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大便下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大便下血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是指大便中帶有血液。大便下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痔瘡、腸炎、腫瘤等。中醫認為,大便下血主要與氣血不足、陰虛火旺、濕熱內蘊等因素有關。

氣血不足是導致大便下血最常見的原因。氣血不足會導致腸道功能下降,使腸道黏膜變薄,容易出血。陰虛火旺是指陰液不足,導致虛火上炎,灼傷腸道黏膜,引起大便下血。濕熱內蘊是指體內濕熱過盛,阻礙氣血運行,使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引起大便下血。

大便下血的症狀主要包括大便帶血、便血量多或少、血色鮮紅或暗紅、大便質地稀爛或黏稠、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大便時有疼痛或不痛等。

中醫治療大便下血,主要以補氣養血、清熱涼血、潤腸止血等方法為主。常用中藥包括黃芪、當歸、白芍、丹參、赤芍、桃仁、紅花、地榆、槐花等。

大便下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如果大便下血的症狀較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逆湯

  • 1.《醫法圓通》:「一治大便下血、氣短少神。夫大便下血,固有虛實之分,此則氣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陽不足,不能統攝血液。四逆湯力能扶下焦之陽,陽旺則開闔有節,故治之而愈。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醫法圓通》:「一治大便下血、氣短少神。夫大便下血,固有虛實之分,此則氣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陽不足,不能統攝血液。四逆湯力能扶下焦之陽,陽旺則開闔有節,故治之而愈。

四物湯

  • 1.《奇效良方》:「,月經久閉,肉桂甘草黃耆姜錢棗子木通紅花。大便下血,四肢寒膨脹,及腸胃有風,槐花枳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內消柴草石榴皮陳皮黃芩青皮甘草白茅根槐角。虛瀉,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蜜丸鹽梅湯下。白帶,用白龍骨酒。
  • 2.《竹林女科證治》:「產後大便下血由血虛腸熱也,宜四物湯(方見上大便閉結條中)加黃連一錢。
  • 3.《醫學正傳》:「大便下血,有熱有虛,熱用四物湯加炒山梔子、升麻、秦艽、阿膠,虛用四物湯加乾薑(炮)、升麻。
  • 4.《育嬰家秘》:「凡小兒大便下血者,宜四物湯加枳殼、荊芥穗及柏葉主之。

烏梅丸


當歸建中湯

  • 1.《扁鵲心書》:「暑中於心,傳於小腸,故大便下血,宜當歸建中湯。

黃連湯

  • 1.《脈因證治》:「_黃連湯_,治大便下血,腹中不痛,謂之濕毒下血;腹中痛,謂之熱毒下血。

附子理中湯

  • 1.《不知醫必要》:「_附子理中湯_,補大熱,治大便下血,其血非鮮紅,或淡紅色,或灰黑色,或色如紅米粥者。此乃氣虛,不能攝血,脾元脫絕之症。若加之嘔吐,則更為危急。宜速服此湯。服涼藥必死。慎之。

槐花散

  • 1.《重訂溫熱經解》:「溫邪下陷,大便下血者,槐花散主之。
  • 2.《普濟本事方》:「《巢氏病源論》:腸癖為痔。久困飽食過度。房室勞損。血氣流溢。滲入大腸。沖發於下。時便清血。腹中刺痛。病名脈痔。又論脾毒腸風。本緣榮衛虛弱。風氣進襲。因熱乘之。便血性流散。積熱壅遏。血滲腸間。故大便下血。宜椿皮丸。

龍膽瀉肝湯

  • 1.《得心集醫案》:「處龍膽瀉肝湯,兼龍薈丸,大便下血一甌,小便乃利,陰潰自愈。

黃連解毒湯

  • 1.《幼幼集成》:「有大便下血者,糞前見血者為近血,蓋自大腸來也,黃連解毒湯;糞後見血者為遠血,從胃脘小腸來也,清胃散止之。久不止者,補中益氣湯加胡連。

化肝煎

  • 1.《成方切用》:「青皮,陳皮,白芍(二錢),澤瀉(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梔子(炒),丹皮(一錢五分)土貝母(二三錢),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一錢五分,如兼寒熱者,加柴胡一錢。如火盛,加黃芩一二錢。如脅腹痛脹,加白芥子一錢。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敗毒散

  • 1.《傷寒大白》:「此因雨濕之年,濕淫用事,濕毒外襲皮毛,內侵血分,令人身發寒熱,大便下血,腹反不痛,且用蒼獨敗毒散辛溫散表,忌用寒涼抑遏,此宗《內經》濕淫所勝,治以辛溫之法,非陰寒而溫之也。陶氏以其用辛溫,故誤認陰寒而名之,不思《內經》云歲火太過,民病血溢血泄。

四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