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澤瀉湯

FU LING ZE X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腎經 16%
心經 15%
胃經 14%
膀胱經 9%
肝經 4%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澤瀉湯為治療水飲內停之方,主要用於改善因脾胃虛弱、水濕不化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如腹脹、小便不利等。此方由多種草藥組成,其中包含了桂枝。加入桂枝的原因,在於桂枝具有溫通心陽、發汗解表的功效,且能溫經散寒、助陽化氣。在茯苓澤瀉湯中,通過桂枝的溫陽作用,可以幫助身體發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利水滲濕的作用。同時,桂枝還能調和營衛,對於因水飲停滯而引起的表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總體來說,桂枝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增強整體方劑的溫化能力,還能輔助解決由於寒濕困脾所帶來的複雜症狀,是茯苓澤瀉湯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茯苓澤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茯苓澤瀉湯以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為主,但藥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加入甘草能增強茯苓澤瀉湯的利水滲濕功效,同時還能保護脾胃,使利水效果更持久,並減少副作用。

茯苓澤瀉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 茯苓澤瀉湯主治脾虛濕盛,水停濕困所致的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生薑性溫,能溫脾胃,散寒止瀉,協同茯苓、澤瀉利水滲濕,避免寒濕之氣損傷脾胃,加強止瀉效果。
  2. 調和藥性: 茯苓澤瀉湯中澤瀉性寒,茯苓偏涼,若不加生薑,藥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不利於脾胃運化,反而加重濕困。生薑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性過度,使其更為平和安全。

茯苓澤瀉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與茯苓、澤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健脾利水的作用。
  2. 固護脾陽: 方中澤瀉性寒,較為峻猛,易傷脾陽,而白朮溫和補脾,能起到固護脾陽,防止寒邪傷脾的作用。

因此,白朮的加入,既能增強利水效果,又能保護脾陽,使藥性更加平和,療效更加顯著。

茯苓澤瀉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方中以茯苓配伍澤瀉,可增強利水滲濕之力,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2. 健脾益氣: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在利水滲濕的同時,也能避免過度損傷脾氣,保持機體的整體平衡。

茯苓澤瀉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

澤瀉味甘淡,性微寒,歸膀胱經,擅長利水滲濕,尤其對於水濕停滯、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茯苓澤瀉湯用澤瀉,主要是配合茯苓利水滲濕,並兼具健脾作用,共同達到利水消腫、健脾化濕的功效。同時,澤瀉也能助茯苓利水滲濕,減少水濕在體內的停留,從而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主治功效


茯苓澤瀉湯是一個古老的中藥方劑,在中醫中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甘草、生薑、白朮、茯苓和澤瀉。這些成分都有各自獨特的藥理作用,共同協作以達到治療效果。

**桂枝:**性溫、味辛,歸肺、太陽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止痛止嘔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肌肉痠痛、月經不調等。

**甘草:**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益氣補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短乏力、貧血等。

**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止瀉、化痰止咳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白朮:**性溫、味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利尿、固表止汗、安胎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自汗盜汗、胎動不安等。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澀精止遺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遺精早洩等。

茯苓澤瀉湯是這些中藥材的組合,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泄瀉、消化不良等疾病。

總結:

茯苓澤瀉湯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甘草、生薑、白朮、茯苓和澤瀉。這些成分都有各自獨特的藥理作用,共同協作以達到治療效果。茯苓澤瀉湯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茯苓半斤,澤瀉4兩,甘草2兩,桂枝2兩,白朮2兩,生薑4兩。以水1鬥,煮取3升,納澤瀉,再煮取2升半,溫服8合,日3次。
胃反:成績錄雲,安部候臣菊池大夫,從候在浪華,久患胃反,請治於先生曰:不佞囊在江戶得此病,其初頗吐水,間交以食,吐已乃渴,諸醫交療,百端不愈,一醫叫我斷食,諸證果已。七日始飲,復吐如初,至今五年,未嘗有寧居之日,願先生救之。先生乃診其腹,自胸下至臍旁硬滿,乃與茯苓澤瀉湯,數日而痊癒。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噁心反胃口乾口渴尿道炎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腹瀉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澤瀉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茯苓半斤,澤瀉4兩,甘草2兩,桂枝2兩,白朮2兩,生薑4兩。 主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霍亂,吐利後,煩渴欲飲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