等因素相關。靈芝在古籍中被譽為「補氣安神,止咳平喘」之聖品。其「補氣」功效,尤能補益肺氣,使肺臟宣發肅降功能得復常,氣機通暢,從而改善因肺氣虛弱或肺氣不暢所致的咳喘。對於慢性咳喘,補氣能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反覆發作。
「安神」之用,則可調和情志,因情緒波動亦可引發或加劇氣機逆亂,導致咳喘發作,靈芝安心神,有助於平穩呼吸。而「止咳平喘」則直接針對症狀,兼顧治標與治本。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靈芝確有鎮咳、祛痰作用,並能促進氣管粘膜修復,這與中醫所言靈芝能助肺氣順暢、痰濁得化、呼吸平穩,標本兼治的理念不謀而合。
6. 止咳化痰
靈芝性味甘平,歸肺、心、脾、腎經。中醫觀點認為,其止咳化痰之效,主因能補益肺氣、健脾化濕。肺主氣,司呼吸,宣發肅降失常則咳喘痰多。脾為生痰之源,脾氣健運則痰濕不易生。靈芝透過扶正固本,益肺氣以固表,強健脾胃以運化水濕,減少痰液積聚。此從根本上改善呼吸道功能,助其自恢復,對久咳、虛咳或體虛痰多者尤宜。
7. 補氣
靈芝在中藥學中,性味甘平,歸肺、心、肝經。其補氣功效是傳統中醫的核心觀點之一。靈芝能健脾益氣,脾為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健脾即能充盈整體之氣,從而改善因氣虛導致的倦怠、乏力等症狀。同時,靈芝亦益心安神,心主血脈與神明,氣血充足則心脈旺盛、心神得養,助益精神飽滿,提升機體抗疲勞能力,使正氣充沛。現代研究雖揭示靈芝含多醣體、三萜類等活性成分,有助增強免疫、改善心臟供血,從而達到補氣效果,但從中醫角度,此乃靈芝扶助正氣、協調臟腑功能之體現。
靈芝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靈芝,性味甘平,歸肝、心、腎經,在中醫藥學中素被視為涵養正氣、固本培元之珍品,其核心藥理功效首重保肝利膽。現代藥理研究深入解析其作用機制,證實靈芝富含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成分,這些複合物質共同構築了其卓越的護肝潛力。
研究揭示,靈芝對於肝臟健康的益處體現在多重面向。其能顯著增強肝臟自身的免疫防禦功能,協助機體抵禦外界侵害;同時,靈芝展現出強效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從而減輕氧化應激對肝細胞造成的損害,保護細胞結構完整性。靈芝更具有促進肝臟細胞再生與修復的作用,對於受損的肝組織,能夠加速其病理修復過程,維持肝臟功能穩定。
具體藥理實驗表明,靈芝能有效減輕由四氯化碳(CCl4)等化學毒素引起的肝損傷,這顯示其對肝臟具有直接的化學性保護作用。此外,對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肝臟挑戰,如酒精或藥物代謝產生的毒性,靈芝亦能提供保護,降低這些因素對肝細胞的損害風險。其獨特之處還在於能促進肝組織的再生,並加速肝臟蛋白質及核酸的生物合成,從分子層面支援肝功能的恢復與維持。臨床數據亦指出,靈芝有助於降低血清轉氨酶水平,這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藉此改善整體肝功能,凸顯其在維護肝膽健康方面的全面效益。
2. 提升免疫力
靈芝提升免疫力之藥理機制,主要歸因於其蘊含的多種活性成分,其中尤以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及多酚為關鍵。靈芝多醣體能顯著活化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促進免疫細胞的分化與增殖,從而全面性地強化人體免疫系統的抵抗力。
此外,靈芝中的三萜類化合物亦扮演重要角色,其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並抑制病毒與細菌的生長,為機體築起堅實的防禦屏障。靈芝在改善因機體活動能力不足所導致的虛衰狀態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能糾正多種生理、生化功能的紊亂與衰退,特別是免疫功能、骨髓造血機能、內分泌及代謝功能,進而有效提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靈芝對免疫細胞的作用可能呈現雙向調節性,此複雜性與其多元的化學成分息息相關,使其能更精準地平衡及優化免疫反應,而不僅是單向刺激。透過這種穩定的調節作用,靈芝不僅能增強免疫力,更達到滋補強壯、延緩衰老的功效,實質強化了人體固有的防禦機制。
3. 抗氧化
靈芝作為歷史悠久的藥用真菌,其抗氧化功效已獲得現代科學的廣泛證實。體內氧化壓力過高是造成細胞損傷、加速衰老及引發多種慢性病的關鍵因素,而靈芝能透過其獨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展現卓越的抗氧化能力。
