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胡黃連煎」方劑中的「胡黃連」是指來自印度的黃連,而非中國本土的黃連。此乃因印度黃連(又稱「胡黃連」)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而中國黃連性苦寒,更偏於燥濕瀉火。
「胡黃連煎」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交蒸的病症,如熱毒瘡瘍、濕熱黃疸、痢疾等。印度黃連的寒涼之性更能迅速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胡黃連煎」方劑中採用「胡黃連」,正是為了利用其更強的清熱解毒作用。
胡黃連煎方中加入黑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黑豆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與胡黃連等清熱藥材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並能改善因熱毒所致的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 緩解藥性寒涼: 胡黃連煎方以黃連、黃柏等寒涼藥材為主,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黑豆性平,能緩和藥性寒涼,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有助於維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
總之,黑豆在胡黃連煎方中起到增強藥效、緩解寒涼的作用,使其更具清熱解毒、保護脾胃的功效。
胡黃連煎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治療濕熱蘊結之證。胡黃連煎以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為主要功效,黃柏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清熱燥濕作用,尤其適用於濕熱下注之病症。
- 瀉火解毒: 黃柏能清熱瀉火,並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胡黃連煎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內火上炎等症,黃柏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瀉火解毒作用,促進病邪的清除。
胡黃連煎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胡黃連煎本身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冰片可輔助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增效止痛: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促進藥物快速滲透至病竈部位,發揮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冰片還能提高藥物的吸收率,增強整體療效。
胡黃連煎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性辛溫,能開竅醒神,通利血脈。對於因心神不寧、昏迷、痰厥等症狀引起的病症,麝香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意識,改善神志。
二、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胡黃連煎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麝香可以幫助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胡黃連煎方中加入麝香,可以起到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作用,提高藥方治療效果。
胡黃連煎方中包含熊膽,主要原因在於:
- 清熱解毒: 熊膽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定驚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舌生瘡,以及驚癇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鎮痛止痙: 熊膽具有鎮痛止痙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疼痛,以及因熱毒入絡所致的痙攣。在治療熱病過程中,熊膽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病情的恢復。
胡黃連煎方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牛黃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鎮驚安神之功效。與方中黃連、黃芩等清熱瀉火藥物相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並能使藥力直達病竈,更好地消炎止痛。
- 息風止痙,定驚安神: 牛黃具有息風止痙、定驚安神之效,可緩解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胡黃連煎方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痰熱內擾等病症,牛黃的加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黃連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眼風赤痛爛,怕見風日,碜痛不可忍」,屬風熱濕邪上攻於目所致眼疾,症狀特徵為:
- 風熱夾濕:眼部紅腫赤痛、羞明畏光(怕見風日)、灼熱刺痛。
- 濕濁腐蝕:眼瞼邊緣糜爛(爛)、異物摩擦感(碜痛),甚則分泌物黏稠。
- 病機推論:風邪引動肝熱,濕濁鬱久化毒,蘊結眼竅,故需清熱解毒、祛風燥濕,兼以開竅止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瀉火直折
- 胡黃連:苦寒,清肝膽濕熱,尤擅瀉火解毒,為方中君藥。
- 黃柏:苦寒沉降,清下焦濕熱,助胡黃連瀉火燥濕。
- 黑豆:甘涼解毒,《本草綱目》載其「塗腫毒……解熱毒」,輔佐清熱。
涼血退赤,消腫止痛
- 熊膽:苦寒,清肝明目,《藥性論》言其「主小兒疳瘡,治目赤翳障」,針對目赤爛瘍。
- 牛黃:清心肝熱毒,豁痰開竅,助消腫止痛。
芳香透竅,通絡散鬱
- 龍腦(冰片):辛香走竄,《醫林纂要》稱其「散鬱火,通諸竅」,善治目赤腫痛,引藥上行。
- 麝香:活血散結、開竅避穢,與冰片協力通絡止痛。
潤燥護陰,調和藥性
- 鵝梨汁:甘涼潤燥,緩和諸藥苦寒燥烈之性,防止傷陰,並助藥液成型。
三、製法與外用機巧
- 文火熬煎:濃縮藥力,使有效成分融為一體。
- 地坑埋藏:古代「伏火」之法,取其陰涼靜置,減藥物燥性,增強藥效沉穩。
- 點眼法:直接作用患處,清熱解毒藥局部消炎,芳香藥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赤痛。
四、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結合「燥濕、開竅、潤燥」三法:
- 攻邪為主:胡黃連、黃柏、熊膽清瀉火毒。
- 標本兼顧:冰片、麝香治標止痛,梨汁護陰防過燥。
- 外用直達:局部點眼快速起效,避開內服苦寒傷胃之弊。
適用於風熱濕毒壅盛之急性眼疾,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1分(末), 黑豆1分(去皮), 黃柏1分(末), 龍腦1錢(細研), 麝香1錢(細研), 熊膽1分(細研), 牛黃1分(細研), 鵝梨汁1升。上先將前三味相和,於銀器中,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半,濾去滓,入梨汁及研了藥,以文火熬成煎,傾於瓷瓶內盛,密封,入地坑內理四十九日,取出。
每以銅箸頭取少許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胡黃連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胡黃連1分(末),黑豆1分(去皮),黃柏1分(末),龍腦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熊膽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鵝梨汁1升。 主治:眼風赤痛爛,怕見風日,磣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