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梅湯

JIAO M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4%
肺經 10%
大腸經 8%
心經 8%
腎經 8%
三焦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椒梅湯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斂肺止咳,且可生津止渴,對於因肺氣虛弱而導致的咳嗽、氣喘、口乾舌燥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清熱解毒:烏梅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此外,烏梅與其他藥材配伍,更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椒梅湯中包含花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其辛辣之氣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入侵經絡所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2. 配合藥性: 椒梅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花椒與其他藥材如烏梅、甘草等配合,可使藥效更佳。花椒溫散寒邪,烏梅收斂止痛,甘草調和藥性,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

椒梅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之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其具有消食積、驅蟲、行氣止痛等作用。在椒梅湯中,檳榔與其他藥材如吳茱萸、草果等共同作用,能有效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用於治療肝胃氣滯、飲食停滯、脘腹脹痛等症。

此外,檳榔還有利水消腫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水濕停滯導致的腹脹也有輔助作用。因此,檳榔在椒梅湯中起到行氣消積、利水消腫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椒梅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椒梅湯主要治療胸膈滿悶、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枳實可疏通氣機,消解積滯,使氣血流通,緩解胸腹脹滿不適。
  2. 降逆止嘔:枳實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椒梅湯中加入枳實,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降逆止嘔的效果,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椒梅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椒梅湯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腹瀉等症,木香能行氣止痛,緩解疼痛,並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腹瀉症狀。

2. 溫中和胃:椒梅湯中其他藥物如吳茱萸、丁香等偏寒性,木香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椒梅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能行氣解鬱,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椒梅湯主治肝鬱氣滯,因此香附可協同其他藥物,疏肝解鬱,緩解患者不適。
  2. 理氣止痛: 香附具有理氣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胸痛、腹痛、胃痛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椒梅湯中加入香附,可增強其理氣止痛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椒梅湯中添加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消食止痛: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和胃、消食止痛的功效。椒梅湯以溫熱散寒為主,加入砂仁可增強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有助於緩解寒邪阻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食少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椒梅湯中藥性偏於溫燥,砂仁性溫和,加入砂仁可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加平和,降低對胃腸的刺激。同時,砂仁還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椒梅湯中包含川楝子,主要因為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椒梅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川楝子可幫助疏解肝氣,緩解疼痛。
  2. 降逆止嘔: 川楝子亦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治療肝胃不和、氣逆所致的嘔吐。椒梅湯中常與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配伍,如生薑、半夏等,共同發揮療效。

椒梅湯方劑中包含肉桂,主要是因為肉桂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首先,肉桂可以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配合椒目、細辛等藥材,可有效治療寒邪客於胃腸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其次,肉桂具有活血通經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經絡阻滯,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可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椒梅湯的溫陽散寒功效,同時也提升了活血通經的作用,使之更能有效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

椒梅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理氣燥濕: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化濕、燥濕止瀉之功。椒梅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厚朴能疏肝理氣,燥濕化痰,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脹不適。
  2. 降逆止嘔: 厚朴亦可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氣逆、濕濁上泛所致的嘔吐、噁心,厚朴能理氣降逆,化濕止嘔,輔助其他藥物緩解嘔吐症狀。

椒梅湯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椒梅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而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藥性: 椒梅湯中含有其他寒涼藥物,如吳茱萸、半夏等,乾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達到溫和治療的效果。

椒梅湯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椒梅湯以辛辣之物為主,如花椒、茱萸等,容易燥熱傷陰。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辛辣之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解毒、緩急、調和諸藥之功效,可以增強椒梅湯的整體療效。甘草能減輕花椒、茱萸等藥物的毒性,並能使藥力協調一致,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椒梅湯

椒梅湯,由烏梅、花椒、檳榔、枳實、木香、香附、砂仁、川楝子、肉桂、厚朴、乾薑、甘草組成。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狀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組成

  • 烏梅: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狀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

腹痛。腹中有蟲子,有時痛,有時停止,臉色蒼白,嘴脣發紅。

總結

椒梅湯,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狀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可治療腹痛、腹中有蟲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花椒1錢,烏梅3枚,蔥腦3個,檳榔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糖尿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下腹部痛腹瀉口乾口渴上腹胃脘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椒梅湯, 出處:《一盤珠》卷二。 組成:花椒1錢,烏梅3枚,蔥腦3個,檳榔1錢。 主治:蟲症。腹痛口渴,飲水不已,兼嘔清水。

椒梅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烏梅、花椒、檳榔、枳實、木香(另研)、香附、砂仁、川楝子(去核)、肉桂、厚朴、乾薑、甘草各等分。 主治:蟲痛。心腹痛,胃口有蟲作痛者,時痛時止,面白唇紅。

椒梅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黃連2錢,黃芩2錢,乾薑2錢,白芍(生)3錢,川椒(炒黑)3錢,烏梅(去核)3錢,人參2錢,枳實1錢5分,半夏2錢。 主治:酸苦泄熱,輔正驅邪。主治:暑邪深入厥陰,正虛邪熾,舌灰,消渴,心下闆實,嘔惡吐蛔,寒熱,下利血水,甚至聲音不出,上下格櫃者。暑入肝,四肢麻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