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來是庵 輯

《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外科 (4)

1. 治癰疽

糯米四十粒,先以礦灰拳大一塊置碗內,入井水少許,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出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上各為末極細,然後和勻收貯。用時以飯丸如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黏瘡頭上,其膿自出。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出之為善。

蜞針法,凡癰瘍勢焮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殺其勢。癰初起時,以筆管一個,入大螞蝗一條,以管口對瘡頭,使螞蝗吮,惡血得去,其毒即散。如瘡大,須換三、四條。若吮著正穴,螞蝗必死矣,屢試屢效。若出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若瘡頭未明,以並邊泥塗上,先干處即是頭。

護心散,治瘡毒內攻。口乾煩燥,噁心嘔吐者,宜用此藥。

綠豆(研末,一兩),乳香(淨末,三錢),硃砂(一錢),甘草(一錢)

上共研極細,每服二錢,白滾湯調服,早晚二次。

千金化毒丸,治諸惡毒,尤治疔瘡。凡初起未成膿者,服之神效。

用白礬三錢,研末糊丸,以蔥頭七個煎湯送下,則腫痛俱退。再服神授衛生湯二劑,以去餘毒。一方士治瘡疽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二、三服,後用消毒藥,甚效。治芻蕘之人,或用此即退,不用托裡藥亦愈。此藥托裡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偏僻之處,不可不知。

牛膠散,治癰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證,有益無損。

牛皮膠(四兩,廣中明者)

用酒重湯煮化,加酒服至醉。不能飲者,加白滾湯。

降癰散,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而疼痛勢凶者,宜先用此方。其解毒、散毒之功,神效甚速。若堅頑深固者,宜用後方。

薄荷(用葉,約三、四兩),野菊花(連根葉,一握),土貝母(約二兩)

上藥乾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研勻。外用茅根一大握煎濃湯,去渣,調前藥敷患處。仍留所剩湯頓熱,不時潤於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害。約半日,即宜換之。張景岳曰:此敷藥中第一方也。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宜用此方。

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分),腦荷(倍用),石灰(風化者,比腦荷更加倍)

上共為末,用鹽滷調,杵稠黏,敷患處。干即易之,不必留頭。若膿已成者。留頭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百草煎,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症,無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間者,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尤以山草為勝,大抵辛香者佳。冬月可用於者,須予為收採之)

白話文:

治癰疽

糯米四十粒,先用礦物灰一大塊(約拳頭大小)放在碗裡,加少許井水,待熱氣散去後,將糯米一粒粒排入灰中。過一段時間,待糯米變得像水晶一樣透明後取出使用。如果糯米還沒變透明,就再用灰繼續處理。將處理好的糯米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混合均勻保存。使用時,將米粉做成像麥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用水沾濕,粘在瘡瘍上,膿液就會自行排出。如果癰疽長在骨頭上或重要部位,應及時用針灸排出膿液效果更好。

蜞針療法,凡是癰瘍腫脹疼痛,毒性很重,血液凝固不散的,都適合用這個方法,以消腫止痛。癰疽初期,用一根筆管,放入一條大水蛭,將筆管開口對準瘡瘍,讓水蛭吸吮,把瘀血吸出來,毒性就會消散。如果瘡瘍很大,需要換三到四條水蛭。如果水蛭吸吮到正確的穴位,水蛭就會死掉,屢試不爽。如果出血不止,用藕節上的泥塗抹即可止血。如果瘡瘍的中心位置不明確,用邊緣的泥塗抹,先乾的地方就是中心位置。

護心散,治療瘡毒內侵,口乾煩燥,噁心嘔吐。

綠豆(研磨成粉末,一兩),乳香(研磨成粉末,三錢),硃砂(一錢),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千金化毒丸,治療各種惡性瘡毒,尤其治療疔瘡。凡是初期還沒化膿的,服用此藥效果神奇。

用白礬三錢,研磨成粉末做成藥丸,用七個蔥頭煎水送服,腫痛就會消失。再服用神授衛生湯兩劑,以清除殘餘毒素。有一個醫生治療瘡疽,不管腫脹或潰爛,都先服用此藥二到三劑,然後再用消毒藥,效果極佳。治療普通百姓,有時服用此藥就能痊癒,不用其他內服藥也行。此藥能托毒外出、固護內臟、止瀉、解毒排膿,不傷及臟腑,不損傷氣血,只有益處沒有壞處。藥材容易取得,功效卻很大,偏遠地區的人更應該知道。

牛膠散,治療癰疽,防止毒素內侵,避免惡化,有益無損。

牛皮膠(四兩,質量好的)

用酒和大量的水煮化,加酒服用至醉。不能飲酒的,可以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降癰散,治療癰疽等瘡毒,消腫止痛,散毒。未化膿的能使其消散,已化膿的能使其迅速潰破痊癒。如果陽毒熾盛,疼痛劇烈,宜先使用此方。其解毒、散毒的功效,神速有效。如果癰疽頑固深在,就應該使用後面的方子。

薄荷(用葉,約三到四兩),野菊花(連根帶葉,一把),土貝母(約二兩)

以上藥物,乾燥的可以磨成粉末,鮮的可以搗爛,混合研磨均勻。用茅草根一大把煎濃湯,去渣,調入前面研好的藥末敷於患處。剩下的湯汁要保持溫熱,不定時地潤濕藥物,但不能用冷湯,冷了就不起作用,反而有害。大約半天後,就要更換藥物。張景岳說:這是敷藥方子裡最好的。

後方,凡是癰疽毒性頑固深在,以及結核痰滯者,宜用此方。

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份),腦荷(加倍),石灰(風化的,比腦荷加倍)

將以上藥物磨成粉末,用鹽滷調勻,搗成稠黏的膏狀,敷於患處。乾燥後就要更換,不必保留藥渣。如果已經化膿,保留藥渣也可以,或者用麻油調和,或者用熱茅草根湯調和都可以。如果想止痛效果更快,加少許麝香或冰片更好。

百草煎,治療各種癰毒,各種瘡瘍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者風寒濕邪留滯,聚集疼痛等症,沒有不奇效的。

百草(凡田野、山間的草藥,無論什麼種類,都可以採集使用。但是以山草藥為佳,一般辛香氣味的更好。冬天使用的,必須事先採集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