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序 (4)

回本書目錄

序 (4)

1.

余蓋讀黃帝書云:若窺深淵而迎浮雲,一何難究哉!夫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古人屬意甚微,窮力甚久,其術洞鬼神,含造化,至精矣。猶然噤咍睢盱,蓋其慎也。周之時,醫師隸於塚宰,歲終有稽,十而失一。即次其食。未必人鏡於道,乃斤斤守法,論究經脈、五診奇胲,不敢以墮,有足尚焉。

後之業醫者,較視之何如哉?靈蘭、石版,既未有能名其說,專家授受者,藥性、脈理、病機、治法尚芒如。而乃肆炮縱合,以規偶中之利,又未有以稽其失者。師無所承,憲無所畏。以眇微幽窅不可致思之術,而滅裂若此為。籲,其可慨矣!吾邑東皋徐君,少時學儒,去學醫,攻探研極,究尋諸名家。

謂淳于意以醫狀,王叔和以《脈經》,錢乙以五臟方,楊士瀛以《直指論》,劉完素以《原病式》,羅天益以《衛生寶鑑》,類不可勝數。然人各師其見,家各顓其方。辭說叢衍,則譯導難;簡牘浩汗,則裒稸難;機指甲乙,則審諦難;針石離合,則該驗難。欲以提綜五行,參緯十二候,啟玄命之秘,而施弘濟之功,何由哉?乃遠稽古哲,近述名流,宗旨必存,小技兼錄,纂成一書,名曰《古今醫統》。紀眾術之所從,則河濟殊派;窮萬畢之攸致,則溟瀚同趣。

使讀之者,如籠挫韜略,掄算無遺。或張旗整列,而接刃廣原;或銜枚循間,而決驟頃刻。雖奇正不常,要之皆足制勝,何也?其法具也。余又聞,法之示人跡耳已。至乎不以湯液醴灑,而湔浣腸胃,不以鑱石扤熨,而解搦筋脈,非通於神明者,不能與幾。徐君以法公諸人,而其所治病,則神在秋毫,每遺外而自得。

故從治逆治,罔不輒效。其於聲稱甚著,蓋又以用法而不膠於法也。

賜進士及第翰林院國史編修纂修會典文林郎新都余孟麟撰

白話文:

我曾經讀過黃帝的書,裡面說道:「如果探究深淵卻要迎接飄浮的雲朵,這實在是太難理解了!」人的疾病種類繁多,而醫生所缺乏的是對醫理的精通。古人對醫學的理解非常深入細微,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去研究,他們的醫術能洞察鬼神,蘊含造化,已經達到非常精深的境界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保持緘默、小心謹慎,這都是因為他們對醫學的嚴謹態度。在周朝的時候,醫生隸屬於塚宰,每年年底都要考核,如果診斷失誤超過十分之一,就會減少他們的伙食。雖然他們未必能從醫理中獲得啟發,但至少還能謹守法度,研究經脈、五診等各種技巧,不敢有絲毫懈怠,這還是值得稱道的。

後世的醫生,跟古人相比,又是什麼樣子呢?對於《靈蘭秘典》、《石版圖》這些醫學經典,他們既不能準確解釋其中的道理,也沒有專家來傳授指導。對於藥性、脈理、病機、治療方法,都還非常模糊不清,卻敢胡亂配藥,妄想碰巧得到療效,而且沒有人追究他們的失誤。老師沒有傳承,也不敬畏法度。用如此深奧微妙的醫術,卻隨意草率地對待,唉,這真是太可悲了!我的同鄉東皋徐先生,年輕時學習儒學,後來轉而學習醫學,他深入探討,研究各家名著。

他認為淳于意以醫案著稱,王叔和的《脈經》、錢乙的五臟方、楊士瀛的《直指論》、劉完素的《原病式》、羅天益的《衛生寶鑑》等,數不勝數。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每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各種理論紛雜,讓人難以理解;醫學典籍浩瀚如煙,讓人難以整理;各種病症的辨別方法複雜,讓人難以仔細審察;針灸等療法的運用,讓人難以全面驗證。想要提綱挈領地掌握五行理論,參照十二時辰的變化,揭示生命奧秘,並施展廣泛濟世的功績,又該如何做到呢?於是,他遠溯古代哲人,近學當代名流,宗旨務必保留,小的技巧也兼收並蓄,編纂成一本書,命名為《古今醫統》。這本書記載了各種醫術的淵源,如同不同河流最終匯入大海;探究萬事萬物的歸宿,就像所有河流最終都流向海洋一樣。

讓讀這本書的人,能夠像指揮作戰一樣,調遣所有策略,運籌帷幄,毫無遺漏。或者像列隊作戰一樣,廣泛地接受挑戰;或者像士兵銜枚疾走一樣,在頃刻之間做出決斷。雖然方法不拘泥於常規,但最終都能戰勝疾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掌握了醫學的根本方法。我又聽說,方法只是給人提供參考的途徑而已。至於不用湯藥和酒來清洗腸胃,不用針砭和按摩來舒緩筋脈,就能够治癒疾病,這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而是必須通曉神明的人才能做到。徐先生將他的方法公之於眾,而他所治療的疾病,都像秋毫之末一樣精微,經常在不經意間就取得療效。

所以,無論是順治還是逆治,都能迅速見效。他的名聲非常顯赫,這也是因為他能活用方法,而不是拘泥於方法。

進士及第翰林院國史編修纂修會典文林郎新都余孟麟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