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化癖丹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化痰開竅: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開竅之效。對於因熱毒內蘊、痰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化痰開竅,改善視力。
- 鎮驚安神,熄風定眩:牛黃還具有鎮驚安神、熄風定眩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風熱內侵導致的頭昏眼花、眩暈目眩等症狀,牛黃能有效平肝熄風,改善眼部不適。
綜上,明目化癖丹中加入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化痰開竅、鎮驚安神,改善因熱毒、痰火、風熱等因素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眼花等症狀,達到明目化癖之效。
明目化癖丹中加入冰片,主要有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眼部紅腫熱痛、化膿潰爛等症狀,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開竅醒神,通竅散瘀:冰片能開竅醒神,通竅散瘀,可有效改善眼部淤血腫脹,減輕視力模糊等症狀。同時,冰片還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營養供應,有助於恢復視力。
明目化癖丹中使用熊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定驚的功效。藥理研究表明,熊膽中含有熊膽酸、膽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治療眼部熱毒引起的各種眼病,如目赤腫痛、翳障等。
二、明目退翳:熊膽具有散瘀消腫、明目退翳的功效。熊膽酸等成分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除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因此,在明目化癖丹中使用熊膽,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治療眼部熱毒引起的各種眼病。
明目化癖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通竅開竅,醒腦明目: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其芳香之氣可直達腦竅,有助於改善目昏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狀,達到明目之效。
二、活血化瘀,消散翳障: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眼部瘀血,消散翳障,進而改善視力。
明目化癖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腫痛、眼瞼浮腫等症狀。
- 疏通經絡,明目止癢:乳香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以改善眼部經絡不通,緩解眼部瘙癢、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
因此,明目化癖丹中加入乳香,能夠有效地緩解眼部多種病症,達到明目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化癖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癖疾,發熱及眼矇」。
- 癖疾:古代指小兒積滯、痞塊或疳積等消化系統病證,可能伴隨腹脹、腹痛、食慾不振或腹內結塊。
- 發熱:或因積滯化熱,或外感誘發,此方側重於清解內熱。
- 眼矇:指視物不清,可能與肝熱上攻、疳積傷眼(如小兒疳眼)相關。
從用法來看,方中藥物點眼後,通過局部刺激與全身反應(出汗、排膿血)達到「表裏雙解」之效,推測其機理為:
- 外透邪熱:通過發汗從表散熱。
- 內消積滯:腹痛排膿血,屬「通腑泄濁」之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性味與歸經
牛黃(苦涼,歸心、肝經)
- 清心解毒,豁痰開竅,擅治熱病神昏、驚風。
- 結合「癖疾發熱」,可能用以清泄肝胃積熱。
片腦(冰片,辛涼,歸心、脾、肺經)
- 通竅散鬱火,清熱止痛,外用能透皮吸收。
- 輔助牛黃開竅,並引藥上行至目。
熊膽(苦寒,歸肝、膽、心經)
- 清肝明目,解毒鎮驚,主治肝熱目赤、疳積驚風。
- 直接針對「眼矇」與癖積化熱。
麝香(辛溫,歸心、脾經)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穿透力極強。
- 助藥力迅速透達經絡,催汗排出邪熱。
乳香(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 活血行氣,消腫止痛,可能用於緩解癖積氣滯腹痛。
(二)配伍邏輯
- 清熱透邪為主:牛黃、熊膽清肝膽積熱;冰片、麝香開竅透表,使熱從汗解。
- 局部與全身並治:
- 點眼後,藥物經目內眥(屬肝經)吸收,循經入裏,發揮系統作用(如發汗、通腑)。
- 麝香、冰片走竄之性加速藥效發揮,並引導積滯從二便排出(「下膿血」)。
(三)治療原理假設
- 肝膽積熱證:小兒癖積鬱久化熱,上攻於目則眼矇,內擾腸腑則腹痛便結。方中藥物通過清肝膽、通腸腑,達到「清上瀉下」效果。
- 發汗與排膿血機理:
- 麝香、冰片辛散走表,刺激局部後引發全身發汗反應(類似「汗法」)。
- 牛黃、熊膽苦寒下行,結合乳香活血,促進腸腑積滯排出(「下法」)。
(四)點眼給藥的特殊性
古代認為「目眥通五臟」,尤其大眼角(內眥)屬肝經,點眼可能作為一種「經絡給藥」途徑,使藥效直達肝膽經,避免口服對小兒脾胃的刺激。
三、綜合推論
此方屬「內病外治」法,藉由局部用藥引發全身反應,其設計契合中醫「開鬼門、潔淨府」思路:
- 先解表:發汗透熱,緩解發熱。
- 後通裏:排膿血以消積滯,治癖疾之本。
- 兼明目:清肝熱而改善眼矇。
整體而言,藥少力專,針對小兒肝熱癖積、表裏同病之證,體現「外治通內」的傳統智慧。
傳統服藥法
牛黃1分,片腦1分,熊膽1分,麝香3釐,乳香3釐。
上為細末,先將乳汁於銅勺內,炭火上滾黃色,下前藥,急取出攪勻,於油單紙上,丸如米粒大。
每用1丸,臥時點入大眼角內,合眼自化,男左女右。第1丸頭上汗出至胸前,第2丸汗至臍上,第3丸汗至臍下,再點2-3丸,腹痛下膿血,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牛黃、冰片、熊膽等有毒中藥,因此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明目化癖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八。 組成:牛黃1分,片腦1分,熊膽1分,麝香3厘,乳香3厘。 主治:小兒癖疾,發熱及眼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