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瓢李末藥

DA PIAO LI MO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8%
心經 14%
肺經 13%
腎經 9%
膀胱經 8%
胃經 8%
膽經 4%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瓢李末藥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以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治療由血虛、血瘀引起的病症。
  2. 滋潤肝腎:當歸還具有滋養肝腎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等症狀。方劑中加入當歸,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滋潤肝腎,達到治本之效。

大瓢李末藥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 防風性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大瓢李末藥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等症,防風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 防風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大瓢李末藥中包含多種藥材,防風可以協調藥性,使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瓢李末藥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心包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並可改善血液循環,提高組織氧氣供應,有助於減輕疼痛和炎症反應。

此外,川芎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例如與當歸、白芍等藥材配伍,可加強活血化瘀、養血柔肝的作用,與防風、羌活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散風止痛的效果。

「大瓢李末藥」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祛風,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寒祛風、通竅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白芷,可有效散寒止痛,改善因風寒入侵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2. 升清降濁,止咳化痰:白芷還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可將肺氣鬱滯之濁氣排出,並將清氣上行,有助於止咳化痰,改善肺部疾病。

大瓢李末藥方中包含細辛,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大瓢李末藥主治寒凝氣滯,經脈不通所致的頭痛、牙痛、鼻塞等症狀,細辛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2. 助藥力,引藥入經:細辛氣味辛香,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有助於藥物發揮最大療效。大瓢李末藥中包含多種藥材,細辛的加入可以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藥效。

大瓢李末藥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大瓢李末藥主治風寒表證,麻黃能發散風寒,疏解表邪,配合其他藥物如杏仁、甘草等,共同達到解表止咳、宣肺止喘之功效。
  2. 宣肺止咳:麻黃還具有宣肺止咳之效。當風寒襲肺,導致氣道阻塞,呼吸不暢時,麻黃能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呼吸困難。

綜上所述,麻黃在大瓢李末藥方中起著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瓢李末藥」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此方多用於風熱犯肺、咳嗽氣喘等症,而荊芥可有效疏散肺熱,宣通肺氣,緩解咳嗽。
  2. 解表散邪,清熱解毒: 荊芥亦可解表散邪,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亦有輔助作用。此方中可能加入荊芥以增強解表散邪之效,提升療效。

「大瓢李末藥」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具有通絡止痛、散瘀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全蠍,可針對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息風定痙:全蠍亦有息風定痙的功效,可治療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此藥在治療中風、癲癇等病症中常有應用。

因此,全蠍在「大瓢李末藥」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治療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等病症。

大瓢李末藥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息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搐之效。大瓢李末藥常用於治療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天麻可有效緩解肝風所致的各種症狀,起到平抑肝風、止痙止痛的作用。
  2. 祛風止痛: 天麻亦具祛風止痛之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溼邪侵襲所致的疼痛,與大瓢李末藥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大瓢李末藥」方劑中包含「藁本」,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藁本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方中加入藁本,可針對風寒襲表、頭風痛、肢體疼痛等症狀,起到疏風止痛的作用。
  2. 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藁本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例如,藁本與川芎、白芷等藥物同用,可增強祛風止痛的作用,更好地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中藥方劑[大瓢李末藥]的組成中包含[雄黃],因為雄黃具有燒灼和毒性作用,曾被用於治療一些病症。雄黃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邪和痰濁,但由於其毒性,現代中醫通常不再使用,改為選擇更安全的成分。

大瓢李末藥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緩解。
  2. 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 大瓢李末藥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蒼朮、白芷等也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羌活與之配合,可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疏風止痛之效。

大瓢李末藥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烈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效更為平和。
  2. 增強療效:甘草有益氣健脾、和中緩急之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同時還可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效。

因此,甘草在中藥方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常用的配伍藥物之一。

大瓢李末藥中使用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李末本身具有止咳化痰、清熱解毒之功,與硃砂配伍,能加強其鎮心安神之效,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
  2. 驅邪辟疫: 古人認為硃砂具有驅邪辟疫之效,可用於治療瘟疫、熱病等症。在古代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硃砂常被用於驅邪辟疫,與李末配伍,能增強其解毒止痛之效,對於一些傳染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大瓢李末藥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大瓢李末藥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吸收,改善患者的氣血不足情況。

