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序

回本書目錄

1.

予嘗謂造化者,萬物之司命;君人者,三才之司命;典校者,文章之司命;將帥者,三軍之司命;而醫也者,又自天子以至庶人者之司命也。其所關係豈淺鮮哉?故先儒有云: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而孫思邈亦曰:不明陰陽者,不足謂之太醫旨哉斯言,誠業是業者所當深切究心者也。

予獨怪今時之醫,始無見理之明,終無應變之巧。務奇詭者,或遠慕而近遺:局方書者,或舉一而廢百。此虛實損益之間,不免毫釐千里之謬,而醫之禍人不為少矣。亶其然者,則考索未精,體玩未熟,與聞見之未廣耳。新安徐東皋氏,潛心斯道者,殆三十年,其活人不可以千萬計。

白話文:

我常說,造化是萬物的掌管者;君主是天地人的掌管者;典校是文章的掌管者;將帥是三軍的掌管者;而醫生呢,又是從天子到百姓的掌管者。醫生的職責影響重大,怎麼會輕微呢?所以古代學者說:不懂五運六氣,就算讀遍醫書又有什麼用;不懂十二經絡,一開口動手就容易犯錯。而孫思邈也說:不懂陰陽的人,不足以稱作太醫。這些話語,是從事醫學的人應該用心去鑽研的。

我單獨感到奇怪的是現在的醫生,開始沒有見識道理的明晰,最後也沒有應變的技巧。追求奇特詭異的,就可能遠離正道而遺漏根本;拘泥方書的,就可能只看重一種方法而忽略其他。這樣在虛實損益之間,難免就會出現毫釐千里的大錯,而醫生的過失害人也不在少數了。確實如此,就是因為他們考索不精,體會不熟練,見聞也不廣泛。新安徐東皋先生,潛心鑽研醫術三十年,救活的人不可勝數。

嘗謂予曰:醫之精髓奧竅,《內經》一書備之。嗣是人殊代異,門徑雖多,要不能出乎此。譬諸峙者皆山,而泰岳則其宗也;流者皆水,而滄溟則其元也。然自非綜博千古,參伍諸家,旁搜曲證,又烏知《內經》有兼總條貫之妙耶?此《醫統》之編所以不容已也。予取而讀之,見其條分縷析,隨論折衷,如綱之在網,如領之在裘,俾學子一舉而免顛倒紊亂之弊,題之曰《古今醫統》。是真能會百家之異同,接軒岐之正脈,雖謂此書之外無醫可也。

昔仲尼集群聖之大成,朱子集諸儒之大成,若徐君亦可謂集醫家之大成矣所以登斯世斯民於春臺壽域之中,厥功固不偉歟!雖然,下學可以言傳,上達必由心悟徐君以明醫重京師,齊驅襄扁,奴僕劉張,無險夷難易,隨試而輒效者,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醫統》又其緒餘也。是在學者之自得焉耳。

知言者以為何如?

欽差提督漕運鎮守淮安地方總兵官太子太保靈璧侯古濠湯世隆撰

白話文:

古今醫統

從前有人對我說:「醫學的精髓奧妙,都包含在《內經》一書之中。後世醫家雖然各有所長,但終究無法超越此書。就如同山峰皆為山,而泰山才是山脈之宗;河流皆為水,而滄海才是水之源泉。然而,若不廣泛涉獵古今醫學,比較各家學說,旁徵博引,又如何能領會《內經》中總括條理的精妙?因此編撰《醫統》就成了不可或缺之事。」

我讀過此書,發現它條理分明,分析透徹,隨處論述折衷,宛如網之有綱,衣之有領,讓學子們能避免因學習混亂而走冤枉路,因此題名為《古今醫統》。這本書真能融會百家之長,繼承軒轅岐伯之正統醫學,可謂醫學之外別無他書。

昔日孔子集百家之大成,朱熹集諸儒之大成,徐君亦可謂集醫家之大成!他讓世人得以步入健康長壽的境地,其貢獻當屬偉大!雖然醫學的下學之士可以言傳身教,但上達之境必須用心領悟。徐君以明醫重名京師,與岐黃並駕齊驅,奴僕劉張皆在其下,不論疾病難易險阻,只要施以醫術,便能治癒,這正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醫統》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最終還是要靠學者自身領悟,方能有所得。

《古今醫統》四十帙,釐為百卷。祁徐君春甫所裒輯。上自太昊炎黃,迄於我明,本原醫經、藥品、禁方、諸名家論著,旁及經史、國典、諸雜家言,凡二百七十餘家,二百八十餘部。區別類從,鉅纖畢舉,斯已勤矣。徐君為人,誠一長者,操術慎而用志精。其為醫先調護而後攻伐,不捷出以為奇,不亟效以為快。

