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八 (1)

1. 諸蟲敘論

《內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惟飲食不節,朝傷暮損,喜啖腥膾,恣食生冷,酷嗜麴櫱肥甘厚味,以致臟腑自傷成積,積久成蟲,而諸般奇怪之狀,各從五行之氣而化生矣。

經云:人身中有八萬屍蟲,若無即人身不成不立。此屍蟲與人俱生而生者,蓋屍蟲即會蟲是也。凡人飲食五味具焉,濕熱化焉,此蟲即與飲食之糟粕轉化而有生,故人身中之所必有也,而亦不可絕無也。經曰八萬,亦過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飲食超過正常份量,腸胃就會受傷。」就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早上傷到腸胃,晚上就會感到不適。喜歡吃生肉和生魚片,放縱吃生冷的食物,特別愛吃酒類、發酵食品、肥膩甘甜濃厚的食物,導致內臟自己損傷形成積滯,積滯久了就會生蟲,各種奇怪的蟲狀,都依照五行的屬性化生出來。

醫書上說:「人體內有八萬種屍蟲,如果沒有這些蟲,人體就無法形成、無法存在。」這些屍蟲是與人一起出生而存在的,這些屍蟲就是會蟲。人吃五味雜陳的食物,濕熱之氣會產生,這些蟲就會與飲食殘渣一起轉化而生,因此是人體中必須有的,也不能完全沒有。醫書說有八萬種,也太誇張了。

2. 諸蟲為濕熱所生

飲食之入於胃也,非濕與熱則不能腐化,化則蟲之隨以有其形,而與糟粕俱出於大腸者也。歷家《月令》曰:腐草化為螢。斯時也,濕熱俱盛,故腐即化。人之飲食可以類推。今夫飲食濕熱腐化而為蟲,此固理之可有而不可多也。惟其不節,恣食厚味生冷,則邪氣偏盛,濕熱太過,是以蟲生過多,則為害,故有腹痛食少,嘔吐清水之病生,而漸至於羸瘠而危者有矣。

白話文:

飲食進入胃裡,如果沒有濕氣和熱氣,就不能腐熟消化。一旦腐熟消化,蟲子就會跟著產生,並與食物殘渣一起從大腸排出。古書《月令》說:「腐爛的草會變成螢火蟲。」這時候濕氣和熱氣都很旺盛,所以腐爛的東西就會變化。人的飲食也可以用這個道理來推論。現在說飲食因為濕熱而腐化產生蟲子,這確實是可能發生的道理,但本不應該過多。只因為人們不節制,放縱自己吃油膩厚味和生冷的食物,導致邪氣過於旺盛,濕熱太過,所以蟲子才會過多產生。蟲子過多就會造成危害,因此會產生腹痛、食慾不振、嘔吐清水的疾病,並逐漸導致身體消瘦虛弱而有危險。

3. 蟲名大率有九

《外臺秘要》云:人腹中生蟲,大率有九,皆能食人臟腑。一曰伏蟲,長四寸許;二曰蛔蟲,長尺許,生髮多則貫心而殺人;三曰白蟲,長寸許,子母相生,其形轉大而長至四五寸,亦殺人;四曰肉蟲,狀如爛杏,食人令人煩滿;五曰肺蟲,其狀如蠶,令人咳嗽。六曰胃蟲,狀如蝦蟆,令人吐嘔咳逆喜噦。

七曰弱蟲,又名膈蟲,狀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令人腸鳴;九曰蟯蟲,其形至細,如菜蟲,伏居廣腸,多則為痔,劇則為癩,因人瘡痍即生癰疽、癬疥、瘻瘑、齲蝕,無所不至,為害匪細。凡此諸蟲,大則依附臟腑之間,小則侵蝕肌膚之內。若元氣尚實,未為大害,稍有虛損,遂肆其害。

甚而至如勞瘵,殺人而又傳疰,怪如應聲、螇鼠之類,而非理之可測者有矣。業醫者不可以不究其治之法也。

白話文:

《外臺秘要》這本書說:人肚子裡生的蟲,大概有九種,都會吃人體的內臟。

第一種叫伏蟲,大約四寸長;第二種叫蛔蟲,大約一尺長,如果長得很多就會穿過心臟而使人死亡;第三種叫白蟲,大約一寸長,會不斷生長,體型會變大變長到四五寸,也會使人死亡;第四種叫肉蟲,形狀像爛掉的杏子,會讓人煩躁腹脹;第五種叫肺蟲,形狀像蠶,會讓人咳嗽;第六種叫胃蟲,形狀像青蛙,會讓人想吐、噁心、咳嗽、打嗝。

