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子丸

BIN LANG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4%
肺經 13%
腎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子丸以檳榔為主要成分,這是因為檳榔具有以下功效:

  1. 消積化滯:檳榔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驅蟲殺蟲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脘腹脹滿、蟲積腹痛等症。
  2.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檳榔子丸以檳榔為主要成分,利用其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檳榔子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促進藥物下行: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通絡的作用,可促進藥物下行,有利於檳榔子等藥材更有效地作用於腸胃,達到治療目的。
  2. 緩解藥物副作用: 檳榔子性溫燥,易傷胃,而桔梗則性平,可以起到緩解檳榔子燥熱之性的作用,保護腸胃,降低藥物副作用。

總之,桔梗在檳榔子丸中起到了引藥下行和緩解藥性兩方面的作用,使藥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檳榔子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檳榔子性燥烈,易傷脾胃,且有燥熱之弊。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檳榔子燥烈之性,保護脾胃,並協調氣血運行,防止燥熱傷陰。
  2. 補血益氣,調和藥性: 檳榔子雖有驅蟲消積之功,但其單味藥性偏寒,易傷正氣。當歸性溫,味甘,能補血益氣,與檳榔子寒性相配,可平衡藥性,使藥效更趨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檳榔子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檳榔子性寒,易傷脾胃,而人參性溫,能補氣益脾,與檳榔子相配,可緩解其寒性,保護脾胃,避免損傷。

2. 增強藥效:人參具有補氣生津、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強檳榔子的驅蟲、消積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此外,人參還能改善由檳榔子引起的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接受。

檳榔子丸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化濕: 檳榔子性寒,善於驅除腸道濕熱,但容易傷陽氣。桂枝性溫,可溫陽化濕,協同檳榔子消食化積,溫和脾胃,避免寒涼傷陽。
  2. 調和氣血: 桂枝辛溫,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之效。檳榔子驅除腸道濕熱,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桂枝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因驅除濕熱造成的氣血瘀滯。

因此,桂枝的加入,不僅能溫陽化濕,還能調和氣血,使檳榔子丸的功效更加全面,並避免寒涼傷陽的副作用。

檳榔子丸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肝、肺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檳榔子味辛、性溫,善於消食導滯,但其性燥烈,易傷脾胃,導致氣逆上衝,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前胡能與檳榔子相配,協同疏肝理氣,降逆止嘔,避免檳榔子過於燥烈而傷脾胃。
  2. 協同檳榔子消積導滯: 前胡具有疏散肝氣的作用,肝氣疏泄,則脾胃運化功能得以改善,有助於促進檳榔子消積導滯的功效。

檳榔子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助消化: 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檳榔子性燥,易於滯氣,而橘皮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食化積,減緩檳榔子燥性對腸胃的刺激。
  2.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 檳榔子善於驅蟲,但其藥性偏燥,易於傷胃。橘皮性溫和,能中和檳榔子的燥性,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避免副作用產生。

總之,橘皮在檳榔子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調節藥性,使藥效更顯著,副作用更少。

檳榔子丸方劑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 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功效。檳榔子本身也能消積導滯,二者合用,可增強消積化滯之力,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理氣止痛: 厚朴具有理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檳榔子也能止痛,二者合用,可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部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檳榔子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檳榔性燥,易傷脾胃,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可緩解檳榔對脾胃的刺激,協調藥性,使藥力更平和。
  2. 固澀止瀉: 檳榔善於驅蟲,但同時也可能引起腹瀉,白朮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固護腸胃,防止檳榔驅蟲後出現腸道不適,保障療效安全。

檳榔子丸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緩和藥性: 檳榔性溫燥,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平,能緩解檳榔的燥熱之性,保護脾胃。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檳榔子丸各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最佳功效。

此外,甘草亦能增強藥效,使檳榔子丸更有效地驅除蟲積,改善腸胃功能。

檳榔子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濕內阻、消化不良等症狀。在這個方劑中添加烏頭,主要是因其具備的特定藥理作用。