遨遊諸公卿間,雖綿疴沉痼,能終任之,迄以無害,庶幾哉孔子所謂有恆者乎!故其博考遠稽,折衷辨正,若斯之勤也。余讀諸史藝文志,醫家者流為書無慮數百種,蓋其詳哉。然古經微義,逸者過半,而新義鑿說日益多,始學眩亂,莫適為準。又古文玄奧,驟難句讀。於是竊取晚近,以偶幸一中,而軒岐諸書,往往束而不觀。

白話文:

《古今醫統》共分為四十帙,整理成一百卷。由祁徐君春甫所編撰。內容上至太昊炎黃時代,下至明朝,涵蓋了醫學典籍、藥品、禁方、各家醫學著作,以及經史、國典、雜家言論,共計二百七十餘家,二百八十餘部。內容分類明確,鉅細靡遺,其用心良苦。徐君為人誠懇,堪稱長者,醫術精湛,用藥謹慎。其行醫風格以調護為主,攻伐為輔,不以快速治癒為奇,不以立竿見影為快。

他在官場上往來,縱使遇到久病沉痾,也能盡心竭力,最終都能平安無恙,可謂是孔子所言“有恆者”啊!因此他博覽群書,考證古今,折衷分析,辨正是非,其勤奮程度可見一斑。我翻閱史書藝文志,發現醫學著作不下數百種,其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但古經中的精微義理,失傳者過半,而新奇的說法卻日益增多,初学者无所适从,难以分辨真偽。再加上古文深奧难懂,初学者往往難以理解。因此,我便只閱讀近期的醫學著作,偶然得遇一两本中肯之作,而對轩岐等醫學經典,却往往束之高阁,不加觀看。

即號稱名醫,間叩以運氣脈候及俞穴所居,輒愕眙口噤。夫醫非小道也,立生民之命,贊天地之功,其惟醫乎?古聖代作,辨百藥性味,自神農;原百病起愈,自軒帝;制湯液匕劑,自伊尹;乃其傳,自《內經》。《內經》衍於秦越人,為《八十一難》。漢興,倉公傳其學,史稱《脈書》,即《內經》。

《藥論》者,本草也。下及南陽仲景益著。蓋徐君有言:譬之儒家,《內經》尚矣,斯醫之六經乎;《本草》其《爾雅》也;南陽、河間、東垣,其四子書也。惟是六七家言,是謂本業。儒不習本業,不可為儒;醫不習本業,不可為醫。今世祖《難經》《脈訣》,與《內經》等;宗高平、義烏,與南陽諸家等。

白話文:

自稱名醫的人,如果問他們關於運氣脈候和俞穴位置,往往就面面相覷,啞口無言。醫術可不是小道,它關係著百姓的生命,輔助著天地運作,只有醫術才能做到這點。古代聖賢們從神農氏開始,辨別百種藥物的特性和味道,從軒轅氏開始,探究百種疾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從伊尹開始,制定湯劑藥方的劑量,這些知識都流傳到《內經》。《內經》起源於秦越人,後來發展成《八十一難》。漢朝建立後,倉公繼承了《內經》的學術,寫下了《脈書》,其實也就是《內經》。

《藥論》就是指本草學。後來到了南陽的張仲景,更加發揚光大了這門學問。就像徐君所說,對於醫學來說,《內經》就像儒家的經典,是醫學的六經;《本草》就像儒家的《爾雅》;南陽、河間、東垣的醫家著作,就像儒家的四子書。只有掌握這六七家學說,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醫者。儒生如果不學習儒家的經典,就不能稱之為儒生;醫生如果不學習醫學的經典,就不能稱之為醫生。如今世上的醫者,把《難經》、《脈訣》和《內經》放在同等地位;把高平、義烏等醫家和南陽的醫家們放在同等地位。

徐君不然,獨違眾而發其謬,謂今醫學壞於《難經》《脈訣》。《難經》所引多非《素問》《靈樞》本文,而意旨相矛盾。《脈訣》誤以大小腸屬兩寸,而下部臟脈乃越關而上。此皆後人所託名,甚非秦越人、王叔和之本書。然《脈訣》之謬,本叔和《脈經》啟之。夫脈誤則證治未有不誤者。