近代研究實驗發現,受試者服用靈芝後,體內抗氧化能力顯著提升。這主要歸因於靈芝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細胞承受的氧化壓力,進而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維護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這不僅有助於延緩細胞衰老,也被認為與預防或輔助改善多種氧化壓力相關的疾病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研究檢測證明,受試者的所有生化反應指數均無負面表現,靈芝的應用並未對肝、腎或DNA產生任何毒害,顯示其在提升抗氧化能力的同時,也具備良好的安全性。總體而言,靈芝在增強人體抗氧化防禦機制方面顯示出明確潛力,這也促使西方醫學界對其展開大量深入的研究,以期進一步闡明其在維護整體健康中的重要角色。
4. 抗血栓
靈芝浸膏 (500mg/kg) 通過灌胃方式給予大鼠,連續兩次,每次間隔1.5小時後,展現出抗血栓的藥理作用。具體表現為:
- 抑制體外循環血小板血栓形成: 靈芝浸膏能夠有效抑制大鼠體外循環中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過程,表明其可能具有干擾血小板活化、黏附或聚集等環節的藥理機制。
- 減少體外血栓長度和濕重: 靈芝浸膏能顯著減少大鼠動脈血在體外形成的血栓長度和濕重。這暗示靈芝成分可能降低了血液凝固的速度或強度,從而抑制了血栓的擴大和生長。
簡單來說,靈芝浸膏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能力的效果,進而減少血栓的形成。
5. 免疫調節
靈芝,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藥用真菌,其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備受科學界關注。其核心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所含的多醣體(Polysaccharides)與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es)。
靈芝多醣體被認為是主要的免疫活性成分,能透過激活多種免疫細胞來發揮作用,包括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樹突狀細胞、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經活化後,能顯著提升其吞噬功能、細胞毒殺活性及抗原呈遞能力,進而增強宿主對病原體侵襲的早期防禦。同時,多醣體亦能誘導多種細胞因子(Cytokines)的分泌,如介白素(IL-1、IL-2、IL-6)、干擾素-γ(IFN-γ)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這些細胞因子在協調免疫反應、促進免疫細胞增殖與分化中扮演關鍵角色,從而強化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連結。
三萜類化合物則展現出抗炎及抗過敏的潛力,能調節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尤其是在自身免疫疾病或過敏反應中,有助於抑制發炎介質的釋放,達到免疫平衡的效果。
因此,靈芝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並非單純的「刺激」或「抑制」,而是一種雙向的「調節」(Immunomodulation)。它能幫助弱化的免疫系統恢復功能,同時又能抑制過度的免疫應答,使其維持在最佳的動態平衡狀態,提高機體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6. 抗腫瘤
靈芝子實體多糖(特別是熱水提取的)在現代藥理研究中顯示出對腫瘤的抑制作用,針對移植性小鼠的 Lewis 肺癌、C26 結腸癌以及 Si80 腫瘤模型,均觀察到了其顯著的抗腫瘤活性。這暗示靈芝多糖可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具體的藥理機制尚待更深入研究,但已知的可能途徑包括:
- 免疫調節作用: 靈芝多糖可能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例如增強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的活性、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以及調節T細胞的亞群比例,從而間接抑制腫瘤生長。活化的免疫細胞可以更有效地識別和清除腫瘤細胞。
- 直接細胞毒性作用: 部分研究表明,靈芝多糖可能對某些腫瘤細胞具有直接的細胞毒性作用,例如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細胞程序性死亡)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 抗血管生成作用: 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需要血管的形成提供營養和氧氣。靈芝多糖可能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等血管生成相關因子的表達,從而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阻斷腫瘤的營養供應,最終抑制腫瘤的生長。
