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遺方

BAI YU CHAN YI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1%
膀胱經 10%
脾經 10%
胃經 10%
肺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6%
膽經 5%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玉蟾遺方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方中若出現風寒濕邪引起的症狀,例如頭痛、肢體痠痛、皮膚瘙癢等,則可使用防風以驅散寒邪,緩解不適。
  2. 疏散風邪,通絡止痛: 防風能疏散風邪,使之散發於外,並能通經活絡,止痛止癢。方中若出現風邪侵襲經絡,導致疼痛麻木、肢體不靈等症狀,則可使用防風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白玉蟾遺方中使用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善於清泄心胃之熱。方中若涉及心火亢盛、胃火熾盛等症狀,則以黃連清熱瀉火,以達到熄滅心胃之火,緩解熱證的效果。

二、 燥濕止瀉:黃連亦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黃連可清熱燥濕,止瀉止痛,達到治療效果。

總之,黃連在白玉蟾遺方中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根據方劑所治病症的具體情況,發揮其藥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黃柏,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燥濕:黃柏味苦寒,性燥,入腎、膀胱經,擅長清泄腎經實熱,並能燥濕止帶。方中若出現濕熱下注、帶下色黃、臭穢等症狀,則黃柏可發揮清熱燥濕的作用,改善患者症狀。

2. 瀉火解毒:黃柏能清瀉心、肺、胃、膽之火,亦能解毒消腫。若方中出現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熱毒症狀,則黃柏可發揮瀉火解毒的作用,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總之,白玉蟾遺方中加入黃柏,旨在發揮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以治療濕熱下注、熱毒內蘊等相關疾病。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在於苦參的藥性及功效:

  1. 清熱燥濕: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疾患,如濕疹、皮膚瘙癢等,有很好的療效。
  2. 殺蟲止癢: 苦參亦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陰癢等,能夠起到治療作用。

白玉蟾遺方中加入苦參,旨在藉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特性,治療皮膚病,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一、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方中若有血瘀、經絡不通、腫痛等症,川牛膝可助其活血化瘀,解除阻滯,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消腫之效。

二、 引藥下行,疏導濕熱:川牛膝能引藥下行,對於下焦濕熱、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助藥物下達病所,起到利水消腫、通利小便的作用。

白玉蟾遺方中加入川牛膝,可針對特定病症,發揮其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引藥下行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烏頭,實屬藥理上的考量。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等功效。其毒性較強,但適量使用,且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其獨特療效。

方劑中可能因患者寒邪入體,痺痛難忍,而使用烏頭祛風散寒,止痛止痺。同時,烏頭亦可配合其他藥材,如桂枝、附子等,以增強其溫經散寒之力,並減輕毒性。因此,白玉蟾遺方中使用烏頭,應是根據患者病情及藥性而制定,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藥效,並確保安全。

白玉蟾遺方中含有麻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宣肺解表,通竅止咳: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通鼻竅的功效。在方劑中,麻黃可助於宣通肺氣,化解外邪,並能疏通鼻竅,改善呼吸道症狀,對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病症有良好療效。

二、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玉蟾遺方中,麻黃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例如桂枝、杏仁、甘草等,共同發揮作用,增強療效。例如麻黃與桂枝配伍,可增強發汗解表作用;麻黃與杏仁配伍,可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風藤,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風藤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方中若有氣滯血瘀、經絡不通導致的疼痛,風藤可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散寒除濕:風藤亦有散寒除濕之效。若方中涉及寒濕痹痛,風藤可驅散寒濕,解除疼痛。