故世宗高平,非也。彥修誦法南陽、河間、東垣,能讀三家書,而不知合變。蓋其用藥執泥,如士人用帖括耳。故世泥義烏亦非也。大都徐君,上下數千載,一準於《內經》,以律諸名家。合經者宗之,悖經者斥之。故其書首《內經要旨》,次羽冀《內經》者,次脈候,次運氣,次經穴,次針灸,然後及內外諸證治,婦女老弱、奇病秘方,為說甚具,而以本草集略及養生家言終焉。要在明《內經》之旨,正炎黃之統,使軒岐問答千古如存。

白話文:

徐君不認同普遍觀點,獨自提出異議,認為當今醫學不如《難經》和《脈訣》。他認為《難經》引用的內容很多並非《素問》和《靈樞》原本,而且意思相互矛盾。《脈訣》錯誤地將大小腸歸屬於兩寸脈,而下部臟腑的脈絡卻越過關脈向上運行。這些都是後人偽造的,根本不是秦越人、王叔和的原本著作。然而,《脈訣》的錯誤,源自叔和的《脈經》。脈象錯誤,治療必然也錯誤。

所以世宗高平的說法是不對的。彥修學習南陽、河間、東垣三家的醫學理論,雖然能夠讀懂三家的著作,卻不懂得融會貫通。他用藥墨守成規,就像讀書人只知道死記硬背條文一樣。所以世人迷信義烏的說法也是錯誤的。總之,徐君以《內經》為準繩,上下數千年,皆以此衡量各家名醫。符合《內經》的,就尊崇它;違背《內經》的,就摒棄它。因此他的著作先論述《內經》要旨,然後論述與《內經》相關的內容,再講述脈象、運氣、經穴、針灸,接著講述內外各種病症的治療,以及婦女、老弱病人的治療方法、奇病秘方,內容十分詳盡,最後以本草集略和養生方法作為結尾。他的目的就是要闡明《內經》的真義,繼承炎黃醫學的精髓,使軒轅、岐伯的問答千古流傳。

其他解肌搦髓、揲荒爪幕、浣胃滌臟,神術也,存而不論;巫祝、馬鈐、楮書、高訣、趙要、彭編,異說也,削而不錄。總統百家,以歸《內經》,此徐君《醫統》之所為作也,蓋有恆者之效也。

賜進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前太常寺卿兩京國子監祭酒司經局洗馬經筵日講官知

起居注同修國史會典副總裁郡人穎陽許國書

白話文:

除了解肌搦髓、揲荒爪幕、浣胃滌臟等神術,不需多加討論;巫祝、馬鈐、楮書、高訣、趙要、彭編等異說,也應予以刪減。將百家醫書彙整歸納,最终归于《内经》,这就是徐君所著《醫統》的用意,其功效在于持之以恒。

天下之治方術者,亦異於古之道矣。古者人專師,師專法,累功而就業,歷試而嘗效。故挾策寡而取用宏,彼精於己,無藉於外也。乃後世不然矣,臨病而考治,按方而索功,彼之不效,而此之是求。嗟嗟,以余觀於今,天下盡然,而獨醫乎!古者人專師,師專法,師秘而不忍傳,學者久而後可得。然且齋戒以將之,盟誓以信之,誠而聽之,終而守之。

其治人也,一意攝志,罔敢二三。故病者之聽夫醫,猶聽神明,正反從逆,惟其所用,至割皮解肌浣腸刳骨不惜,醫誠良而聽之誠是也。今醫師遍天下而不攻,學者亟求食而不能盡其術。病者疑信半而姑聽命焉,而又以好全惡危之心待之。病非在皮膚,而效求於旦夕,旦不效旦更,夕不效夕更。

白話文:

天下治病之法,今古大不同

天下治病的方法,如今已經與古代大不相同了。古時候人們專心學習醫術,師傅專心教授醫術,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才能精通醫術,並經過多次試驗,驗證其療效。因此,他們可以憑藉少數藥物,取得顯著的效果,因為他們精通醫術,不需依賴外力。

然而後世卻不是這樣了,面對病人就開始思考治療方法,照著藥方就希望能治好病人。如果藥方無效,就一直尋找其他的方法。唉呀!以我觀察,現在天下皆是如此,唯獨醫術如此嗎?古時候人們專心學習醫術,師傅專心教授醫術,師傅們把醫術視為珍寶,不輕易傳授,學生們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醫術。而且學生們必須齋戒沐浴,恭敬地學習醫術,並發誓忠誠地守護醫道,誠心誠意地聆聽師傅教誨,終身守護醫道。