首先,烏頭(又稱烏頭草)具有強烈的解毒及通絡止痛功效。這使其在檳榔子丸中能夠增強對氣滯血瘀的改善,促進氣血流通,有效緩解痰濕所引起的不適。此外,烏頭的興奮作用能夠提高胃腸的蠕動,增強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然而,烏頭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毒性成分。在方劑中使用烏頭時需控制其劑量並與其他藥材搭配,以平衡其毒性和藥效。因此,檳榔子丸的組成利用了烏頭的功效以達到療效,同時也強調了用藥安全的重要性。總的來說,烏頭在檳榔子丸中起到了關鍵的補充和協調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為顯著。

檳榔子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檳榔子性寒,易傷脾胃,而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助消化之效。二者配伍,可溫和檳榔子的寒性,避免其損傷脾胃,並促進消化,增強藥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檳榔子善於消積化滯,但單味使用容易傷氣耗津。乾薑則具有回陽補氣的作用,可以協調檳榔子的藥性,避免其傷氣耗津,並增強藥效。

乾薑的加入,使檳榔子丸的藥性更加溫和,更加適合脾胃虛寒者使用。

檳榔子丸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檳榔的燥熱之性:檳榔性溫燥,易傷脾胃,而茯神性甘平,入心脾經,能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緩解檳榔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其燥熱之性傷及臟腑。
  2. 增強安神作用:茯神具有安神定志之效,與檳榔配伍,可協同作用,加強其止痛、安神之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總之,茯神在檳榔子丸中起到緩解檳榔燥熱之性,增強安神效果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安全性更高。

檳榔子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癭氣及相關症狀,其中包含的鱉甲成分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鱉甲即龜甲,是來源於水生爬行動物的外殼,被廣泛應用於中醫中。其主要成分含有豐富的鈣質和膠質,能夠提供滋陰降火的效果,對於熱淋、腫塊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在檳榔子丸中,鱉甲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能,從而有助於減少癭氣的腫脹及疼痛感。並且其性寒,有助於消食化痰,這對於由痰濕所致的腫塊尤為有效。此外,鱉甲的作用還包括滋養肝腎,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這有助於病人的恢復。因此,鱉甲在檳榔子丸中不僅能夠協調各種藥材的效能,還能改善整體的治療效果。

檳榔子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下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檳榔子善於消積化滯,但對於腸胃積滯較重者,單獨使用可能效果不佳。加入大黃後,可增強其瀉下作用,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宿便,緩解便祕,進一步達到消積化滯的目的。
  2. 清熱解毒:大黃除了瀉下作用外,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檳榔子性溫,對於某些熱證或濕熱證所致的積滯,單獨使用可能加重病情。加入大黃後,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因溫燥而加重病情。

檳榔子丸方劑中加入龍齒,主要基於其鎮驚安神的功效。龍齒,即龍骨,為動物化石,性涼、味甘鹹,歸心、脾經。其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清熱止渴等功效。

檳榔子丸主治心脾兩虛、神志恍惚、驚悸失眠等症,而龍齒的鎮驚安神之效能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安、驚恐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 檳榔子丸

  • 組成: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鱉甲: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神: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主治:

  • 腹部內部痃癖症狀,以氣體脹滿為主要症狀,胸背部疼痛,不能吃東西,日漸消瘦,四肢無力,時常驚悸。

  • 作用:

  • 補氣健脾、溫陽益氣、通絡止痛、理氣化痰。

  • 用法:

  •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背痛身體消瘦食慾不振肩前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檳榔子丸,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錄》。 組成:檳榔子6分,桔梗4分,當歸4分,人參5分,桂心4分,前胡4分,橘皮3分,厚朴3分(炙),白朮4分,甘草5分(炙),烏頭4分(炮),乾薑4分,茯神4分,鱉甲5分(炙),大黃4分,龍齒6分(炙)。 主治:腹內痃癖氣滿,胸背痛,不能食,日漸羸瘦,四肢無力,時時心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