- 抑制腫瘤轉移: 靈芝多糖可能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黏附、侵襲和遷移能力,從而減少腫瘤的轉移。
- 影響細胞週期: 靈芝多糖可能通過影響腫瘤細胞的細胞週期進程,例如阻止細胞進入分裂期,來抑制腫瘤的生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抗腫瘤效應主要是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的,其具體機制和在人體中的適用性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驗證。
7. 其他功效
- 延長壽命 (特定條件下): 赤芝水提物在果蠅實驗中顯示,可以延長其平均壽命,但對最高壽限沒有影響。這暗示靈芝可能透過特定機制延緩衰老進程,但無法突破生物學上的壽命極限。
- 增強抵抗力: 靈芝具有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抵抗能力的作用。這可能與其免疫調節功能有關,使其能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中的各種威脅。
- 促進造血功能並減輕輻射損傷: 靈芝能促進骨髓細胞蛋白質及核酸的生物合成,從而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同時,靈芝也能減輕鈷-60 (60Co) 照射對骨髓造血機能的損傷,顯示其具有保護骨髓免受輻射傷害的作用。
- 提高組織供氧能力: 靈芝能提高紅細胞中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含量。2,3-DPG 是調節血紅蛋白氧飽和度的關鍵物質,其濃度升高能促使血紅蛋白釋放更多氧氣到組織,增加組織的氧氣供應,進而提升機體抗病能力。
- 增強耐缺氧能力: 靈芝的腹腔注射或灌胃可以顯著提高小鼠對低壓和常壓缺氧的耐受能力。此外,它也能提升預先注射異丙腎上腺素的小鼠對低壓缺氧的耐受性。這表明靈芝可能通過改善呼吸系統功能、增強氧氣利用率或其他機制,提高機體在缺氧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 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家兔的研究顯示,口服靈芝發酵濃縮液雖然對血清脂質沒有明顯影響,但可以顯著降低主動脈粥樣斑塊的厚度和斑塊佔動脈總面積的百分率。這表明靈芝可能通過其他機制,如抗氧化、抗炎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8. 強心作用
靈芝對離體蛙心的影響:
在濃度為0.01%至0.1%時,靈芝能夠增加離體蛙心的收縮幅度。這顯示在低濃度下,靈芝具有潛在的強心作用,可以提升心肌的收縮力。其作用機理可能涉及以下幾點(雖然文獻未直接提及,但可從其他研究推測):
- 影響鈣離子通道: 靈芝可能作用於心肌細胞的鈣離子通道,增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從而增強心肌收縮力。
- 調節cAMP或cGMP: 靈芝可能影響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或環磷酸鳥苷(cGMP)的水平,這些物質在心肌細胞的訊號傳導中扮演重要角色,進而影響心肌收縮。
- 影響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 靈芝可能改善心肌細胞的能量供應,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收縮。
然而,當靈芝濃度超過1%時,則會呈現抑制心臟的作用。這表示高濃度的靈芝可能對心肌產生毒性,或者通過其他機制抑制心肌的收縮。這種抑制作用的可能機理包括:
- 阻斷離子通道: 高濃度的靈芝可能阻斷心肌細胞上的鈉離子通道、鉀離子通道或鈣離子通道,影響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和傳導性,從而抑制心肌收縮。
- 影響心肌細胞的膜電位: 高濃度的靈芝可能改變心肌細胞的靜息膜電位或動作電位,影響心肌細胞的正常功能。
- 產生氧化應激: 在高濃度下,靈芝可能誘導心肌細胞產生過多的活性氧物質(ROS),導致氧化應激,損害心肌細胞。
注意事項: 這些是在離體蛙心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的結果可能不同。
9. 鎮痛
靈芝的熱水浸出物具有鎮痛效果。在小鼠實驗中,不同劑量的靈芝熱水浸出物(3.43g/kg、4.9g/kg、7g/kg 和10g/kg)可以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這種扭體反應通常被用來評估鎮痛藥物的效果,因為醋酸會刺激腹膜,引發內臟疼痛。
實驗結果顯示,靈芝的鎮痛效果呈現劑量依賴性,也就是說,劑量越高,鎮痛效果越強。在10g/kg的劑量下,扭體反應抑制率高達92.7%。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計算出靈芝熱水浸出物的半數鎮痛劑量(ED50)為4.98g/kg。這個ED50值代表著能使50%的小鼠扭體反應受到抑制的靈芝劑量。
