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五冊 (4)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4)

1. 癘風

從臍下起者,腎虛也,用四物湯加參、朮、黃柏、知母、五味、麥門、肉桂,或六味丸。其熱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或去來無定時,或起作無定處,或從腳起者,此無根虛火也,須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搽湧泉穴。若形體惡寒,喜熱飲食者,陽氣虛寒也,急用八味丸。

【口乾】若惡冷飲食者,胃氣虛而不能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朮散。若喜冷飲食者,胃火盛而消爍津液也,須用竹葉石膏湯。夜間發熱口渴者,腎水弱而不能上潤也,當用六味地黃丸。若因汗下之後而有前患,胃氣虛也,宜用八珍湯。【作渴】若煩躁飲冷者,屬上焦實熱,用涼膈散。

兼大便秘結者,屬下焦實熱,用清涼飲。若用克伐之藥而渴者,氣血虛也,急用八珍湯、六味丸。【耳聾耳鳴】若左寸關脈弦數者,心肝二經虛熱也,用四物湯加山梔、柴胡生陰血。右寸關脈浮大者,脾肺二經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桔梗培陽氣。若因怒便作,用小柴胡湯加山梔、芎、歸,清肝涼血。

若午前甚,用小柴胡湯加參、耆、歸、術,補氣清肝。午後甚,用四物湯加酒炒黑黃柏、知母、五味,補陰降火。如兩足心熱,屬腎虛,用六味丸以壯水之主。兩足冷屬陽虛,用八味丸以益火之源。【項強口噤腰背反張】者,氣血虛而發痙也。仲景云:足太陽病,發汗太多則痙,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則加拘急,瘡家發汗則痙。

蓋風能散氣,故有汗而不惡寒曰柔痙。寒能澀血,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皆因內虛復汗,亡津血,筋無所養而然。悉屬虛象,非風證也。當大補氣血為主。故產婦、潰瘍、勞傷氣血、濕熱相火、誤服克伐之劑者,多患之,其義可見。【婦女經閉】若因鬱火傷脾,以歸脾湯加山梔、丹皮。

氣血俱虛,以八珍湯加山梔、丹皮。若因服燥藥傷血,以四物湯加生甘草。若經候過期而來者,氣血虛也,八珍湯倍用參、術。先期而來者,血虛熱也,四物湯倍加參、朮、牡丹皮。將來而作痛者,氣虛血滯也,四物湯加茯苓、白朮、香附。色紫而成塊者,血熱也,四物湯加山梔、丹皮。

作痛而色淡者,血氣虛也,用八珍湯。其血崩之證,肝火不能臟血者,用加味逍遙散。脾虛不能統血者,用補中益氣湯。凡此皆六淫七情虧損元氣所致,當審其因而調補胃氣為善。

變證治法:【身起疙瘩搔破膿水淋漓】若寒熱往來者,肝經氣血虛而有火也,用八珍散加丹皮、柴胡。寒熱內熱者,血氣弱而虛熱也,用八珍散倍用參、術。若惡寒形寒者,陽氣虛寒也,用十全大補湯。若肌膚搔如帛隔者,氣血不能外榮也,用人參養榮湯。若面部搔之麻癢者,氣血不能上榮也,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癘風

從肚臍以下開始發病的,是腎虛,可用四物湯加上人參、蒼朮、黃柏、知母、五味子、麥門冬、肉桂,或者六味地黃丸。如果發熱白天明顯晚上減輕,或者晚上明顯白天減輕,或者發作時間、部位不定,甚至從腳開始的,這是無根的虛火,需要加減八味丸,以及十全大補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再用附子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湧泉穴。如果身體怕冷,喜歡吃熱食,是陽氣虛寒,應急用八味丸。

口乾:如果討厭吃冷的食物,是胃氣虛弱,無法產生津液,用七味白朮散。如果喜歡吃冷的食物,是胃火旺盛,消耗津液,需要用竹葉石膏湯。晚上發熱口渴,是腎水不足,無法上輸滋潤,應當用六味地黃丸。如果因為汗出後而有舊疾復發,是胃氣虛弱,宜用八珍湯。口渴:如果煩躁想喝冷飲,屬於上焦實熱,用涼膈散。

伴有大便秘結的,屬於下焦實熱,用清熱瀉火藥物。如果服用攻伐的藥物後口渴,是氣血虛弱,急需用八珍湯、六味地黃丸。耳聾耳鳴:如果左寸關脈弦數,是心肝二經虛熱,用四物湯加上山梔子、柴胡滋陰養血。如果右寸關脈浮大,是脾肺二經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子、桔梗補益陽氣。如果是因為生氣而發病,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川芎、當歸,清肝涼血。

如果上午症狀嚴重,用小柴胡湯加上人參、黃耆、當歸、蒼朮,補氣清肝。下午症狀嚴重,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黑黃柏、知母、五味子,補陰降火。如果兩足心發熱,屬於腎虛,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兩足冰冷屬於陽虛,用八味丸溫補陽氣。項強(脖子僵硬)、口噤(嘴巴張不開)、腰背反張,是氣血虛弱而引起的痙攣。張仲景說:足太陽經病,出汗太多就會痙攣,風病向下走也會痙攣,再次出汗則更加拘急,瘡瘍病人出汗也會痙攣。

總之,風能散氣,所以出汗但不惡寒稱為柔痙;寒能凝滯血液,所以不出汗而惡寒稱為剛痙。都是因為內虛又出汗,損失津液血液,筋脈沒有營養而引起的。都屬於虛證,不是風證。應當大補氣血為主。所以產婦、潰瘍病人、勞傷氣血、濕熱內盛、誤服攻伐藥物的人,大多患此病,道理可見一斑。婦女經閉:如果是因為鬱火傷脾,用歸脾湯加上山梔子、丹皮。

氣血都虛弱,用八珍湯加上山梔子、丹皮。如果是因為服用燥熱藥物傷血,用四物湯加上生甘草。如果月經超過時間才來,是氣血虛弱,用八珍湯加倍人參、蒼朮。如果月經提前來,是血虛有熱,用四物湯加倍人參、蒼朮、牡丹皮。將要來月經時就疼痛,是氣虛血瘀,用四物湯加上茯苓、白朮、香附。經血顏色紫黑成塊,是血熱,用四物湯加上山梔子、丹皮。

疼痛而顏色淡,是血氣虛弱,用八珍湯。如果月經過多,是肝火旺盛不能藏血,用加味逍遙散。脾虛不能統攝血液,用補中益氣湯。凡此皆因六淫七情損傷元氣所致,應該審察病因,調理脾胃為佳。

變證治法:身上起疙瘩,搔破後流膿水淋漓:如果寒熱往來,是肝經氣血虛弱又有火,用八珍湯加上丹皮、柴胡。如果內有寒熱,是氣血虛弱而虛熱,用八珍湯加倍人參、蒼朮。如果惡寒怕冷,是陽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如果皮膚搔癢像隔著布一樣,是氣血不能滋養肌膚,用人參養榮湯。如果面部搔癢,是氣血不能上輸滋養面部,用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