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五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五淋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泌尿系統感染的總稱。五淋的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尿血、尿混濁等。五淋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或飲食不節、房事不節,或情志不遂,導致膀胱氣化不利,水液代謝失常,而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五淋的治療以清熱利濕、通淋散結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錢草、蒲公英、車前草、益母草、澤瀉、白茅根等。五淋的預防包括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性交,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心情舒暢。
五淋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現在醫學已經很發達,但五淋仍然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尿血、尿混濁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五苓散
- 1.《幼科折衷》:「石淋者,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腎為熱所乘,遇小便則莖中痛,不得流利,痛引小腹,則砂石從小便出。甚則塞痛,令人昏悶,遍身有汗而後醒,此痛之使然也,並以局方五淋散及香芎丸、木通散、五苓散、導赤散選而用之。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加鹿茸、川牛膝,名補腎地黃丸。」
- 2.《保嬰撮要》:「_五苓散_(方見五淋)」
- 3.《保嬰撮要》:「_五苓散_(二方並見五淋)」
- 4.《保嬰撮要》:「_五苓散_(方見五淋)」
- 5.《保嬰撮要》:「_四苓散_(即五苓散去桂,方見五淋)」
▼ 展開更多
豬苓湯
- 1.《奇效良方》:「治五淋。」
四物湯
- 1.《古今醫統大全》:「丹溪既云五淋皆熱,附錄者何相戾焉?有瘀血作淋者,用牛膝膏,淋證有血因火燥下焦血氣不得升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宜補陰降火,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用四物湯下滋腎丸。」
八正散
- 1.《方症會要》:「古人治淋秘卒用吐法,以提其氣滑。伯仁用朱雀湯,多加枳桔,是皆下病上取之義也。通用五苓散、五淋散、清肺飲子、小薊湯、血淋方、八正散、滋腎丸。凡淋秘脈實大者生,細澀者死。」
- 2.《蒼生司命》:「古人治淋秘率用吐法以提其氣,滑伯仁用朱雀湯,多加枳實,是皆下病上取之義也。通用五苓散、五淋散、清肺飲子、小薊湯,血淋用八正散、滋腎丸。」
- 3.《赤水玄珠》:「_八正散_,心經蘊熱,口燥咽乾,五淋小便澀,眼目赤脈赤瘡。」
- 4.《馮氏錦囊秘錄》:「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臟腑閉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五淋並皆治之。」
- 5.《古今醫統大全》:「_八正散_,治心經蘊熱遺於小腸,口燥咽乾,五淋之證。(方見大人門。)」
補中益氣湯
- 1.《醫學實在易》:「癃閉似淋點滴無,只求利水法全迂,柴升(補中益氣湯服後,以手探吐)探吐針機轉,麻黃杏(仁加入五淋湯)行陽陰氣濡,腎氣(丸)龍騰澤自沛,通關(丸,又名滋腎丸)云合雨時敷,二冬杏菀參桑白(此李士材醫案,從高原以導之之法,)海蜇(一名水母)荸薺亦可需。」
六一散
- 1.《醫燈續焰》:「_益元散_(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治傷寒表裡俱熱,煩渴口乾,小便不通及霍亂吐瀉,下利腸澼,五淋,及婦人產難,催生下乳。」
導赤散
- 1.《保嬰撮要》:「_導赤散_(二方見五淋)」
- 2.《幼科折衷》:「石淋者,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腎為熱所乘,遇小便則莖中痛,不得流利,痛引小腹,則砂石從小便出。甚則塞痛,令人昏悶,遍身有汗而後醒,此痛之使然也,並以局方五淋散及香芎丸、木通散、五苓散、導赤散選而用之。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加鹿茸、川牛膝,名補腎地黃丸。」
- 3.《醫碥》:「熱淋。火府丹、益元散、(見傷暑。)導赤散(見發熱)、五淋散、榆白皮散。」
- 4.《雜病廣要》:「小便不利者,可與導赤丸、導赤散、五淋散(並見《淋》)、五苓散,加滑石細研,用海金沙、車前子、燈心煎湯調服。(《管見》)」
五淋散
- 1.《刪補名醫方論》:「_五淋散_,治膀胱結熱,水道不通,淋澀熱痛,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膿,或小便血。」
- 2.《証治準繩‧雜病》:「若服燥劑而小便頻數或不利,用生地、茯苓、牛膝、黃柏、知母、芎、歸、甘草。若頻數而色黃,用四物加黃柏、知母、五味、麥門、玄參。若肺氣虛而短少,用補中益氣加山藥、麥門。若陰挺痿痹而頻數,用地黃丸。若熱結膀胱而不利,用五淋散。若脾肺燥不能化生,宜黃芩清肺飲。」
- 3.《萬病回春》:「_五淋散_,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拂便熱。」
- 4.《古今名醫彙粹》:「若小便澀滯,或補而益甚,乃膀胱熱結也,用五淋散。其脾肺燥不能生化者,黃芩清肺飲。膀胱陰虛,陽無所生者,滋腎丸。膀胱陽虛,陰無所化者,六味丸。若陰痿,思色精不出,莖道澀痛如淋,用加減八味丸料加車前、牛膝。治老人精竭復耗,大小便牽痛如淋,亦用前藥。」
- 5.《不知醫必要》:「_五淋散_,寒,治膀胱有熱,小水不通,淋澀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為膏汁,或熱而便血,均宜。」
▼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