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心丸

活心丸

HUO X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廣州白雲山制藥總廠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3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6%
肝經 20%
脾經 16%
肺經 10%
腎經 7%
胃經 3%
膽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活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 補氣益血、安神定志 的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其補氣益血之效,能 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血不足引起的諸多症狀,如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此外,人參能安神定志, 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 等問題,對於心悸伴隨心神不安者尤為有效。

總之,人參在活心丸中起到 補氣益血、安神定志 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緩解心悸、氣短、心神不寧等症狀。

活心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開竅醒神之功效。對於心火亢盛、熱毒內蘊所致的心悸、失眠、神志不清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降火安神。
  2. 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能通達心竅,改善心臟功能,緩解心血瘀阻,改善心悸、胸悶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供血能力。

因此,活心丸中加入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改善心臟功能,達到治療心病之目的。

活心丸中含有熊膽,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鎮痛止痙: 熊膽味苦、性寒,具清熱解毒、鎮痛止痙之效。古人認為其能「清心火,解熱毒」,用於治療心火熾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
  2. 臨牀應用經驗: 活心丸由多味中藥組成,其中熊膽的加入,是基於歷代醫家臨牀應用經驗累積而來。其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治療效果更顯著。

然而,由於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熊膽的使用已受到限制,並逐漸被其他藥物替代。

活心丸中包含珍珠,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其清心降火,可緩解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等症狀,有助於安定心神,改善心臟功能。
  2. 平肝潛陽: 珍珠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可抑制肝陽上亢,減輕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對於因肝火旺盛引起的心悸、失眠等問題,珍珠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活心丸中加入珍珠,是利用其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以達到改善心臟功能,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的目的。

活心丸中加入靈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益氣安神,改善心悸氣短:靈芝性甘平,入心經,具有益氣安神、養心安神之效。對於心氣不足、心神不安所致的心悸、氣短、失眠等症狀,靈芝能起到調節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緩解症狀。

2. 扶正固本,增強心臟功能:靈芝具有補氣益血、強心固本的作用。其多醣體等活性成分能增強心肌細胞的活力,改善心臟功能,提高心臟耐受力,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活心丸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血兩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活心丸主治心血瘀阻所致的胸痛、心悸、心煩等症狀,而紅花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達到舒緩疼痛、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2. 溫通心脈: 紅花溫通心脈,有助於改善心臟供血,增加心肌活力,從而緩解心痛、心悸等症狀。

總之,紅花在活心丸中起到活血化瘀、溫通心脈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達到治療心血瘀阻所致疾病的效果。

活心丸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溫陽救逆之效,可振奮心陽,改善心臟功能。附子性熱,味辛,歸心、腎經,能溫補心陽,回陽救逆,對於心陽虛寒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附子在活心丸中與其他藥物配伍,起到溫陽救逆、補氣益血的作用,對於心臟功能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胸悶等症狀,具有協同作用。然而,附子性溫燥烈,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活心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是疏通心經、活血化瘀。其組成中包含蟾酥,主要是因為蟾酥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蟾酥是蟾蜍的分泌物,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夠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並增強心臟功能。

蟾酥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寒涼藥物,能夠有效清熱解毒,並有助於緩解心絞痛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不適感。此外,其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也可增加心臟的供氧能力,進一步改善心臟的功能。因此,蟾酥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活心丸的功效,也使其在治療心臟相關疾病時,具備了更為綜合的藥效。

總的來說,蟾酥的成分使活心丸具備了強化心臟功能及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完善了其治療機制。

活心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活血通絡: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心臟氣血瘀阻、心脈痹阻所致的心痛、心悸、胸悶等症狀,麝香能起到開通心脈、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症狀。
  2. 溫通心陽,回陽救逆:麝香具有溫通心陽、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心陽虛衰、心氣不足所致的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麝香能起到溫補心陽、振奮心氣的作用,有助於恢復心臟功能。

活心丸中添加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活心丸治療心血管疾病,常伴有頭暈、胸悶等症狀,冰片可起到疏通經絡、改善循環,緩解心血管疾病帶來的不適。

