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具有[清熱去濕]功效的中藥方劑清單(2023年更新)

關於清熱燥濕功效的中藥方劑清單,總共數量是19個

中醫所定義的「清熱藥」,是以清解裡熱為主要目的,用於調解發熱病患之體溫,發散體內的溫熱或抑制發熱而使體溫下降的作用。基於此,清熱藥的藥性寒涼,藥性多平而偏涼,味多苦,或甘,或辛鹹,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等功效。

中醫定義的發熱,除了指體溫上升之外,也包含所謂的「熱象」,中醫又將熱分為「實熱」與「虛熱」,症狀差異如下:

  • 實熱症狀:面色紅潮、眼睛紅、發熱、煩躁、口渴、愛喝冰水、口臭、口苦、便秘、尿黃、舌質深紅、脈數或洪大。
  • 虛熱症狀:這是體內陰虛所造成的內熱,是因為陰虛而造成火旺,身體的組織液(或稱陰液)受到損耗,而出現口乾、煩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舌中無苔、脈細數。

中醫也將熱分為「表熱」與「裡熱」,症狀差異如下:

  • 表熱症狀:主要是感冒症狀,例如:發熱、怕風、頭痛、口渴、出汗、脈浮數。
  • 裏熱症狀:與上面的實熱症狀幾乎一樣。

現代發現中藥的清熱藥中經常具有以下7種功效:抗病原微生物、抗細菌毒素、解熱、抗發炎、抗凝血、促進細胞免疫、保肝利膽。

中藥的清熱藥,具有解熱、消炎、抗菌等作用,常用於熱病高熱、痢疾、癰腫瘡毒、以及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呈現各種裡熱證候。這裡列出15種「淸熱燥濕藥」:藥性寒涼,偏於苦燥,有清熱化濕的作用,主要用於治濕熱。計有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苦參、秦皮、白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