第七種叫弱蟲,又名膈蟲,形狀像瓜瓣,會讓人嗜睡;第八種叫赤蟲,形狀像生肉,會讓人腸鳴;第九種叫蟯蟲,形狀非常細小,像菜蟲,躲藏在直腸,如果數量多就會造成痔瘡,嚴重的話會變成癩病。如果人身上有瘡,就會因此產生癰疽、癬疥、瘻瘑、蛀牙等各種疾病,危害非常大。

這些蟲,大的會依附在內臟之間,小的會侵蝕肌肉內部。如果人的元氣還充足,還不會有太大的危害,但如果稍有虛弱,這些蟲就會肆虐。

甚至會發展成肺癆之類的疾病,不僅會使人死亡,還會傳染,出現一些像聲響或螇鼠一樣奇怪的現象,這些都不是常理可以解釋的。所以從事醫療的人,不能不研究治療這些蟲的方法。

4. 勞蟲為正氣不足邪氣所成

夫勞而生蟲者,由人久患,血氣俱虛,惟其虛火鬱蒸不退,漸成骨蒸勞熱。九蟲之類,惟蛔、蝟、寸白三蟲不變。六蟲既久,邪氣變施,則為癆瘵,致成傳屍,其曰蟲疰,襲染至親,曰屍疰、曰鬼疰、熱疰、毒疰,曰殗殜、曰復連、曰食疰,皆曰傳屍,甚則至於滅門者,真可畏矣。

蘇遊論曰:大抵傳屍之候,其病在心,胸脅滿悶,背膊煩痛,兩目昏花,四肢無力,雖欲寢臥,睡而不寐,脊膂急痛,腰膝痠疼,多臥少起,狀如徜徉。每日早旦精神尚存,日午之後,四肢發熱而無顏色,或如火薰,多煩多怒,腳弱無力,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驚悸咳嗽,唇赤鼻乾,漸就羸瘦。其蟲既食病人精血以盡,則骨痿不能起於床而死矣。

其蟲更傳親人,傳之三人即自能飛,其狀如禽、如鱉、如虺、如蛇、如蛀、如蟹、如鼠、如嬰,奇形怪狀,不可盡迷。

白話文:

因為過勞而生蟲,是因為人長期生病,導致氣血都虛弱,體內虛火鬱積蒸騰不退,逐漸形成骨蒸勞熱。九種蟲裡面,只有蛔蟲、蟯蟲、寸白蟲三種蟲不會變化。其他六種蟲如果久了,邪氣會變異,就會變成癆病,導致變成會傳染的疾病,稱作蟲疰,會傳染給至親,又稱作屍疰、鬼疰、熱疰、毒疰,又稱作殗殜、復連、食疰,這些都叫做傳屍病,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全家滅門,實在很可怕。

蘇遊的論述說:大概傳屍病的症狀,病根在心,會感到胸悶、脅肋脹滿、背部和肩膀煩躁疼痛、兩眼昏花、四肢無力,即使想睡覺也睡不著,脊椎和腰部疼痛,腰和膝蓋痠痛,經常躺著不願意起來,看起來很疲倦。每天早上精神還不錯,但到了中午以後,四肢發熱而且臉色蒼白,或者像被火薰過一樣,容易煩躁發怒,腳軟無力,晚上睡覺會盜汗,夢到和鬼交合,會驚悸咳嗽,嘴唇發紅鼻子乾燥,逐漸變得消瘦。當蟲子把病人的精血都吃光後,就會骨骼萎縮,無法起床而死亡。

這些蟲子還會傳染給親人,傳給三個人之後,蟲子就能夠自己飛起來了,它們的樣子像鳥、像鱉、像虺、像蛇、像蛀蟲、像螃蟹、像老鼠、像嬰兒,各種奇形怪狀,多到無法一一說清楚。

5. 傷寒熱甚生蟲名曰狐惑

傷寒熱病腹中有熱,人又食少,腸胃空虛,三蟲求食,蝕人五臟及下部,若齒無齦,舌上盡白,甚者唇里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喜眠,當數看其上唇,內有瘡如粟,此蟲在上蝕其臟也,曰惑是也。其下唇有瘡,此蟲在下,食其肛也,曰狐是也。今傷寒中有狐惑讓詳焉,又曰濕蜃證,皆蟲之為害也。

白話文:

傷寒熱病的時候,肚子裡會有熱,人又吃得很少,導致腸胃空虛,這時三種蟲子就會跑出來覓食,啃食人的五臟和下半身。如果牙齒沒有牙齦,舌頭整個都是白色的,嚴重的話嘴唇裡面會有瘡,四肢會感到沉重,精神恍惚、喜歡睡覺,這時要經常看看他的上唇,如果裡面有像小米粒一樣的瘡,這就是蟲子在上部啃食內臟的緣故,叫做「惑」。如果下唇有瘡,那就是蟲子在下部,啃食肛門,叫做「狐」。現在傷寒裡有提到狐惑病,說得很詳細,又稱作濕蜃症,這些都是蟲子在作怪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