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序言
序言
1. 序言
先儒有云:一命之士,心存仁愛,於人必有所濟。余服膺斯言,每思勉行一二。無奈德薄才疏,命運微蹇,荏苒一生,惟與青氈相終始。求其實能有濟於人者,曾幾何也?每誦先儒之言,輒以自愧。近歲以來,老病日增,兩耳失聰倍甚;與世暌隔,塊處窮廬,無復一事可為矣。夫壯盛之年,尚不能有濟於人,況茲日薄西山,又復何望?然而濟人之心終未敢忘也。
去秋,家人多為二豎所厄。因思人之至苦者,莫如病;病之急需者,莫如醫。顧或窮鄉僻壤,欲延醫而限於地;或食貧處約,欲延醫而限於資。即不為二者所限,而或以迫不及待之病,時值暮夜,則雖有慈父孝子,亦不免立視其危而束手無措。此亦宇宙間一缺陷事也!
夫醫則誠難急致,而古今良方,其夫為與病適合者,往往而有,特患散見諸書,倉卒難檢用。是不揣鄙陋,特為搜輯成編。方必求其昔人已驗,稍涉疑似者勿登,方中之藥,必求其貧家易辦,尋覓艱難者勿錄。寧慎毋濫,寧簡毋冗。以類分為四卷,而顏之曰:《靈驗良方彙編》。
庶幾有所限而不能延醫與迫於時而不及延醫者,可以開卷一覽而即得治病之方焉。雖未知其與人果有濟與否,而衰朽無能之人,聊以此寓濟人之心於萬一,或亦先儒所不鄙也。
余姻友沈子銘三,素以仁愛為志,曾採《神驗靈方》一冊,見聞所及無不備載。茲編之成,實藉為藍本,所神良多。余甥戴綸宣,外孫沈子周、吳聖謨皆與余有同心,今於是編校訂精詳,不遺餘力,襄余匪淺,是皆不可以不志,因並及之。
皇清雍正七年己酉菊月山陰田間來是庵自序
白話文:
先前的學者曾說過:即使只是一個小官,心中若存有仁愛,必定會對他人有所幫助。我深信這句話,常想盡自己能力去實踐。然而,我無奈自己德行淺薄,纔能有限,一生平淡,只與書籍相伴到老。若真要說我能對他人有所幫助,又有幾次呢?每次讀到前輩學者的話,總是感到非常羞愧。近年來,我的身體每況愈下,兩耳的聽力更是衰退嚴重;與外界隔絕,獨自住在偏僻的小屋,再也無法做任何事了。壯年時期,我都無法對他人有所幫助,何況現在已是風燭殘年,還能期待什麼呢?然而,那想要幫助他人的心,我始終未曾忘記。
去年秋天,家中多人被疾病纏身。我想到,人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生病;而生病最迫切需要的,就是醫生。然而,或許因為居住在偏遠地區,想找醫生卻受限於地理位置;或者因為生活拮据,想請醫生卻受限於財力。就算沒有這兩種限制,但若是病情緊急,又恰好是在深夜,即使是有慈愛的父親和孝順的兒子,也會無助地看著親人陷入危險,手足無措。這也是人世間的一個缺憾!
找醫生確實不易,但是從古至今,許多有效的藥方,適合各種疾病的,隨處可見,只是它們散落在各書籍中,臨時難以查找使用。因此,我不自量力,特別蒐集整理成一本書。書中的藥方,必須是前人已經驗證過的,稍微有疑問的都不收錄;藥方中的藥材,必須是貧困家庭容易取得的,尋找困難的都不記載。寧願謹慎,不願濫收;寧願簡潔,不願繁複。按照類別分為四卷,並將書名定為:《靈驗良方彙編》。
希望那些因為種種限制無法請醫生,或是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請醫生的人,能夠打開書卷,立即找到治病的藥方。雖然不知道這本書是否真的能對他人有所幫助,但對於我這個衰老無能的人來說,至少可以藉由這本書,以微小的方式實現我想要幫助他人的初衷,也許這也是前輩學者不會鄙視的吧。
我的親戚朋友沈銘三,一向以仁愛為宗旨,曾經編纂了一本《神驗靈方》,將他所見所聞的各種療法都記錄下來。我這本書的完成,實在是借鑒了他的書作為基礎,收錄了不少他的良方。我的外甥戴綸宣,外孫沈子周、吳聖謨都與我有共同的理念,他們在這本書的校對和詳細檢查上付出了不少努力,對我的幫助很大,這些都是不能不記載的。因此,在這裡一併提及。
清朝雍正七年九月,山陰田間的來是庵,我親自寫下了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