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蓼

竹節蓼

ZHU JIE LIAO

  • 英文名稱:Homalocadium platycladum(F.Muell. Ex Hook.)L.H. Bailey[Coccoloba platyclada F.Muell.ex Hook.]
  • 別名:百腳山草,蜈蚣草,扁竹花,鵝江草,斑竹相似,對節草,蜈蚣竹,斬蛇劍,扁竹,上石百竹,飛天蜈蚣,上石百足,百足草,鐵扭邊,觀音竹,大本飛天蜈蚣,雞爪蜈蚣,寒忌竹,竹節山草
  • 來源:為蓼科植物竹節蓼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取,曬乾或鮮用。
  • 道地藥材:廣東, 廣西, 福建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竹節蓼的傳統功效


1. 去瘀消腫

竹節蓼性微寒、味苦澀,歸肝、脾經,其去瘀消腫之效,乃源於其多重藥性結合。

首先,其「活血化瘀」之作用,直達肝經,肝主藏血、疏泄,得此藥性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化解瘀血阻滯。這使得局部因跌打損傷或內傷所致的氣血凝滯得以消散,從而減輕腫脹、緩解疼痛。竹節蓼所含的蓼紅素、蘆丁等成分,在現代研究中亦支持其化瘀效果。

再者,「性微寒」賦予其「清熱解毒」之力。當腫痛兼有紅、熱、痛等熱毒鬱結徵象時,竹節蓼能清解熱毒,緩解熱盛所致之局部炎症與腫脹,尤其適用於蛇蟲咬傷等熱毒熾盛之證。

此外,竹節蓼兼具「利尿消腫」之功,透過脾經運化水濕的作用,促進體內水濕排出,對於因水濕停聚所致的肢體或局部水腫亦有助益。

綜上,竹節蓼藉由活血散瘀、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多途徑,契合中醫「不通則痛,不榮則腫」之理,有效應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瘀血、熱毒、水濕所致之腫脹與疼痛。

2. 清熱解毒

竹節蓼,性味辛、涼、微苦,歸經心、肝、小腸。其「涼」性為清熱之本,苦味善於泄降,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熱邪與毒素。該藥入心經,能清心火、涼血解毒;入肝經,可瀉肝熱、消散瘀結毒邪;入小腸經,則能利水滲濕,導熱下行,有助於毒素的排出。傳統中醫認為,熱毒蘊結常表現為癰疽腫毒等症,竹節蓼正是憑藉其清熱瀉火、涼血消腫之功,從臟腑層面清除內生熱毒,或針對外來毒素(如蛇蟲咬傷)進行解毒,達到消散病邪的目的。

3. 利水消腫

竹節蓼以其味辛、性寒之特點,歸入膀胱、腎經。此藥材在傳統中藥理論中,主大利水消腫。辛味藥物善於行散,通利氣機,有助於宣通水道,使水濕下泄;其性寒則可清解水濕蘊結所生之熱,並避免壅滯之弊。歸膀胱經,膀胱主貯尿與排尿,得其辛散通利之力,小便則通暢;入腎經則能助腎氣化水濕,腎為水藏,主水液代謝,此為其利水之根本所在。故凡水腫、尿少、小便不利等症,皆可藉其辛散通利、化濕行水之功而獲效。

4. 清熱利尿

竹節蓼味微苦、性寒,歸肝、肺、膀胱經。依傳統中藥觀點,其清熱利尿之效,正源於此性味與歸經特點。

竹節蓼性味寒涼,能清熱瀉火。熱邪鬱於腑臟或下焦,常導致小便短赤、灼熱不暢,甚或見身熱、煩渴。此藥之寒性能直透熱源,清解內蘊之熱毒,使熱邪循小便排出,體現其清熱之功。

同時,竹節蓼的微苦之味,恰具備瀉熱燥濕的功效。水濕與熱邪搏結,形成濕熱,易阻滯氣機,影響膀胱氣化,導致小便不利、水腫、淋證等。其苦味能燥化體內之濕邪,並藉由通利小便,將濕熱之邪從膀胱排出,達成利尿通淋之效。

歸膀胱經,直司水液排泄;入肝經,可清肝火,因肝主疏泄,有助於氣機條暢,間接利水;入肺經,肺主通調水道,其清熱作用亦有助於肺氣宣降,輔助膀胱行水。故竹節蓼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病、熱淋等因濕熱蘊結下焦所致之證,極具針對性。

5. 清熱瀉火

竹節蓼之清熱瀉火功效,深植於其中醫藥性。其性味「寒」、「苦」,反映了其清除熱邪、降洩火勢之本能。中醫藥理認為,苦能清洩、降逆,而寒則能清熱、涼血。竹節蓼獨特之處在於其入「心、肺、大腸」三經。此歸經特性,賦予其針對不同臟腑火熱病證的清瀉之力。入心經,則能清心火,緩解心煩、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入肺經,能清肺熱,調和肺氣,有助於改善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肺經熱盛之證;入大腸經,則能瀉大腸實熱,通腑泄熱,緩解熱毒凝聚、腸道濕熱所致的熱痢、腹痛等。最終,竹節蓼正是憑藉此苦寒之性與明確的歸經,有效針對暑熱煩渴、瘡瘍腫毒等多種熱證,發揮其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傳統中藥效用。

竹節蓼的古代典籍


竹節蓼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場,15-30g,鮮品60~12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竹節蓼注意事項

  1. 性味辛、苦,有小毒: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2. 活血化瘀:孕婦慎用,以免引起流產。
  3. 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以免導致低血糖。

竹節蓼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乳腺炎膀胱炎睪丸炎腎及輸尿管結石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尿道膿傷小便疼痛損傷疼痛吐血痢疾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