總而言之,靈芝熱水浸出物能夠有效緩解醋酸誘導的小鼠疼痛,並且其鎮痛效果與劑量大小直接相關。半數鎮痛劑量(ED50)的數據,也提供了一個量化的指標來衡量靈芝的鎮痛強度。
10. 抗心肌缺血
靈芝(特指赤芝)的發酵液提取總生物鹼,在犬或貓的實驗模型中,展現出以下抗心肌缺血的現代藥理作用:
- 增加冠脈流量: 靜脈注射該總生物鹼能顯著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幅度高達62%。這表明靈芝提取物具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 降低冠脈阻力: 同時,靈芝提取物能明顯降低冠狀動脈血管的阻力。血管阻力降低,意味著心臟更容易將血液泵入冠狀動脈,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
- 降低心肌耗氧量: 靈芝提取物還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心肌耗氧量降低,意味著心臟在工作時需要的能量減少,從而減輕了缺血狀態下心肌的負擔。
這些藥理作用的綜合效果,有助於緩解心肌缺血的狀況,並保護心肌免受缺血帶來的損害。
11. 抗炎鎮痛
靈芝對多種實驗性炎症模型展現出顯著的抗炎活性。這暗示靈芝可能透過多種不同的作用機制來抑制炎症反應。具體的藥理作用機理可能涉及:
- 調節免疫細胞功能: 靈芝可能影響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的活性,進而調節細胞因子的釋放。 某些研究顯示,靈芝提取物可以抑制促炎細胞因子(如TNF-α、IL-1β、IL-6)的產生,同時促進抗炎細胞因子(如IL-10)的釋放。 這種免疫調節作用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的強度。
- 抑制炎症介質的產生: 炎症反應中涉及多種炎症介質,例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靈芝可能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或脂氧合酶(LOX)等酶的活性,減少這些炎症介質的生成,達到抗炎效果。
- 抗氧化作用: 炎症通常伴隨著氧化應激。靈芝富含多種抗氧化成分,如多醣、三萜類等,這些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對組織的損傷,從而間接起到抗炎作用。
- 影響信號通路: 靈芝成分可能作用於細胞內的信號通路,例如NF-κB、MAPK等,這些通路在炎症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通過調節這些信號通路,靈芝可以抑制炎症基因的表達,進而減輕炎症。
鎮痛效果的藥理機制分析:
靈芝的鎮痛作用可能與其抗炎作用密切相關。通過抑制炎症,靈芝可以減輕炎症引起的疼痛。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靈芝成分可能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例如:
- 調節神經遞質: 靈芝可能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和代謝,例如調節內啡肽等內源性鎮痛物質的水平,或影響痛覺神經元的活性,從而產生鎮痛效果。
- 作用於疼痛受體: 靈芝成分可能與特定的疼痛受體結合,例如阿片受體等,從而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
需要指出的是,靈芝的抗炎鎮痛作用機制可能非常複雜,涉及多種成分和多個靶點。 具體的作用方式可能因靈芝的種類、提取方法、給藥途徑以及個體的生理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2. 降壓
靈芝的降壓功效,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可歸納如下:
靈芝的降壓作用主要體現在多種制劑的靜脈注射對麻醉動物的影響。 研究表明,靈芝製劑透過靜脈注射途徑,可在麻醉動物身上觀察到短暫的血壓下降現象。 更進一步,也觀察到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先降後升的雙相血壓反應。 這暗示著靈芝的降壓機制可能相當複雜,涉及多個作用環節,並且受到劑量、動物模型和靈芝製劑種類等因素的影響。
13. 鎮咳作用
研究顯示,發酵培養的靈芝菌絲體乙醇提取液(劑量為10ml/kg)以及靈芝濃縮液(劑量為3ml/kg)能夠通過腹腔注射的方式,顯著抑制小鼠由濃氨水刺激所引起的咳嗽反應。這表明靈芝中存在具有鎮咳活性的成分,且這種活性成分在經過發酵培養及乙醇提取或濃縮後得以保留。
從給藥途徑來看,腹腔注射能更直接地將有效成分送達體內,繞過了消化系統的複雜過程,可能避免了有效成分在消化道內被破壞或降解。相反地,當靈芝濃縮液以20ml/kg 的劑量經由灌胃給藥時,則未觀察到鎮咳作用。這可能暗示口服吸收率較差,或是口服途徑導致的代謝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活性。
