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遺糧湯是一款源自古老中醫理論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五加皮,主要是因為五加皮具有多種療效,與本方劑的功效相輔相成。五加皮是由五加樹的樹皮所製成,具有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活血化瘀的作用,適合用於調理虛弱體質。
在祕傳遺糧湯中,五加皮的加入可以增強身體對抗疲勞的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乏力的症狀。同時,五加皮還能改善脾胃功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避免因飲食衰弱而導致的營養不良。這也與祕傳遺糧湯的主要功效——強健身體、增強免疫力密切相關。
此外,五加皮還具備抗氧化的特性,可以抵抗自由基的損害,進一步提升身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因此,五加皮作為祕傳遺糧湯中的重要成分,對於調理虛弱身體、增強抵抗力具有重要的補充和支持作用。
「祕傳遺糧湯」方劑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癢: 白癬皮味苦辛,性寒,入肺經。具有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治療因風濕熱邪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癬症等。
- 清熱解毒: 白癬皮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之邪,改善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
因此,白癬皮在「祕傳遺糧湯」中扮演著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相關皮膚疾病。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此方可能用於治療因風寒入侵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風寒感冒、頭痛、肢體疼痛等。防風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風寒所致的症狀。
- 疏通經絡: 防風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能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於風寒引起的痺痛、麻木等,防風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症狀的效果。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消食:木瓜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木瓜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 滋陰潤肺:木瓜同時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對於肺燥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木瓜能潤燥止咳,滋養肺陰,緩解不適。
總而言之,祕傳遺糧湯中加入木瓜,不僅能增強消化功能,還能滋潤肺部,起到健脾消食、滋陰潤肺的功效,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祕傳遺糧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止咳: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咳之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狀,荊芥可有效緩解。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祕傳遺糧湯中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等,也具備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作用,與荊芥搭配,可協同作用,增強療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祕傳遺糧湯」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鼻塞、頭痛、齒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白芷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升舉陽氣,利氣行水: 白芷亦有升舉陽氣、利氣行水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虛水腫等症狀,白芷可以幫助補益脾胃,促進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因此,白芷在「祕傳遺糧湯」中,既能疏風散寒,又能升舉陽氣,利氣行水,可謂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祕傳遺糧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祕傳遺糧湯可能針對血虛、氣虛等症狀,以當歸補血,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滋補強壯之效。
2. 調和藥性:當歸性溫,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祕傳遺糧湯可能加入其他性寒或性涼的藥材,以當歸的溫性來平衡藥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解氣血不足,滋陰養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效。祕傳遺糧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白芍可補益氣血,滋陰養血,緩解因氣血虧虛而導致的虛弱症狀。
- 調和藥性,相輔相成:白芍能緩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傷陰耗氣。同時,白芍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藥性。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對於因熱毒瘀滯而導致的發熱、口渴、心煩、血瘀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滋陰潤燥: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陰虛火旺而引發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祕傳遺糧湯中,有助於清熱解毒、滋陰養血,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祕傳遺糧湯中包含地骨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肝經,能清肺熱、涼血止血,適用於熱病高熱、肺熱咳嗽、咯血、吐血、血熱妄行等症。
祕傳遺糧湯主要用於治療由熱邪引起的各種病症,地骨皮的加入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熱證,並輔助其他藥物涼血止血,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腰膝痠痛、筋骨不利等症狀,有助於恢復身體的正常運作。
- 利水消腫: 川牛膝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對於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腰腿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因此,川牛膝在祕傳遺糧湯中,扮演著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身體機能,促進康復。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若方劑中存在熱毒或濕熱等病邪,黃連可有效抑制其蔓延,幫助機體恢復正常運作。
二、 抑制反胃: 黃連可通過清熱瀉火,抑制胃火亢盛導致的嘔吐反胃,同時也能收斂胃氣,減少胃液分泌,達到止吐止瀉的效果。因此,若方劑主治胃熱嘔吐等症狀,黃連的加入可起到輔助作用。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方中其他藥物的功效更好地發揮。因為甘草能緩解藥性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減少副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藥效,如益氣補脾、緩解疼痛、解毒等。在方劑中加入甘草,可增強整體療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炎、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槐花可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瀉,緩解病症。