他們治病時,一心一意地專注,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因此,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如同對神明的敬畏,無論是遵從醫生的指示,還是逆著醫生的指示,都完全依賴醫生的安排,甚至不惜割皮、解肌、灌腸、剖骨,都願意聽從醫生的安排,因為醫生誠心實意,病人的信任也是真誠的。如今,醫師遍布天下,卻沒有人用心鑽研醫術,學醫的人急於求生,卻不能完全掌握醫術。病人對醫生的信任一半一半,姑且聽命於醫生,又抱著貪生怕死的心態,等待著醫生的治療。病情不在皮膚表面,卻要求藥效立即顯現,早上無效就換一個藥方,晚上無效就再換一個藥方。

而醫不敢聚毒以盡其技,況敢言割皮解肌、浣腸刳骨之難乎?故天下不尊醫,而醫亦不自尊。急而求醫,醫亦急而求術,夫然後貴於蓄方,曰:吾其方,非吾方,上古聖人之方。故病者即不信醫,信上古聖人,而醫亦不至妄投一劑以禍天下。故古之藝精而試,今之藝試而精;古之人法治病,今之人病合法;古之法宜簡,今之法宜繁,亦勢然已。

徐君之作《醫統》也,上自黃帝、岐伯、俞跗、和緩、倉扁、和佗、叔和、仲景之書,下逮曲巷小師之技,裒稸欲盡。一病而狀百變,一藥而效百試。此之一法,而又有彼之一法者存,使天下之治方術者,就資而就給,精思而慎發。借無十全,亦寡失耳。故余謂徐君有功於今也。

白話文:

醫生不敢為了顯示自己的醫術而聚積毒藥,更何況敢說割皮解肌、灌腸剖骨這種困難的手術呢?所以天下人不尊敬醫生,醫生也自我貶低。病人急於求醫,醫生也急於求治,於是便吹噓自己的醫術,說:“我的藥方,不是我的藥方,而是上古聖人的藥方。”因此病人就信奉上古聖人,而不信賴醫生,醫生也就不敢胡亂用藥,以免禍害天下。古代醫術精益求精,經過不斷嘗試才精進;古代人根據醫術來治療疾病,現代人則讓疾病來決定醫術;古代的醫術簡潔有效,現代的醫術複雜繁瑣,這是時代的趨勢。

徐君撰寫《醫統》這本書,從黃帝、岐伯、俞跗、和緩、倉扁、華佗、叔和、張仲景等人的醫書,到街頭巷尾民間郎中的醫術,都盡收其中。同一個病症,表現形式可以千變萬化,同一種藥物,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有上百種使用方法。這本書收錄了各種醫術,讓天下醫術從業者都能汲取知識,精思慎用,即使沒有十全十美的醫術,失誤也會少之又少。所以,我認為徐君對現代醫學有很大的貢獻。

徐君新安人,名春甫,合為太醫之官。太師成國朱公客之,公卿皆名其術。始徐君行四方,挾書多。其在京師,會國家有大編摩,公卿得觀秘書,故聚方滋富。然徐君所治病有妙巧,病已輒自紀所以治。滿幾合矣,而未嘗膠方。此長安所以名徐君哉!

賜進士翰林院國史檢討纂修世宗實錄從仕郎句甬蛟門沈一貫撰

白話文:

徐君是安人(今安徽省安慶市)人,名叫春甫,擔任太醫官。太師成國朱公曾是他的貴客,公卿大臣都稱讚他的醫術。

起初,徐君周遊四方,隨身攜帶許多醫書。他在京城的時候,正好遇到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編纂和整理典籍,公卿大臣得以觀看秘書,因此聚集了許多醫方,財富也隨之增加。

然而,徐君治病有獨特的巧妙之處,治好病後,他都會記錄下治療方法。他的記錄滿了幾個箱子,但從未固守一方。這就是長安百姓為何如此稱讚徐君的原因!

沈一貫撰

余蓋讀黃帝書云:若窺深淵而迎浮雲,一何難究哉!夫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古人屬意甚微,窮力甚久,其術洞鬼神,含造化,至精矣。猶然噤咍睢盱,蓋其慎也。周之時,醫師隸於塚宰,歲終有稽,十而失一。即次其食。未必人鏡於道,乃斤斤守法,論究經脈、五診奇胲,不敢以墮,有足尚焉。

後之業醫者,較視之何如哉?靈蘭、石版,既未有能名其說,專家授受者,藥性、脈理、病機、治法尚芒如。而乃肆炮縱合,以規偶中之利,又未有以稽其失者。師無所承,憲無所畏。以眇微幽窅不可致思之術,而滅裂若此為。籲,其可慨矣!吾邑東皋徐君,少時學儒,去學醫,攻探研極,究尋諸名家。

