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3)

1. 治方

周馬帥之祖承奉,因靖康初自泗州逃難山陽,夜行墜古塚中,已先有人在矣。至曉,各散出於塚外,得幅紙裹太平錢八十四文,紙上有此藥方,云:江南上下人弱,疾當作於脾胃。脾元壯實,則飲啖美健,自然無病。壯脾有藥曰:法制姜附丸,先祖甫弛檐即合此藥,無日不服,一生無疾,壽八十四。

祖母安人服之,又九十六。母永國夫人服之,壽九十八。婆婦雖老,皆飲食不減,壯年甚妙。

樸附丸,厚腸胃,止寒泄,助元氣,進飲食,兼治脾腎氣弱,手足浮腫。

川椒(去目),茴香(各二兩),青鹽(一兩),附子(四兩,去皮,生用,切作片子),生厚朴,生薑(各四兩)

上用水三升於銀器內,慢火煮水盡為度,焙乾,為末,煮糊為丸。(趙忠肅取效方)

蒜煮壯脾丸

厚朴,蒼朮,白茯苓(各二兩),陳皮(七錢),甘草(二錢半),訶子(一兩),附子,川烏(各一兩),生薑(半斤),棗子(五十枚),大蒜(十個,去皮,煮爛)

上細末,神麯糊丸。每服百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厚朴丸,寬中進食,推化積聚。(三山魯太丞方。胡大卿常服之。)

厚朴(四兩,去浮皮,蘸生薑自然汁炙焦黃),蒼朮(二兩,米泔水浸洗,曬乾,切片,略炒),莪朮(二兩,濕紙裹煨,去皮,切片),青皮(二兩,洗,去瓤,曬乾,銼細,略炒),陳皮(二兩,洗,去瓤,曬乾,銼細,略炒),當歸(二兩,去蘆,淨洗曬乾),荊三稜(二兩,去蘆,切片),白芷(二兩,切片)

已上用老醋浸七日,春夏浸五日,取出焙乾,碾為細末,入後藥中。

禹餘糧(火煅,醋淬凡十次,為細末,用水飛過,再入坩堝內火煅通紅,淨秤二兩,再研),針砂(二兩,淨洗,用醋浸一宿,煮乾,研極細,淨秤)

上二味,同前藥末內,醋煮麵糊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候乾。每服七八十丸至百丸,陳米飲送下,食前。(朱佐方)

脾疼單方

張忠順盛夏調官都城。苦熱,食冰雪過多,又飲木瓜漿,積冷於中,遂感痹疼之疾。藥不釋口,殊無退證,累歲。日齋道人。適一道人曰:我受官人供,固非所惜。但取漢椒二十一粒,浸於漿水盆中一宿,漉出,還以漿水吞之,若是而已。張如所戒,明日椒才下腹,即脫然,更不復作。(《類編》)

冰煎理中丸

泗州楊吉老,名醫也。徽廟常苦脾疾,國醫進藥俱不效。遂召吉老診視。訖進藥。徽廟問何藥,吉老對以大理中丸。上云:朕服之屢矣,不驗。吉老日:臣所進湯使不同,陛下之疾,以食冰太過得之,今臣以冰煎此藥,欲以受病之源。果一二服而愈。(《瑣碎錄》)

木香神效散,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病。

白話文:

周馬帥祖傳秘方

周馬帥的祖先,在靖康年間從泗州逃難到山陽,夜間行走時掉進古墓中,發現已經有人在那裡了。到了天亮,各自從墳墓中出來,撿到一張紙包著八十四枚太平錢,紙上寫著這個藥方,說:「江南一帶的人普遍體弱,疾病多因脾胃虛弱引起。只要脾胃強健,就能夠吃得下、消化好,自然不會生病。有一個強健脾胃的藥方叫做:法制姜附丸。我的祖先剛安頓下來就開始服用這個藥,每天都不間斷,一生無病,活到八十四歲。

祖母安人也服用這個藥,活到九十六歲。母親永國夫人服用這個藥,活到九十八歲。婆媳們雖然年紀大了,但都能正常飲食,而且身體狀況像年輕人一樣好。」

樸附丸

這個藥方能增強腸胃功能,止住寒性腹瀉,幫助恢復元氣,促進食慾,同時治療脾腎氣虛、手腳浮腫。

配方:川椒(去除籽,兩兩)、茴香(兩兩)、青鹽(一兩)、附子(四兩,去皮,生用,切片)、生厚朴(四兩)、生薑(四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放入銀製容器中,加入三升水,用小火慢慢熬煮至水乾,然後烘乾,磨成粉末,再用米糊做成藥丸。(這是趙忠肅使用有效的藥方)

蒜煮壯脾丸

配方:厚朴(兩兩)、蒼朮(兩兩)、白茯苓(兩兩)、陳皮(七錢)、甘草(二錢半)、訶子(一兩)、附子(一兩)、川烏(一兩)、生薑(半斤)、棗子(五十枚)、大蒜(十個,去皮煮爛)。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神麯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百到一百一十丸,空腹時用米湯或淡鹽水送服。

厚朴丸

這個藥方能寬中理氣,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積食。(這是三山魯太丞的藥方,胡大卿經常服用)

配方:厚朴(四兩,去除表皮,浸泡生薑汁後烤至焦黃)、蒼朮(兩兩,用米泔水浸泡洗淨,曬乾,切片,略炒)、莪朮(兩兩,用濕紙包裹後煨熟,去皮,切片)、青皮(兩兩,洗淨,去瓤,曬乾,切細,略炒)、陳皮(兩兩,洗淨,去瓤,曬乾,切細,略炒)、當歸(兩兩,去除蘆頭,洗淨曬乾)、荊三稜(兩兩,去除蘆頭,切片)、白芷(兩兩,切片)。

做法:將以上藥材用老醋浸泡七天,春夏浸泡五天,取出烘乾,磨成細粉,再加入以下藥材。

禹餘糧(火燒煅燒,用醋淬火十次,磨成細粉,用水飛過,再放入坩堝中用火燒至通紅,淨重兩兩,再研磨)、針砂(兩兩,洗淨,用醋浸泡一晚,煮乾,研磨極細,淨重)。

做法:將以上兩種藥材與之前的藥粉混合,用醋煮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待乾燥後服用。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到一百丸,飯前用陳米湯送服。(這是朱佐的藥方)

治療脾疼的單方

張忠順在盛夏時到京城做官,因為天氣酷熱,吃了太多冰雪,又喝了木瓜漿,導致寒氣積聚在體內,得了痹痛的疾病。吃了很多藥都不見好轉,持續了好幾年。一位日齋道人遇到一位道士,道士說:「我受到官人供養,理當幫助你。你只需要取漢椒二十一粒,浸泡在漿水盆中過夜,撈出來,再用漿水吞服,這樣就行了。」張忠順照著做了,第二天椒剛下肚,病就好了,不再復發。(出自《類編》)

冰煎理中丸

泗州的楊吉老是個名醫。宋徽宗經常感到脾胃不適,御醫們的藥都不見效。於是召見楊吉老診視,之後開了藥。徽宗問是什麼藥,楊吉老說是理中丸。徽宗說:「我服用過很多次了,沒有效果。」楊吉老說:「我開的藥湯做法不同,陛下的病是因為吃冰太多導致的,我現在用冰煎這個藥,是想從病源治療。」果然服用一兩次就好轉了。(出自《瑣碎錄》)

木香神效散

這個藥方能治療各種久病或新發的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