- 利水消腫: 槐花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降低體內濕熱,改善水腫現象。此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脾虛不運導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故祕傳遺糧湯中加入槐花,旨在清熱涼血止血,兼顧利水消腫,以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這對於祕傳遺糧湯治療的病症,例如經痛、頭痛、肢體麻木等,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二、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能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對於氣血虛弱、脾胃不健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這與祕傳遺糧湯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調理氣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威靈仙性辛溫,入肝經、腎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其可針對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關節疼痛、筋骨麻木、肢體酸軟等症狀,達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 配合方劑其他藥材: 威靈仙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其他祛風濕藥材合用,可更有效地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治本之效。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風藤,主要考量其祛風除濕、通經絡的功效。風藤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消腫解毒之效。
方中使用風藤,主要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藉由風藤的辛溫之力,驅散寒濕,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此外,風藤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輔助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療效。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消除水腫,並健脾化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運化正常。對於脾虛濕盛,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茯苓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此外,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總之,茯苓在祕傳遺糧湯中,有助於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同時也能寧心安神,改善相關症狀,起到整體調理的作用。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強筋、固本培元的功效。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
方劑中加入杜仲,可能是因患者存在腎虛腰痛、筋骨無力、胎動不安等症狀,而杜仲可以補益腎氣,強健筋骨,安胎止漏,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同時,杜仲還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
祕傳遺糧湯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皁莢味苦甘,性寒,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有效緩解便祕,促進排泄。祕傳遺糧湯可能用於治療腸胃不適、積食便祕等症狀,皁莢有助於排除腸道積滯,改善消化功能。
- 消腫止痛:皁莢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治療跌打損傷、腫痛等症狀。祕傳遺糧湯中可能加入皁莢,以輔助治療相關病症,減輕患者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祕傳遺糧湯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是因為牽牛子的藥性具有瀉下和利水之效。
牽牛子味苦、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利水的功效,對於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祕傳遺糧湯中加入牽牛子,目的在於通利大腸,瀉去積滯,消水腫,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祕傳遺糧湯主治功效分析
《松崖醫徑》記載的「祕傳遺糧湯」主治「楊梅瘡風漏筋骨疼痛」。此方劑組方複雜,藥性兼顧多方面,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層面分析:
1. 祛風除溼,疏通經絡:
- 防風、白芷、威靈仙、風藤: 這四味藥皆具祛風除溼之功,能疏散體表風邪,解除經絡中的溼氣,達到止痛的效果。風邪和溼氣是導致筋骨疼痛常見的外邪因素,這些藥物的配伍能有效針對病因。
- 木瓜: 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能協助疏通經絡,緩解筋骨疼痛。
2.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 五加皮、杜仲: 這兩味藥均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中醫認為,肝腎不足會導致筋骨失養,出現疼痛、軟弱等症狀。此二藥能從根本上增強筋骨功能。
- 川牛膝: 具有強腰壯腎,活絡止痛的功效,進一步強化對腰膝筋骨的補益作用。
3.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黃連、槐花: 這兩味藥皆能清熱解毒,黃連偏於清燥溼熱,槐花則擅長清解血熱。楊梅瘡屬於瘡瘍類疾病,常伴有熱毒,使用此二藥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
- 白癬皮: 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可輔助清除病邪。
- 生地黃、地骨皮: 具有涼血止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對於瘡瘍熱毒所導致的出血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
- 當歸、川芎: 這兩味藥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楊梅瘡所導致的疼痛往往與瘀血有關,此二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滯,從而緩解疼痛。
- 白芍: 具有養陰斂陽,柔肝緩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疼痛。
5. 滲溼利水,安神寧心:
- 茯苓: 具有滲溼利尿,安神寧心的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溼,同時安撫神經,緩解因疼痛引起的情緒不適。
6. 通竅祛痰,驅蟲殺蟲:
- 皁莢: 具有殺蟲消毒,去痰開竅的作用,可輔助清除病邪。
- 牽牛子: 具有瀉下逐水,驅蛔殺蟲的作用,古代認為有治療楊梅瘡之效。
7. 調和諸藥,扶正祛邪:
- 甘草: 具有益氣和胃,調和諸藥的作用,可調和方中藥性,使其發揮最大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祕傳遺糧湯組方周全,兼顧祛邪與扶正。通過祛風除溼、疏通經絡以解除外邪,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以增強體質,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清除內熱,活血化瘀、調和氣血以改善血液循環,滲溼利水、安神寧心以穩定情緒,通竅祛痰、驅蟲殺蟲以輔助清除病邪,最終達到治療楊梅瘡風漏筋骨疼痛的目的。
此方劑的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病因病機進行多方位的治療,而非單純的止痛。由於此方劑藥味較多,藥性複雜,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山黃牛3兩2錢,五加皮1錢5分,白鮮皮1錢5分,防風1錢5分,木瓜1錢5分,荊芥穗1錢5分,白芷1錢5分,當歸(酒洗)1錢5分,白芍藥(炒)1錢,生地黃(酒洗)1錢,地骨皮1錢,川牛膝1錢,黃連1錢,甘草1錢,槐花(炒)1錢,川芎1錢,威靈仙1錢,尋風藤1錢,白茯苓1錢,杜仲2錢(薑汁炒斷絲),皂角子3粒(搗碎),白醜3粒(搗碎)。
上切細,作一服。
用水1鐘半,酒半鐘,煎至1鐘,察病患上下飢飽服,滓再煎服,1日1劑。服至3-5劑,其瘡愈腫,勿懼畏,以托出毒氣故也。若輕者服10劑而愈,重者服20劑全愈。每劑服過,滓曬乾煎水,常時浴洗
忌房事、生冷、茶清、煎炒、母雞、鵝、羊、豬首蹄肉、魚蝦動風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