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4)

1. 治方

南木香,青皮,陳皮,麥糵(炒),大枳殼(炒),荊三稜,蓬莪朮,神麯(炒),甘草(炙。各二錢半),北白芍藥,川白芷,肉桂(去皮),延胡索,破故紙(各二錢半),蓽澄茄,丁香(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空心服。臨熟加鹽一捻,再煎兩沸,忌麵食、豆腐、一切生冷。此方得之鄉里蕭國賢,國賢得之川僧。云:自感此疾以來,遇食冷物或天氣寒冷便發,發則胸間一點痛起,或引入背膂,痛不可忍,服之遂絕根源。屢用屢效,難以具述。(出朱佐方)

枇杷葉散,調理脾胃,清膈下氣,去積滯,舒氣除痰,推陳納新,養生之要,不可缺也。

丁香,乾薑,半夏(湯浸洗),沉香,枇杷葉(薑汁塗炙),肉豆蔻(麵裹煨。各三錢),甘草(五錢半,炙),白豆蔻仁(炒),陳皮,縮砂仁(炒。各六錢),茯神(去木),白朮(各一兩),檳榔(二錢半,煨),青皮(四錢半),木香(四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時候。

白豆蔻丸,補脾胃氣弱,飽則胸間虛滿。

白豆蔻仁(炒),縮砂仁(炒),人參,白朮,茯苓(去皮),丁香,白姜,粉草,麥糵(各一兩,炒),良薑(半兩)

上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二丸,食前煎人參棗湯嚼下。(寶慶張太醫方,屢用有效)

烏雞煎丸,補脾胃虛弱。

大附子(炮,去皮臍),川當歸(各一兩),紅椒(半兩),白茯苓(七錢)

上為細末,用烏雞一隻,將米醋爛蒸,合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廬陵範太醫方)

桃仁散,治男子脾痛不可忍。神效。

桃仁(不拘多少,螺粉炒,卻不用粉)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服。

進食散,調脾進食,療腹脹吐逆。

青皮,陳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草果子,訶子,良薑,白姜

上等分。㕮咀。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空心,一日三服。

丁香調氣湯

白豆蔻(八錢),丁香(七錢),縮砂仁,乾薑(炮),木香,白朮(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炒鹽(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熱湯點服。(魏氏方)

經進過院湯

草豆蔻(一兩,用生薑五兩,切片同拌,以水三升,慢火煮水於為度,取出焙乾),白豆蔻仁,蓬莪朮(炮),益智仁(各半兩),粉草,炒鹽(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熱湯點服。

平胃丸,正胃消痰。

平胃散(四兩),半夏(四兩,薑製),好棗(二百枚),燈心草(一小把)

上水一大碗,煮候棗爛,去燈心草,用棗去皮核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治方]

南木香、青皮、陳皮、炒麥芽、炒大枳殼、荊三稜、蓬莪朮、炒神麯、炙甘草(各二錢半),北白芍藥、川白芷、去皮肉桂、延胡索、破故紙(各二錢半),蓽澄茄、丁香(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七分,空腹服用。快煮好時加入一小撮鹽,再煮沸兩次,忌食麵食、豆腐及一切生冷食物。這個藥方得自鄉里的蕭國賢,蕭國賢則是從四川僧人那裡得到的。據說,自從患上這種病以來,只要吃到冷的食物或天氣寒冷就會發作,發作時胸口一點會開始疼痛,有時會牽引到背部,疼痛難以忍受。服用這個藥方後,就能徹底根治,屢次使用都有效,無法詳細描述其功效。(出自朱佐方)

枇杷葉散,調理脾胃,使膈下氣機通暢,去除積滯,舒緩氣機,化痰,促進新陳代謝,是養生的重要方法,不可或缺。

丁香、乾薑、用湯浸泡洗淨的半夏、沉香、用薑汁塗抹炙烤的枇杷葉、用麵粉包裹煨烤的肉豆蔻(各三錢),炙甘草(五錢半),炒白豆蔻仁、陳皮、炒縮砂仁(各六錢),去木心的茯神、白朮(各一兩),煨烤的檳榔(二錢半),青皮(四錢半),木香(四錢)。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白豆蔻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弱,吃飽後胸口感覺空虛脹滿。

炒白豆蔻仁、炒縮砂仁、人參、白朮、去皮茯苓、丁香、白姜、粉草、炒麥芽(各一兩),良薑(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到兩丸,飯前用人參紅棗湯送服。(寶慶張太醫的藥方,多次使用都有效)

烏雞煎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

炮製後去皮臍的大附子、川當歸(各一兩),紅椒(半兩),白茯苓(七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一隻烏雞,加入米醋蒸爛,將藥末和入雞肉中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用鹽湯或溫酒送服。(廬陵范太醫的藥方)

桃仁散,用於治療男性脾臟疼痛難以忍受,效果非常好。

桃仁(不論多少,用螺粉炒過,但不用螺粉)

將桃仁研磨成細末。空腹用酒調服。

進食散,調理脾胃,促進食慾,治療腹脹、嘔吐。

青皮、陳皮、甘草、肉桂、炮製過的附子、草果子、訶子、良薑、白薑。

將以上藥材等分,稍微搗碎。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空腹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丁香調氣湯

白豆蔻(八錢),丁香(七錢),縮砂仁、炮製過的乾薑、木香、炒白朮(各半兩),炙甘草(一兩半),炒鹽(一兩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熱水沖泡服用。(魏氏的藥方)

經進過院湯

草豆蔻(一兩,用生薑五兩切片一同拌勻,用水三升,用慢火煮至水快乾,取出焙乾),白豆蔻仁、炮製過的蓬莪朮、益智仁(各半兩),粉草、炒鹽(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熱水沖泡服用。

平胃丸,調整胃氣,消除痰濕。

平胃散(四兩),用薑汁炮製的半夏(四兩),好的紅棗(二百顆),燈心草(一小把)。

將以上藥材加入一大碗水,煮至紅棗爛熟,取出燈心草,將紅棗去皮去核取肉,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九十丸,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