2. 芳香闢穢,增效作用: 冰片氣味芳香,具有一定的闢穢作用,可減輕藥物的苦味,增加患者服藥的舒適度。同時,冰片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活心丸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活心丸」所載的古代功效主治為「冠心病及其他心臟病引起的心絞痛、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此類症狀在中醫理論中多歸屬於「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範疇。其病理核心在於「心脈瘀阻」,或因氣虛推動無力,或因寒凝、痰濁、氣滯導致血行不暢。傳統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心絡瘀阻則發為胸悶刺痛;氣血失榮,心失所養則見心悸、乏力;久病入絡,心陽不振則加重心功能不全。

「活心丸」以「活血化瘀,強心運氣」為治療方向,符合中醫對胸痹「標實本虛」(瘀血為標,氣虛陽虛為本)的辨證邏輯,既能祛瘀通絡以治標,又可益氣溫陽以固本,從而改善心臟氣血運行的整體狀態。


二、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雖原方未明確列出具體藥物,但根據其功效「活血化瘀,強心運氣」及現代藥理作用(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可推測其組成可能包含以下類別的藥物,並依中醫理論解析其配伍邏輯:

1. 活血化瘀藥

  • 推測藥物:丹參、川芎、紅花、三七。
  • 作用原理:此類藥物直入心肝血分,能破滯消瘀、通利血脈。丹參「一味功同四物」,兼具活血養血之效;川芎為「血中氣藥」,行氣活血;三七化瘀止痛而不傷正。現代藥理證實,此類成分可擴張冠狀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

2. 益氣強心藥

  • 推測藥物:人參、黃芪、黨參。
  • 作用原理:氣為血之帥,氣足則血行。人參大補元氣,黃芪補氣升陽,助心氣推動血液運行。現代研究顯示,人參皂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黃芪多糖可改善心臟能量代謝,對心功能不全有調整作用。

3. 溫陽通脈藥

  • 推測藥物:桂枝、附子。
  • 作用原理:心陽不振則寒凝血瘀,桂枝溫通心陽,附子回陽救逆,能散陰寒、通心脈。此類藥物可能通過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冠脈流量,緩解心絞痛。

4. 理氣寬胸藥

  • 推測藥物:檀香、降香。
  • 作用原理:氣行則血行,芳香理氣藥能解鬱開痹,緩解胸悶窒痛。其揮發油成分可調節自主神經,減少心肌耗氧量。

5. 佐使藥調和

  • 推測藥物:甘草(緩和藥性)、冰片(開竅止痛)。
  • 作用原理:冰片速效開痹,引藥入心;甘草調和諸藥,兼具類固醇樣抗炎作用,可減輕心肌缺血損傷。

三、方劑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推測為「標本兼顧」之劑:

  • 治標:以活血化瘀藥(如丹參、三七)直接疏通心脈,改善局部瘀阻;輔以理氣溫通藥(如桂枝、檀香)助氣血運行,緩解急性症狀。
  • 治本:以補氣藥(如人參、黃芪)振奮心氣,溫陽藥(如附子)固護心陽,從根本提升心臟功能。

現代藥理機制可能包括:

  • 擴張冠脈:丹參酮、川芎嗪等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 改善微循環:紅花黃素降低血液黏稠度,解除微小血管痙攣。
  • 增強心功能:人參皂苷調節心肌細胞鈣離子通道,提升收縮效率。

此方體現中醫「通補並用」思想,通過多靶點調節氣血陰陽,達到緩解症狀與改善預後的雙重目的。

傳統服藥法


活血化瘀,強心運氣。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緩解心絞痛,提高心功能等作用。將上藥分別粉碎過篩,混勻,製成濃縮丸劑。
口服,每次1-2粒,1日1-3次,或遵醫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心丸具有活血化瘀、通心益氣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

相同名稱方劑


活心丸, 出處:廣州白雲山制藥總廠。 組成:人參、牛黃、熊膽、珍珠、靈芝、紅花、附子、蟾酥、麝香、冰片等。 主治:活血化瘀,強心運氣。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緩解心絞痛,提高心功能等作用。主治:冠心病及其他心臟病引起的心絞痛,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