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化積丸

明目化積丸

MING MU HUA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肝經 30%
脾經 13%
胃經 9%
膽經 9%
肺經 7%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化積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化積開竅: 牛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開竅醒神之效。能有效消散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眼部疾患,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同時,牛黃還能化解食積、消退脾胃積滯,改善因積滯所致的視力下降。
  2. 清肝明目: 牛黃入肝經,可清肝火,疏肝氣,改善因肝火上炎所導致的眼部疾病,如目赤、翳障等。同時,牛黃也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營養供應,達到明目的效果。

明目化積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冰片,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散眼部腫痛,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開竅通絡,明目止癢: 冰片具有開竅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眼部供血,從而達到明目止癢的效果。此外,冰片還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預防眼部感染。

明目化積丸中包含熊膽,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功效。可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翳障遮睛等症狀,有助於改善視力。
  2. 化痰散結,消積止痛: 熊膽亦具有化痰散結、消積止痛之效。對於因痰濕積聚而引起的目疾,如目赤腫痛、眼瞼浮腫等,能有效化解積聚之痰濁,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明目化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通絡散瘀: 麝香性辛溫,入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絡散瘀的功效。明目化積丸主要針對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目昏花,以及積滯阻滯、氣血瘀阻等問題。麝香的開竅醒神作用可以改善腦部供血不足,提高視神經功能;通絡散瘀作用可以消除眼部瘀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視力。
  2. 引藥上行,增強療效: 麝香性善走竄,具有引藥上行的特性。明目化積丸中其他藥物多以滋補肝腎、補益氣血為主,麝香的加入可以引導藥力上行,直達眼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化積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痞積熱甚,眼矇」,即小兒因飲食積滯、脾胃運化失調,導致熱邪內生,上攻於目,出現視物模糊、眼睛不適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小兒痞積多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熱邪上炎可引起眼部症狀,此方針對此病理機制而設。

組成分析

此方由牛黃、冰片、熊膽、麝香組成,各味藥物性效如下:

  1. 牛黃(1分)

    • 性味苦涼,歸心、肝經
    • 功效清熱解毒、化痰定驚
    • 傳統用於熱病神昏、小兒驚風、咽喉腫痛等
  2. 冰片(1分)

    • 性味辛、苦,微寒
    •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明目退翳
    • 可直達病所,專治目赤腫痛、眼生翳障
  3. 熊膽(2分)

    • 性味苦寒
    • 功效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 用於肝熱熾盛之目赤腫痛、羞明流淚
  4. 麝香(七釐)

    • 性味辛溫
    •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通經
    • 能通達十二經脈,促進藥物吸收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牛黃、熊膽相須為用,共奏清熱解毒之效,針對「痞積熱甚」的基礎病理因素。

  2. 明目退翳:冰片與熊膽協同,能清熱明目、退翳除矇,直接針對「眼矇」症狀。

  3. 開竅透達:麝香配合冰片,加強透竅引經作用,使藥效直達目系,且能促進積滯消散。

  4. 藥勢導引:人乳為丸溫潤滋養,減輕諸藥峻烈之性,同時助藥物吸收。

本方以寒涼藥為主,重在清解熱毒,開竅明目,針對小兒痞積日久化熱,熱毒上攻於目之證。方中藥物均為芳香走竄之品,能迅速發揮作用,故採用局部點眼途徑,使藥力直搗病所。

劑量安排上熊膽用量較大為君藥,牛黃、冰片為臣,麝香為使,體現「清熱為主,開竅為輔」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牛黃1分,冰片1分,熊膽2分,麝香七釐。
上為極細末,人乳為丸,如米大。
每用2丸,入眼,合久自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相同名稱方劑


明目化積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牛黃1分,冰片1分,熊膽2分,麝香七厘。 主治:小兒痞積熱甚,眼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