因此,白玉蟾遺方中加入風藤,可有效針對氣滯血瘀、寒濕痹痛等症狀,達到行氣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解表,兼清熱解毒: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之效。方中若有風寒外感,或熱毒鬱積,荊芥可發揮其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使邪氣外解,症狀緩解。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荊芥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如與薄荷、柴胡等藥物配合,可增強疏風解表之效;與黃芩、連翹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因此,荊芥在白玉蟾遺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最佳療效。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蔓荊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蔓荊子性微寒,味辛,入肝、膽經。其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功效。因此,在白玉蟾遺方中,蔓荊子可以有效治療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
  2. 利濕通竅,止痛止癢:蔓荊子還具有利濕通竅的作用,能有效治療風溼痹痛、溼熱蘊結所致的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病症。因此,在白玉蟾遺方中,蔓荊子可以幫助通經活絡,改善局部微循環,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白玉蟾遺方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升散解表: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升散解表之功。其可疏散風熱,解表退熱,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二、升陽舉陷:升麻還具有升陽舉陷之功,可以提升陽氣,防止氣虛下陷。方劑中加入升麻,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扶正祛邪、調理氣血的作用。

白玉蟾遺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解鬱的功效。方中若出現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等症狀,川芎可有效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升清降濁: 川芎上行頭面,可起到升清的作用,而其下行血脈,則能起到降濁之效。對於頭部氣血循環不暢、眩暈、頭痛等症狀,川芎可以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改善症狀。

總之,川芎在白玉蟾遺方中發揮著行氣活血、升清降濁的功效,為方劑中重要的藥物之一。

白玉蟾遺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考慮其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效。方中若有熱毒蘊結,或血熱妄行,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此外,大黃還有通便之效,對於因熱毒阻滯腸道引起的便祕,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之效。方中若出現血虛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當歸可補益氣血,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
  • 調經止痛:當歸亦能調經止痛,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有一定的療效。白玉蟾遺方中若涉及婦科疾病,當歸可起到調節經期、緩解疼痛的作用。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藁本,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散寒:藁本性溫,辛散,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若有寒邪侵襲,藁本可助其他藥物驅除寒邪,溫經止痛。

2. 疏風通絡:藁本可疏通經絡,散風止痛。若方中涉及風邪阻絡、經脈不通的症狀,藁本可配合其他藥物,疏風通絡,緩解疼痛。

藁本的加入,可提升方劑的解表散寒、疏風通絡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的病症。

白玉蟾遺方中包含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目赤腫痛、黃疸、瘡瘍腫毒等症。

白玉蟾遺方中可能因為其方劑所要治療的病症,涉及熱證,而梔子正是治療熱證的常用藥材,故而被納入方劑之中。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玉蟾遺方」

藥方組成:防風,黃連,黃柏,苦參,川牛膝,烏頭,麻黃,風藤,荊芥,蔓荊子,升麻,川芎,大黃,當歸,藁本,梔子

主治功效:麻痺、風濕等多種疾病,癱瘓、腐爛、攣縮、腫脹、危急,以及大麻風、雞爪風、螻蟈風、冷麻。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2.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3.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4.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5.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6.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7.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8.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9.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10.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11.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12.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
  13.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14.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15.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白玉蟾遺方」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各種疾病。方中,麻黃、桂枝、荊芥、防風、藁本等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的功效;黃連、黃柏、苦參等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當歸、川芎、牛膝等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升麻、梔子、荊芥等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的功效;烏頭、防風、荊芥等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散風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可治療麻痺、風濕等多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防風、 黃連、 黃柏、 苦參、 牛膝、草烏、 麻黃、 紫風藤、 荊芥穗、 蔓荊子、 升麻、 川芎、 大黃、 當歸、 藁本、 山梔。
水煎服。大劑10服,內竅俱通,其外油光紫黑疙瘩皆退,隨服白玉蟾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白玉蟾遺方,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防風、黃連、黃柏、苦參、牛膝、草烏、麻黃、紫風藤、荊芥穗、蔓荊子、升麻、川芎、大黃、當歸、藁本、山梔。 主治:痹麻諸風,癱瘓爛攣腫危,並大麻,雞爪嚲曳,螻蟈冷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