白話文:

我最近讀到黃帝內經的記載,其中說:「想要窺探深不可測的淵底,卻又去追逐飄渺的雲彩,這要如何才能徹底明白呢?」

人所患的疾病,種類繁多;而醫者所了解的病理,卻很少。古代的醫者,用心極其細微,鑽研醫術的時間也很長,他們精通醫術,如同鬼神一般,掌握着天地造化的奧秘,醫術精妙至極。即使這樣,他們仍然保持着謹慎的態度,很少開口說話,表現出對醫術的敬畏。

周朝時期,醫師隸屬於主管祭祀的官員,每年年底都會進行考核,十次診治中最多只能錯一次。那些醫術水平一般的醫生,雖然未必精通醫道,但他們仍然認真遵守醫術規範,仔細研究經脈、五診、奇經八脈,不敢隨便亂治,這也是值得肯定的。

而後世學習醫術的人,跟古人相比如何呢?靈蘭秘籍、石版古書,他們都還沒有能力完全理解其中奧妙,專門研究醫術的人,對於藥性、脈理、病機、治法等知識,仍然像迷霧般模糊不清。他們肆意施藥,妄圖以僥倖取勝,卻從未認真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師承沒了,約束也消失了,以如此渺小、模糊的醫術,卻如此輕率地運用,實在令人感慨!

我居住的村莊東邊的徐先生,年輕時學習儒術,後來改學醫術,他專心研究,深入鑽研,向各個名醫學習。

謂淳于意以醫狀,王叔和以《脈經》,錢乙以五臟方,楊士瀛以《直指論》,劉完素以《原病式》,羅天益以《衛生寶鑑》,類不可勝數。然人各師其見,家各顓其方。辭說叢衍,則譯導難;簡牘浩汗,則裒稸難;機指甲乙,則審諦難;針石離合,則該驗難。欲以提綜五行,參緯十二候,啟玄命之秘,而施弘濟之功,何由哉?乃遠稽古哲,近述名流,宗旨必存,小技兼錄,纂成一書,名曰《古今醫統》。紀眾術之所從,則河濟殊派;窮萬畢之攸致,則溟瀚同趣。

使讀之者,如籠挫韜略,掄算無遺。或張旗整列,而接刃廣原;或銜枚循間,而決驟頃刻。雖奇正不常,要之皆足制勝,何也?其法具也。余又聞,法之示人跡耳已。至乎不以湯液醴灑,而湔浣腸胃,不以鑱石扤熨,而解搦筋脈,非通於神明者,不能與幾。徐君以法公諸人,而其所治病,則神在秋毫,每遺外而自得。

白話文:

古往今來,醫家輩出,各有其獨特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淳于意以醫狀聞名,王叔和以《脈經》著稱,錢乙以五臟方揚名,楊士瀛以《直指論》著述,劉完素以《原病式》傳世,羅天益以《衛生寶鑑》留名,不勝枚舉。但各人師承不同,醫術各有所長,醫書浩如煙海,難以盡數,醫理精微難以理解,治療方法更是千變萬化,難以掌握。想要將五行學說、十二候法則、玄妙的生命奧秘融會貫通,並將精湛的醫術運用於救治病人,談何容易?於是,我遍覽古今醫學典籍,總結歷代名醫的精華,將醫學宗旨和精微技藝匯集於一書,取名為《古今醫統》。這本書記載了各種醫術的來源,將各家學派融會貫通,並探究了醫學的最終目的,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醫學的博大精深。

就像將領領兵作戰,運用各種策略,無一遺漏。有時排兵佈陣,大規模交戰,有時潛伏於敵陣,伺機而動,即使戰術千變萬化,只要掌握正確的戰略,就能取得勝利。因為,方法是戰勝的關鍵。我曾聽聞,方法只是技巧,真正的精髓在於超越技巧,以神明之力量,治病救人。徐君將他的醫術公開傳授,他治病如神,精準入微,每每不露聲色,卻能達到最佳效果。

故從治逆治,罔不輒效。其於聲稱甚著,蓋又以用法而不膠於法也。

賜進士及第翰林院國史編修纂修會典文林郎新都余孟麟撰

白話文:

所以無論是順著病情治療還是反著病情治療,都能馬上見效。這其中的原因,在於使用方法時能夠靈活變通,而不是死板地拘泥於方法。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国史编修纂修会典文林郎新都余孟麟撰