二、扶正固本: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提高抵抗力,防止病情反覆。大瓢李末藥治療的是脾胃虛弱的疾病,人參的加入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大瓢李末藥」中包含「白花蛇」,這是由於白花蛇在中藥學中被認為具有祛風、通絡、止痛、解毒等功效。

白花蛇為蛇科動物眼鏡蛇的乾燥體,其性溫,味甘辛,入肝經。其藥理作用包括:

  1. 舒筋活絡: 能有效緩解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

因此,在「大瓢李末藥」中添加白花蛇,旨在利用其祛風通絡、止痛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大瓢李末藥中包含茴香,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其溫陽散寒的特性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茴香還能理氣止痛,緩解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
  • 促進消化,增進食慾:茴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大瓢李末藥中加入茴香,旨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並促進消化,增進食慾,以達到治療目的。

「大瓢李末藥」方劑中使用烏頭,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止痛: 烏頭性溫熱,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
  2. 溫經通絡: 烏頭入肝經、腎經,可溫經通絡,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麻木、痺痛、肢體不遂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以避免中毒風險。

大瓢李末藥方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方中以蒼朮配伍其他藥物,旨在燥濕健脾,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提升藥效。
  2. 驅散寒濕:大瓢李末藥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而蒼朮具有驅散寒濕之效,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寒除濕、改善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介紹

中藥方劑「 大瓢李末藥 」的主要成分有當歸、防風、川芎、白芷、細辛、麻黃、荊芥、全蠍、天麻、藁本、雄黃、羌活、甘草、硃砂、人參、白花蛇、茴香、烏頭、蒼朮。

方劑組成介紹:

  • 麻黃: 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 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芷: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蒼朮: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川芎: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藁本: 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荊芥: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羌活: 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人參: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天麻: 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細辛: 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茴香: 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硃砂: 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 烏頭: 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雄黃: 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 全蠍: 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組成功效概述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主治癘風會導致癱瘓,嘴角和眼睛歪斜,臉上像蟲子在爬行,身體疼痛像被刀割,或者皮膚瘙癢難忍,時間久了,手足會反張。

總結: 中藥方劑「 大瓢李末藥 」主要成分是:當歸、防風、川芎、白芷、細辛、麻黃、荊芥、全蠍、天麻、藁本、雄黃、羌活、甘草、硃砂、人參、白花蛇、茴香、烏頭、蒼朮,主治癘風會導致癱瘓,嘴角和眼睛歪斜,臉上像蟲子在爬行,身體疼痛像被刀割,或者皮膚瘙癢難忍,時間久了,手足會反張。

傳統服藥法


當歸5錢,防風5錢,川芎5錢,白芷5錢,細辛5錢,麻黃5錢,荊芥5錢,全蠍5錢,天麻5錢,藁本5錢,雄黃5錢,羌活5錢,甘草5錢,朱砂3錢,人參3錢,白花蛇3錢,大茴香3錢,兩頭尖3錢,香蛇7錢,川烏4兩,草烏4兩,蒼朮4兩。
上為末。
每服5-6分,漸至1錢,臨臥以無灰酒調服。
忌一切熱物。服此後用鳳仙花梗煎湯洗浴,汗出為度。
服藥後若有汗麻木,身癢,乃藥力至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瓢李末藥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四肢麻痺癱瘓全身酸痛顏面神經麻痺

相同名稱方劑


大瓢李末藥,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當歸5錢,防風5錢,川芎5錢,白芷5錢,細辛5錢,麻黃5錢,荊芥5錢,全蠍5錢,天麻5錢,藁本5錢,雄黃5錢,羌活5錢,甘草5錢,朱砂3錢,人參3錢,白花蛇3錢,大茴香3錢,兩頭尖3錢,香蛇7錢,川烏4兩,草烏4兩,蒼朮4兩。 主治:男婦癘風癱瘓,口眼歪斜,面如蟲行,身痛如切,或皮肉淫癢難忍,久而手足反張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