因此,靈芝的鎮咳作用機制可能涉及影響呼吸道或中樞神經系統,從而降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具體的作用靶點和分子機制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靈芝中的哪種或哪些成分負責鎮咳作用,以及這些成分如何與體內的生理過程相互作用以產生鎮咳效果。
簡而言之,靈芝的鎮咳作用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得到初步驗證,但有效的給藥途徑似乎是腹腔注射而非口服。 具體藥理機制尚待深入研究。
14. 抗血小板聚集
根據體外實驗結果,中藥靈芝,無論是赤芝或紫芝的子實體,展現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潛力。具體而言,在實驗濃度為0.25mg/ml時,靈芝對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最大抑制率約為21.16%,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約為23.4%。
隨著靈芝濃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也隨之提升。當濃度提升至0.5mg/ml時,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增至約25.32%,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則增至約29.06%。
在最高實驗濃度1.0mg/ml下,靈芝的抑制效果最為顯著,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達到約44.75%,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達到約45.12%。
這些數據表明,靈芝可能透過抑制ADP和膠原蛋白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進而產生抗血栓的效果。具體的藥理機制可能與靈芝中的活性成分,例如多醣體或三萜類化合物,干擾血小板活化、黏附或聚集的相關信號通路有關。然而,這僅為體外實驗的初步結果,其在體內的實際效果和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15. 抗驚厥
實驗顯示,將赤芝孢子粉醇提水溶液以10g/kg及20g/kg的劑量,或薄樹芝醇提水溶液以10g/kg的劑量,透過腹腔注射方式給予小鼠後30分鐘,能顯著抑制因靜脈注射菸鹼(1mg/kg)所引起的強直性驚厥。這表示靈芝的醇提水溶液具有潛在的抗驚厥活性。
此實驗模型利用菸鹼誘導的強直性驚厥,反映了靈芝成分可能影響與菸鹼受體相關的神經傳導路徑,從而達到抗驚厥的效果。 具體來說,菸鹼是一種乙醯膽鹼受體(nAChR)的激動劑。 過度刺激nAChR會導致神經元過度興奮,進而引發驚厥。 因此,靈芝的抗驚厥作用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實現:
- 拮抗菸鹼受體 (nAChR): 靈芝成分可能直接或間接拮抗菸鹼受體,降低菸鹼的激動作用,從而減少神經元過度興奮。
- 調節神經遞質平衡: 靈芝可能影響其他神經遞質的釋放或代謝,例如GABA、谷氨酸等,從而調節神經元的興奮性/抑制性平衡,抑制驚厥的發生。
- 保護神經元免受損傷: 菸鹼誘導的驚厥可能導致神經元損傷。靈芝可能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減輕或預防菸鹼對神經元的毒性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是基於單一實驗模型的推測,靈芝具體的抗驚厥機制可能更為複雜,涉及多個靶點和信號通路。進一步的研究需要探討靈芝中具體起作用的活性成分,以及其作用的分子機制。
16. 降血壓
靈芝作為傳統藥用真菌,其在調節血壓方面的藥理功效已獲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其核心作用機制主要歸因於所含的靈芝酸、多糖類及三萜類化合物。
其中,靈芝酸(Ganoderic Acid)是關鍵的活性成分之一,被證實能夠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引導血管擴張,從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效降低血壓。這種血管舒張作用對於緩解血管緊張、改善血液循環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靈芝多糖類(Polysaccharides)雖以提升免疫力聞名,但對心血管系統的益處也不容忽視。它們能抑制血栓形成,減少血小板過度聚集,進而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使血液流動更為順暢。透過優化血流,可減輕心臟泵血負擔,間接有助於血壓的穩定。