新安徐君春甫者,余聞之且久。其人少通儒學,博綜群籍,性高邁爽愷,言論亹亹不倦,有古逸士風。晚精軒岐家書,日夕揣摩其理,即一診一視,一方一藥,必窮其要領,而後乃用且治。今居藥京師里中,凡幾何年,活人已莫可計,戶外履常滿。即人不持錢來,病而有疑且難,眾人莫可誰何,又有亟且殆,醫師過而卻走,君以次應之,鮮有誤。傳謂撓之不濁,澄之不清,蓋不特如其人,又如其術矣。

君子故嘗與之並論,然又無他術,要之惟得乎要領焉耳。君嘗謂:病所憑者,醫也;醫可恃者,方書也。今之書不為不侈且盛,然多支離蔓延,淵源莫究,或執用己私,而失於商略。寶陳言者,燕石十襲;誇世傳者,敝帚千金。披書於席,不啻聚訟;挾藝乎市,鮮克奏功。

白話文:

新安徐君春甫先生,我早有耳聞。他年輕時通曉儒學,博覽群書,性情高潔爽朗,談吐風趣不倦,具備古時隱士的風範。晚年專心研習醫術,日夜鑽研醫理,無論是診病、視察,開方、配藥,必先徹底明瞭其原理,方能施治。如今他在京城藥市居住,已有好幾年,救治的病人多不勝數,門庭若市。即使有人不帶錢來,或是有疑難雜症,眾人束手無策,或病情危急,醫師經過卻避而遠之,徐君皆一一應診,鮮有失誤。人們說他像水一樣,渾濁不擾,清澈不濁,這不僅是形容他的人品,也是他的醫術。

君子曾與他共同探討醫術,但其他方法皆無效,歸根究底還是要掌握醫術精髓。徐君曾說:「病患所依靠的是醫生,醫生可以依靠的是醫書。」如今的醫書雖然不少,卻多半內容零散,枝蔓繁雜,源流難究,有的執著於個人見解,卻忽略了綜合考量。珍藏空談者,如燕石十襲;誇耀世傳者,如敝帚千金。把醫書堆滿書桌,如同爭訟不休;把醫術拿出來炫耀,卻難以奏效。

是則何以見往聖贊化成能康濟元元之道?於是盡取其書,自炎帝以還,訖於我明,凡大聖名賢,哲流高技,玄編異帙,奧言隱論,一一為之綱分目析。考異同之說,祛乖戾之見,參之實識,驗乎經效。未盡厥理者,則衍之以會其通;隱僻不斷者,則伸之以見其旨。使議論有源,治療有法,勒成一書,號曰《醫統》。

一開卷而其道燦然大明,譬之行者手挽指南之車,即失路於遐荒僻壤,蓋有不必謀之道旁,而無有乎倒行逆施之患也。君子曰:由是而可以見徐君之用心矣。始君以一人之身行於一方,以為未足,乃必使其道傳之人人,俾五方之人相與終受其濟焉。較之過邯鄲為帶下,入雒陽為耳目,居咸陽為小兒,則大有間矣。

白話文:

因此,如何才能了解古代聖賢贊化成能拯救百姓之道呢?於是,徐文伯廣泛收集書籍,從炎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明朝,凡是聖賢名家、哲學流派、高深技巧、神秘典籍、深奧言論,他都一一整理分類,考究異同、剔除謬誤,並結合實際經驗和驗證經方效果。對於尚未明晰的道理,他則加以延伸闡釋,使之貫通;對於隱晦難懂的部分,他則加以延伸解釋,使之顯明。使議論有根據,治療有方法,最終編寫成一本書,名為《醫統》。

一打開書卷,其道理便清晰明了,就像旅人手持指南車,即使迷路於荒遠僻壤之地,也能找到正確方向,避免走錯路。君子說:「由此可見徐君的用心良苦。」他原本可以只為一方百姓行醫,但他並不滿足,一定要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所有人,讓天下百姓都能受益。這比起那些模仿他人,只學皮毛,卻無法精通醫術的人,實在高明太多了。

書凡百卷。梓之者,太師成國朱公。公博古好善,以䐺寫訛舛,則不無誤人,此則公梓之之意。

賜進士及第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實錄纂修官婺州𨢑陽趙志皋撰

白話文:

這本書共有百卷。刊印這本書的是太師成國公朱先生。朱公通曉古代的事物且樂於行善,因為手抄本可能有錯誤,這樣不免會誤導人,因此他決定刊印這本書。

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實錄纂修官、婺州旴陽的趙志皋撰寫。

《醫統》一書,新安徐君所編次者。徐君自言其少時喜攻醫術,即古今方書裒輯甚備。即未備,輒又遍歷坊肆間,訪文獻大家求之矣。以是博精諸方伎,為人已病奇驗。行遊京師,諸貴人飭輿馬迎君者,踵相屬也。往歲吾鄉侍御少泉郝公疾,予過而問焉。其僕為予言:昨朝出,無恙。

