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調中湯

SI ZI DIAO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4%
大腸經 10%
心經 7%
腎經 5%
小腸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膀胱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四子調中湯以健脾益氣、消食導滯為主,而青皮的理氣消積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解積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疏肝理氣: 青皮兼具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脅痛等症狀。四子調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的脘腹脹痛、納呆食少等症,而青皮的疏肝理氣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改善氣機阻滯的狀況。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可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四子調中湯以健脾益氣為主要功效,加入陳皮能增強藥效,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
  2. 行氣止痛: 陳皮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所致的腹痛、胸痛等症狀。四子調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各種疼痛,加入陳皮能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源於其 行氣消積 的功效。

枳實性苦寒,入脾、胃經,具有 破氣消積、化痰止咳 的作用。方中加入枳實,旨在 疏通腸胃氣機,消食積滯,對於因脾胃氣滯、食積不化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枳實還兼具 行水消腫 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水腫,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 香附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導致的胸悶、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與四子湯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調和脾胃、理氣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 香附性平,入肝脾經,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一步提升藥效。

四子調中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燥濕止瀉: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方中因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黃連可清瀉脾胃之火,燥濕止瀉,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制約藥性,平衡脾胃:黃連性寒,可制約方中其他藥材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過度,損傷脾胃。同時,黃連可清瀉脾胃之火,有助於平衡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四子調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嘔吐泄瀉等症。半夏可燥濕化痰,溫脾胃,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緩解嘔吐泄瀉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上逆所致的嘔吐,有較好的療效。四子調中湯中加入半夏,可加強其降逆止嘔的作用,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

四子調中湯中包含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潤腸通絡:瓜簍仁性寒,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潤腸通絡的功效。四子調中湯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腸胃不調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瓜簍仁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泄宿便,緩解腸道壓力,從而起到緩解腹痛腹脹、通便潤腸的作用。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瓜簍仁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一些情況下,腸胃不調也可能伴隨有發熱、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瓜簍仁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改善這些症狀,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對於[四子調中湯]中的輕粉成分,輕粉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病變。然而,輕粉含有汞,現代已明確指出其毒性,因此在現代臨床應用中已極少使用。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理氣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溫脾止瀉,且能降逆止嘔。四子調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中氣不足,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沉香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二、 溫腎助陽: 沉香亦能溫腎助陽,補腎壯陽。對於脾胃虛寒,腎陽不足所致的陽虛寒症,沉香能溫補腎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溼、健脾和胃。四子調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茯苓的加入能幫助健脾益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2. 利水滲溼: 茯苓具有利水滲溼的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因脾虛溼困導致的腹脹、便溏等症狀。 四子調中湯中常因脾虛溼困導致腹脹,茯苓的利水滲溼作用能改善此情況,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四子調中湯常用於治療血瘀氣滯、腹痛便祕等症,而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循環,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幫助消化。
  2. 潤腸通便: 桃仁能潤腸通便,促進糞便排出,可有效改善因血瘀氣滯引起的便祕問題,進而達到調中和胃、通便止痛的效果。

四子調中湯方劑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白芥子性溫,辛散,具有消食化積、溫中降逆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白芥子能起到促進消化、排除積食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

2. 暖脾散寒:白芥子辛溫,能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脾胃失調、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白芥子能起到溫脾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幫助恢復脾胃功能。

總之,白芥子在四子調中湯中,主要發揮消食化積、溫脾散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調理脾胃、恢復正常消化功能的效果。

四子調中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利水道,瀉火除熱: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胃經,具有通利水道、瀉火除熱之功效。四子調中湯為溫補脾胃之方,若患者伴有濕熱內蘊,則可加入木通以清熱利濕,避免溫補過度而助熱生濕。
  2. 緩解便祕,潤腸通便: 木通能通利水道,並可潤腸通便。四子調中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脾胃虛弱常伴有便祕,加入木通有助於緩解便祕,促進排便,使補脾效果更佳。

對於[四子調中湯]中的芒硝成分,芒硝性味咸寒,具有瀉下通便、清熱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便秘、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該方加入芒硝旨在增強瀉下通便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子調中湯」,主要成分是:青皮、陳皮、枳實、香附、黃連、半夏、瓜簍仁、輕粉、沉香、茯苓、桃仁、白芥子、木通、芒硝。

主治功效是:胃氣上逆,或大小便不通,痰液、氣體壅盛。

  1. 白芥子: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

  2.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3.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4.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5.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6.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7.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8.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9.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10.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11.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2.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13. 瓜簍仁: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

  14. 輕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傳統服藥法


青皮(麩炒)5分,陳皮5分,枳實(麩炒)1錢,香附(炒)1錢,黃連(薑汁炒)7分,半夏(制)2錢,瓜蔞仁(炒)1錢,蘇子(炒)1錢,沈香5分,茯苓5分,桃仁(去皮尖)1錢半,白芥子(炒)1錢,木通5分,芒消5分。
上銼1劑。
加生薑5片,水煎,稍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子調中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青皮(麸炒)5分,陳皮5分,枳實(麸炒)1錢,香附(炒)1錢,黃連(薑汁炒)7分,半夏(制)2錢,瓜蔞仁(炒)1錢,蘇子(炒)1錢,沉香5分,茯苓5分,桃仁(去皮尖)1錢半,白芥子(炒)1錢,木通5分,芒消5分。 主治:翻胃,或大小便閉,及痰氣壅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