此外,靈芝中的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es)則對心臟本身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研究顯示,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心肌細胞的異常增生與肥大,這對於高血壓引起的病理性心臟結構重塑具有預防和改善作用。維持心臟健康的正常形態和功能,是長期控制血壓的基石。
從整體上看,靈芝透過多種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不僅直接影響血管張力,亦改善血液性質及保護心臟結構,從多方面發揮其降血壓的藥理潛力。
17. 改善睡眠
靈芝,自古譽為「仙草」,其在改善睡眠方面的藥理功效源遠流長。《本草綱目》載其「味甘微苦,性平」,有「補氣安神、靜心益智」之功,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驚悸煩躁」等症,奠定其安神助眠的傳統基礎。
現代藥理學研究進一步揭示靈芝改善睡眠的奧秘。靈芝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包括靈芝孢子粉、靈芝多醣及靈芝三萜。這些成分賦予靈芝廣泛的藥理作用,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其「鎮靜」效果。靈芝的鎮靜作用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尤其能作用於中樞神經,幫助其平緩興奮狀態,從而緩解焦慮、穩定情緒,為個體創造有利於入睡的內在環境。
具體而言,研究表明靈芝能顯著改善睡眠質量。它有助於縮短入睡所需時間,讓使用者更快進入睡眠狀態。同時,靈芝也能有效延長總體睡眠時間,減少夜間頻繁醒來的困擾,提升連續安穩睡眠的時長。這種對睡眠結構的優化,直接提高了睡眠效率,使身體在有限的睡眠時間內獲得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恢復。透過其安神與抗焦慮作用,靈芝不僅能緩解失眠症狀,更能從根源上調整情緒,打破焦慮與失眠之間的惡性循環,促進身心平衡,最終實現更自然、更持久的優質睡眠。
18. 止痛功效
靈芝,這味自古便被譽為「仙草」的珍貴藥材,其在傳統醫學中素有補虛、益氣、安神之效,古籍記載其味甘、性平,能入心、肺、肝三經。儘管古文未直接闡明其止痛作用,現代藥理研究卻為靈芝的鎮痛功效提供了清晰的科學佐證。
靈芝發揮止痛作用的核心機制,在於其能夠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前列腺素是體內多種疼痛反應與炎症過程中的關鍵介質。透過干預前列腺素的產生途徑,靈芝能有效減弱疼痛信號的傳遞,進而產生顯著的鎮痛作用。此一作用機制提供了靈芝從分子層面緩解不適的藥理基礎。
多項動物實驗數據進一步支持了靈芝的鎮痛潛力。研究顯示,不論是因熱刺激引起的疼痛,還是醋酸所誘發的化學性疼痛,靈芝均能展現出明顯的鎮痛效果,降低實驗動物的疼痛反應。這些結果不僅驗證了靈芝的鎮痛能力,也為未來探討其在更廣泛疼痛類型如炎症性疼痛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科學線索與研究方向。
19. 抗發炎
靈芝素有「仙草」之譽,其味甘、性平,歸肝、腎二經,自古被視為養陰益氣之珍品。近代藥理研究明確指出,靈芝具備顯著的抗發炎功效,能有效抑制多種炎症反應,範圍廣泛,包括常見的關節炎、胃炎及腸炎等。
其藥理機制主要透過雙重途徑實現:一方面,靈芝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E2(PGE2)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關鍵炎症因子的生成與釋放。這些炎症因子是啟動和傳導發炎反應的核心介質,藉由抑制其活性,靈芝能從源頭上阻斷或減弱發炎的進程。另一方面,靈芝亦被證實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能力,透過平衡免疫系統,使其更有效地清除病原體和受損細胞,同時避免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導致持續性發炎。
臨床應用與研究進一步證實,靈芝不但在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臨床症狀方面表現突出,更能實質性地降低患者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CRP)和紅血球沉降率(ESR)等炎症標記物水平,為其抗發炎作用提供了客觀依據。
20. 防癌抗腫瘤
靈芝在防癌抗腫瘤領域的藥理功效,早在1970年代便已獲得學界的廣泛關注與確認。當時,透過對野生樹舌靈芝、靈芝及松杉靈芝等多種品項的萃取物研究,發現這些萃取物在實驗動物模型中,如接種了S-180肉瘤的小鼠,以及存在肌纖維瘤或惡性腦膜瘤的細胞系,均顯示出明確的抑制細胞增生作用。