比暮,之客所,與客語未竟,忽自仆地。及持歸,即患左臂不和,又時作眩狀,疾呼弗省也。予私心危之,屬醫數輩至,治皆弗驗,乃往迎徐君。徐君視諸醫所為治,則笑曰:夫茲病,郁也,煩懣而不宣,其發必遽,紜緣於陽絡,為臂痹;逆攻於上,必作眩。諸君以風治之,左矣。

白話文:

《醫統》一書,是由新安徐君編纂的。徐君自己說,他年輕時就喜歡鑽研醫術,收集了古今醫書,十分齊全。即使有些書沒有,他也會遍訪坊間,向精通醫學的人索取。因此,他精通各種醫術,醫治奇難雜症,效果顯著。他曾經到京城遊玩,許多貴人紛紛派人以車馬迎接他。

前幾年,我的家鄉侍御少泉郝公生病了,我去探望他。他的僕人告訴我:郝公昨天早上出門時,身體還好好的。到了傍晚,去朋友家裡,和朋友聊天還沒有結束,突然就倒地了。把他扶回家之後,左臂就感到不舒服,還時常頭昏眼花,呼喚他也不醒。我心裡很擔心,請了幾個醫生來看,但都無效,於是就去請徐君來。

徐君看了那些醫生所開的藥方,就笑着說:「這病是鬱結造成的,心煩意悶,氣血不能暢通,所以發病突然,蔓延到陽絡,導致手臂麻痺;逆行到頭部,就出現頭昏眼花。你們用治療風寒的方法,錯了。」

乃為清痰發郁之劑飲之。有頃,少泉公目微瞬,噓唏服臆,淚淫淫承睫,呼兒以泣。眾驚問其故。有客曰:少泉公性至孝,即京邸寧獨居,不以攜家,曰:留侍太夫人爾。以故公子卒且數月,不及聞。既聞,意其拊擗忉怛,顧避左右,無以盡哀,則含悲貯慟而止。兼為太夫人慮,恐以其孫毀,奈何不鬱而為疾?徐君言是也。

於是,眾皆撟舌相視,奇徐君術為神。不數日,少泉公愈,乃持徐君所集《醫統》一書示王子。王子曰:嗟乎!《靈樞》《素問》玄藐矣。上池奇刻青囊金匱之術,載籍所不傳。後學者罕通其說。

倉公、陽慶、東垣、仲景諸人,揚鑣分軌,各自名家,顧知其孰為方書之六經,醫宗之孔孟也?予特善徐君近述遠稽,泛遊廣涉,即上下數千年間,聖儒哲匠、絕伎殊方,綜考殆盡,可不謂博雅者哉?夫聞見富,故智意充;品驚精,故運用妙。以能決嫌疑,定可治,隨試輒驗,安可謂無所本也?世醫問證而厲針,按方而投匕,猶尚茫然寡效矣,矧夫疾痛幽暖,閟結心曲,有左右所不及知者。

白話文:

這藥是治療痰氣鬱結的方劑,喝下去之後,少泉公眼睛微微眨動,嘆氣撫胸,眼淚不斷地從眼睫毛上流下,還呼喚著兒子哭泣。眾人驚訝地詢問原因。有位客人說道:少泉公天性孝順,即使在京城的官邸獨居,也不願意帶家人過去,說是要留在這裡侍奉太夫人。因此,公子去世已經好幾個月了,他還沒有聽到消息。如今聽聞噩耗,心裡一定非常悲痛,他避開左右的人,沒有辦法完全發洩哀傷,便把悲傷和痛苦壓抑在心裡。再加上為太夫人擔心,害怕孫子的悲傷會影響她的身體,怎麼會不鬱結而生病呢?徐君說得對。

於是,眾人都伸出舌頭互相看著,驚嘆徐君的醫術真是神妙。沒過幾天,少泉公就痊癒了,便拿著徐君所著的《醫統》一書給王子看。王子說道:唉!《靈樞》、《素問》真是深奧難懂啊!上池先生奇特的醫術,記載在青囊金匱中,卻沒有流傳在書籍裡。後世的學習者很少能理解他的學說。

