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來是庵 輯

《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外科 (3)

1. 治癰疽

余恐世人但知瘡破後可照,不識照初發者尤易散,又恐敷藥不全,並棄照方,不識但用三色敷亦可也。故備述始終,以神此方之用。

敷藥方,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上四味鮮草共搗爛,加陳米粉(即日常糨衣者,愈陳愈好)。及飛鹽少許,共調為稠糊。敷瘡上,中留一頂,拔膿出。若冬月無鮮草,則用干葉為末,陳醋調敷亦可。

陳實功曰:若冬月,並干葉亦無處覓,則以如意金黃散代敷亦效。

如意金黃散,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乾溼腳氣,婦人乳癰,小兒丹毒。凡一切諸般頑惡腫毒,隨手用之,無不應效,誠為瘡家良便方也。

天花粉(上白,十兩),黃柏(色重者),大黃,薑黃,白芷(各五兩),紫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天南星(各二兩)

以上共為咀片,曬極乾燥,春為末,要極細,用磁瓶收貯,勿令出氣。凡遇紅赤腫毒,發熱未成膿者,俱用茶湯同蜜調敷。如大瘡已成,欲作膿者,俱用蔥湯同蜜調敷。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濕痰流毒,附骨癰疽,鶴膝風症等病,俱用蔥酒煎調。如天泡,火丹,赤遊丹,黃水漆瘡,惡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藍根葉搗汁調敷,加蜜亦可。

湯潑火燒,皮膚破爛,用蜜調敷。

豬蹄湯,治一切癰疽諸毒。已潰流膿時,用此湯洗。消毒氣,去惡肉,潤瘡口,止痛散風,消腫。杖瘡潰爛,亦可用此湯洗之。

白芷,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白礬(各等分)

上為片,先將雄豬前蹄一隻水煮熟,取汁濾清,吹去汁上油花,用前藥片一兩,煎數十沸去渣。將軟絹蘸湯淋於瘡上,輕手挹去瘀膿腐肉。洗訖以絹挹干,隨用膏藥貼之。洗時切忌風寒為要。

又洗方,當歸,獨活,白芷,甘草(各二錢),蔥頭(五個)

背瘡輕易者,以此代豬蹄湯亦效。

烏金膏,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末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頓消。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惡瘡、頑瘡,元氣無虧,久不收斂者,內有毒根,須以紙捻蘸此藥紉其內。有等發背,因元氣虛弱,或因克伐虧損,毒氣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須內服大補之劑,又塗此藥三、四寸許。至五、六日間,赤黯之界自有裂紋如刀劃之狀,中央漸潰漸脫,庶能收斂。若妄用刀、針,去肉出血,則元氣愈傷。或塗涼藥,則毒氣不解,非徒無益,適以害之矣。

其方用巴豆去殼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塗瘡內,或加麻油少許,調稀可用。

替針丸,治膿成不潰。

白丁香,硇砂(另研),正乳香,正沒藥(各一錢)

白話文:

治癰疽

我擔心世人只知道瘡瘍破了之後才能治療,卻不知道瘡瘍初發時治療更容易痊癒;又擔心敷藥不全,便捨棄治療方法,不知道單用三色敷藥也行。因此,我詳細敘述治療的始終過程,以說明此方藥的妙用。

敷藥方: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以上四味鮮草一起搗爛,加入陳米粉(就是平常漿衣服用的米粉,越陳越好),以及少許飛鹽,調成稠糊狀。敷在瘡瘍上,中間留個小孔,讓膿液排出。如果冬天沒有鮮草,可以用曬乾的草葉磨成粉,用陳醋調和敷用也可以。

陳實功說:如果冬天連乾草葉都找不到,可以用如意金黃散代替敷用,也同樣有效。

如意金黃散:治療癰疽發背、各種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腫痛、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乾濕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凡是一切頑固的腫毒,隨時使用,都有效,確實是治療瘡瘍的方便良方。

天花粉(上等白色,十兩)、黃柏(顏色深重的)、大黃、薑黃、白芷(各五兩)、紫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天南星(各二兩)。

以上藥材一起研成小片,曬乾,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磁瓶保存,避免受潮。凡是遇到紅腫熱痛,尚未化膿的,都用茶水加蜂蜜調和敷用;如果瘡瘍很大已經化膿,想要膿液排出,就用蔥湯加蜂蜜調和敷用;如果是漫腫無頭,皮膚顏色沒有改變,是濕痰流毒、附骨癰疽、鶴膝風等疾病,就用蔥酒煎煮後調和敷用;如果是天泡、火丹、赤遊丹、黃水漆瘡、惡血攻注等症狀,就用大藍根葉搗碎取汁調和敷用,加蜂蜜也可以。

如果因為湯水燙傷或火燒造成皮膚破損,就用蜂蜜調和敷用。

豬蹄湯:治療一切癰疽腫毒。瘡瘍已經潰爛流膿時,用此湯清洗,可以消毒殺菌、去除壞死組織、滋潤瘡口、止痛散風、消腫。杖瘡潰爛,也可以用此湯清洗。

白芷、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白礬(各等分)。

將藥材研成小片,先用一隻雄豬前蹄水煮熟,取汁過濾乾淨,去除油花,再取藥片一兩,煎煮數十沸後去渣。用乾淨的軟布蘸取藥湯淋在瘡瘍上,輕輕擦拭去除瘀膿腐肉。洗完後用乾淨布擦乾,再貼上膏藥。清洗時要注意避免風寒。

又一洗方:當歸、獨活、白芷、甘草(各二錢)、蔥頭(五個)。

背部瘡瘍較輕的,可以用這個方子代替豬蹄湯,也同樣有效。

烏金膏:治療發背。瘡瘍中心壞死,塗上此藥就會腐爛;如果尚未壞死,塗上就會生肌。如果剛開始腫痛,點在幾個地方,就可以解毒消腫;如果瘀肉腐爛發黑,塗上就會潰爛;如果是惡性瘡瘍、頑固的瘡瘍,元氣沒有虧損,很久都不能癒合,裡面有毒根,需要用紙捻蘸上藥物塞進瘡瘍內。有些發背是因為元氣虛弱,或者因為體質虧損,毒氣瀰漫,瘡瘍顏色暗淡,外圍發紅,既不腐爛也不潰瘍,需要內服補益的藥物,再塗抹此藥三到四寸寬,五到六天後,紅暗的邊界會自然裂開,像刀劃一樣,中心逐漸潰爛脫落,然後就能癒合。如果胡亂用刀、針,去除肉體導致出血,就會更加損傷元氣;或者塗抹涼性的藥物,毒氣就不能解除,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

此方用巴豆去殼炒黑,研磨成膏。點在腫脹的地方,或者塗在瘀肉上,就能自行消解。也可以加少許乳香。如果塗在瘡瘍內部,可以加少許麻油,調稀一點使用。

替針丸:治療膿液已成但未潰瘍的。

白丁香、硇砂(另研)、正乳香、正沒藥(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