這項早期發現確立了靈芝具備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其作用機制不僅體現在直接抑制癌細胞的異常生長與分裂,更間接透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如靈芝多醣體和三萜類化合物等,調節並強化宿主的免疫系統功能。這些成分能活化免疫細胞,提升其對癌細胞的識別與清除能力,例如增強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的活性,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發展與擴散的效果。靈芝的多重作用途徑,從細胞層面的直接抑制到宏觀的免疫調節作用,均為其防癌抗腫瘤功效提供了堅實的藥理學基礎。更多相關研究,可參考:https://www.ganodermanews.com/index.php/認識靈芝/靈芝學者/臺灣大學-許瑞祥教授/205-靈芝的作用豈只是抗腫瘤而已?!.html。
21. 抗凝血
靈芝作為一種傳統藥用真菌,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展現出其在抗凝血方面的獨特潛力。其主要活性成分歸因於豐富的三萜類化合物,特別是靈芝多糖和多種靈芝酸。這些複雜的化合物共同作用,賦予靈芝顯著的抗凝血活性。
機理上,靈芝能夠多面向地干預凝血過程。它關鍵的一點在於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核心要素,過度或不正常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可能導致血管阻塞。透過抑制此過程,靈芝有助於降低不必要的血栓形成風險。此外,靈芝也被證實能延長凝血時間,這意味著血液從液態轉變為凝塊所需的時間會相應增加,進一步減少了血栓生成的機會。
一系列體內外實驗為靈芝的抗凝血功效提供了實證支持。例如,研究顯示,靈芝浸膏對大鼠體外循環中的血小板血栓形成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在另一項體外實驗中,科學家發現靈芝能夠有效減少大鼠動脈在體外形成的血栓長度和濕重。這些實驗結果共同指向靈芝在調節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性疾病方面的潛在應用價值。其多重的抗凝血作用機制,使其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天然藥物資源。
22. 抗心律失常
靈芝在中藥藥理學上,展現出對抗心律失常的潛力,尤其在改善心肌缺氧和穩定心電活動方面。具體而言,靈芝能透過以下途徑影響心臟功能:
- 改善冠脈血流動力學與心肌代謝: 靈芝能改變冠狀動脈的血流動力學特性,並且優化心肌的代謝過程。這種效應有助於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表現,暗示其對心臟電生理的正面影響。
- 提升心肌氧氣利用率: 靈芝發酵液可以增加缺氧家兔的動靜脈血氧分壓差。這表示靈芝能提升組織對氧氣的提取利用能力,特別是在缺氧環境下,能更有效地將氧氣輸送至心肌細胞。
- 維持心肌能量儲備: 在缺氧狀態下,靈芝能使大鼠心肌中ATP(三磷酸腺苷,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和糖原的含量維持在較高水平。這表明靈芝有助於維持心肌細胞的能量供應,從而減輕因缺氧導致的能量代謝障礙。
- 拮抗室性心律失常: 研究顯示,靈芝具有良好的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這意味著靈芝可能具有穩定心臟電活動,降低惡性心律失常發生風險的潛力。
23. 預防心血管疾病
靈芝在傳統醫學中素有盛名,其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藥理潛力逐步獲得現代科學的驗證。研究指出,靈芝液能有效提升紅血球中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的含量。2,3-DPG作為紅血球內重要的有機磷酸酯,對血紅素的氧親和力具有關鍵調節作用。當其含量增加時,能促進氧氣從血紅素中釋放至組織,提升氧氣利用效率。此機制不僅能增強心跳,提高心肌收縮力,對於功能衰竭的心臟更展現出顯著的強心作用,有助於維持心臟泵血功能,確保全身組織器官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
此外,靈芝在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方面亦表現出顯著功效。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多種心血管事件的基礎病變,特徵是動脈壁上形成脂肪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和僵硬。實驗證明,攝取靈芝能顯著降低主動脈粥樣斑塊的厚度,並使其所佔動脈總面積的百分率明顯小於對照組。這意味著靈芝能有效抑制斑塊的形成與發展,減少血管內壁的損傷,從而維持血管的通暢與彈性。綜合來看,靈芝透過優化氧氣運輸與心臟功能,以及直接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為心血管系統提供了多重保護。其藥理作用從細胞層面到整體器官功能,全面助力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24. 保護骨髓