倉公、陽慶、東垣、仲景等人,各自發展自己的醫學理論,成為有名的醫家,但誰才是醫書的六經,醫學界的孔孟呢?我特別讚賞徐君的學識,他博覽古今,廣泛涉獵醫學典籍,從上古到近代數千年間,聖賢儒士、精通醫術的匠人和來自各地的奇人異士,他都進行了詳盡的考證,怎麼能不說他學識淵博呢?他見識廣泛,所以智慧和思想充實;他用心精研醫學,所以醫術精妙。他能夠解決疑難雜症,判斷病情,治療效果顯著,怎麼能說他沒有依據呢?世上的醫生只知道問診和扎針,按方抓藥,還常常無效,更何況是那些隱藏在心裡的疾病,只有病人自己知道,旁人是無法了解的。

而望氣察色,頃刻立斷,即阻垣見物,曷以加焉?然則徐君玄識洞解之妙,固不在方書間,特籍方書以為筌蹄云爾。遂書其卷端歸之。

隆慶庚午夏六月望日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纂修國史雲中對南王家屏拜書

白話文:

通過觀察氣色來迅速做出判斷,即使是隔著牆看東西也無法相比。然而,徐君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本來就不僅僅局限在醫書之中,只是借助醫書作為一種手段罷了。於是將這段話寫在他的卷首後歸還給他。

隆慶年間庚午年的六月十五日,賜進士出身的翰林院編修、纂修國史的雲中對南王家屏敬上。

昔者上古之世,洪濛未鑿,民不夭札。厥後風氣漸開,情竇日啟,疾病生焉。黃帝惻憫,濟以醫藥,而《內經》作矣。後世因之,迨自秦漢唐宋以下,代不乏人。載之簡篇,汗牛充楝。咸以神其術,妙其用,而躋天下後世於仁壽之域者也。春甫家世業儒,恆讀《素問》諸書,頗探索其醫之賾隱。

然而義理微茫,精滲錯別,甲可乙否,莫之適從。所以憚浩繁者,撮拾殘言,謂之捷徑。致使本源根核,無所稽考。其不淆聖經而殘民生者幾希。予不自慚愚陋,以平素按《內經》治驗,諸子折衷,及搜求歷世聖賢之旨,合群書而不遺,析諸方而不紊,舍非取是,類聚條分,共釐百卷,目曰《古今醫統》。

白話文:

昔日上古時代,天地混沌未開,人民沒有早夭或疾病。後來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情慾漸漸開啟,疾病也因此產生。黃帝見此情景,心生憐憫,便以醫藥救治世人,而《內經》也因此誕生。後世醫者繼承其衣缽,從秦漢唐宋以來,代代不乏醫術精湛之人。他們將醫學知識記錄在簡冊上,數量之多,如牛負重而汗流浹背,如樹木繁茂而枝葉交錯。人們都讚嘆醫術的神奇,佩服醫藥的妙用,而將天下後世帶領至仁慈長壽的境界。

春甫家世世代代從事儒學,他經常閱讀《素問》等醫學典籍,並深入探究其中的奧妙。然而醫學理論深奧晦澀,精微之处难以辨别,真偽難分,令人無所適從。因此,許多人畏懼醫學的浩瀚,便只擷取部分醫學知識,自以為找到了捷徑。結果導致醫學的本源和核心無法考究,最終無法真正理解醫學真諦,甚至誤導患者,危害生命。

我雖然自知愚笨,但憑藉著平時閱讀《內經》和治療病人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對歷代醫學聖賢思想的鑽研,我將各家醫學典籍的精華融會貫通,將不同方劑的功效分門別類,去蕪存菁,整理成一百卷,命名為《古今醫統》。

蓋援上古之法,以迨歷世之良,而兼總於今日,統集異同,井然區別,匯成編帙,燦乎可觀。庶幾厭繁者有所歸,趨簡者無少失。一開卷而醫之法制權衡始終本末,如視諸掌。其於養生,不無小補。若謂全書,曰非闕典,則猶俟於賢知者焉。

嘉靖丙辰仲冬長至日新安徐春甫序

白話文:

這本書的編纂,是根據上古的醫學典籍,並參考歷代醫家精華,再結合當今醫學知識,將各種異同整理區分,井然有序地編撰成冊,成果豐碩,令人讚嘆。希望能讓那些厭煩繁雜醫書的人有所依循,讓追求簡潔的人也不至於有所遺漏。只要一打開書卷,就能明白醫學的法則,權衡醫治的始終本末,就如同將一切掌握在手心一般。對於養生之道,也有一定的幫助。若說此書堪稱完備的典籍,還稱不上,仍需仰賴賢明博學之人繼續完善。

嘉靖丙辰年仲冬長至日 新安徐春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