靈芝在藥理研究中,對骨髓保護展現出明確的潛在效益。其核心活性成分——靈芝多醣體,在細胞層面發揮關鍵作用。研究指出,靈芝多醣體能顯著促進骨髓細胞內蛋白質與核酸的生物合成。這項機制對於維持骨髓細胞的活性與增殖能力至關重要,直接強化了其作為人體主要造血器官的功能。
經此作用,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得以顯著增強,進而促使血液中負責攜氧的血紅素含量增高。此一連串的反應,最終能有效糾正或改善貧血狀況,提升身體整體的氧氣供應能力與生理機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靈芝多醣體不僅能促進骨髓功能,更具備保護作用。它能有效減輕多種外部因素對骨髓造成的損傷,特別是像放射線照射(如癌症放療)或某些藥物(如化學治療藥物)所引發的骨髓抑制或損害。透過穩定骨髓細胞的微環境,靈芝有助於維護骨髓在嚴峻條件下的健康與功能,降低治療相關的副作用,為骨髓的長期穩定性提供支持。這種雙向的調節與保護作用,彰顯了靈芝在維護造血系統健康方面的獨特價值。
25. 鎮靜
中藥靈芝的鎮靜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其所含的多種活性成分,例如三萜類化合物、多醣體、酚類化合物等。這些成分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產生鎮靜效果。
具體而言,靈芝的多種製劑,包括赤芝酊、赤芝恆溫滲濾液、靈芝發酵濃縮液、薄樹芝醇提水溶液以及赤芝孢子粉醇提水溶液等,都表現出鎮靜作用,能夠抑制小鼠的自發活動。
此外,靈芝還能增強巴比妥類藥物的中樞抑制作用。例如,對小鼠進行靈芝灌胃後20分鐘,能明顯增強戊巴比妥鈉所引起的鎮靜作用,促使小鼠進入睡眠狀態。這表明靈芝可能通過影響中樞神經遞質的傳遞,或者直接作用於巴比妥類藥物的受體,進而增強其鎮靜效果。
26. 降血糖
靈芝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動物實驗顯示注射赤芝子實體水提液能有效降血糖。這表明靈芝本身含有具降血糖活性的成分,可直接影響血糖水平。
此外,靈芝還能與傳統降血糖藥物產生協同作用,增強藥物的降血糖效果。臨床研究也證實,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連續服用靈芝後,有助於降低血糖。台中榮民總醫院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連續服用靈芝十二週後,血糖有顯著改善。靈芝不僅有直接降血糖作用,與原降血糖藥物合用還能增加療效,並預防或減輕併發症,同時改善頭暈、口渴、疲勞、腰酸、腿軟等症狀。更多現代研究資訊,請參考靈芝研究與台中榮民總醫院研究。
動物實驗顯示,靈芝孢子粉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預防四氧嘧啶誘導糖尿病形成的作用。這暗示靈芝可能透過保護胰島細胞或改善其他相關生理機制,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靈芝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2-6g;或浸酒。
靈芝的炮製
- 取原藥材
- 除去雜質
- 篩去砂土
-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
-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靈芝注意事項重點
- 恆山、扁青、茵陳蒿相惡:根據《本草經集註》,靈芝與恆山、扁青、茵陳蒿相惡,不宜同時服用。
- 某些體質不宜食用:靈芝具有滋補強壯的功效,過於虛弱或陰虛火旺體質的人不宜食用,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 孕婦及哺乳婦女:靈芝的安全性對於孕婦和哺乳婦女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建議避免服用。
- 服用藥物者:靈芝可能會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藥效或產生副作用。服藥期間建議諮詢醫師後再食用。
- 過敏反應:有些人可能會對靈芝過敏,出現皮疹、搔癢、腹瀉等症狀。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 重金屬超標風險:有些靈芝生長在受重金屬污染的環境中,可能含有超標的重金屬。購買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廠商,並注意產品檢驗報告。
- 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儘管靈芝不良反應較少,但為確保安全和正確使用,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靈芝相關的方劑
靈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