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導滯丸

ZHI SHI DAO ZHI WAN | 更多圖表

其他名稱:導氣枳實丸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3%
肝經 11%
大腸經 11%
小腸經 6%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膽經 3%
肺經 3%
腎經 3%
膀胱經 1%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3

主治功效


枳實導滯丸,為李杲所創,出自《內外傷辨惑論》卷下。「功用」消食導滯,清熱利濕。主治濕熱食積證,脘腹脹痛,下痢泄瀉,或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沉有力。

本方證的成因是飲食積滯較久,生濕化熱,或素有濕熱又與食積互結於腸胃,即濕熱食積證。食積內停,阻遏氣機,則脘腹脹痛,濕熱積滯下迫,故下痢或腹瀉。

若潯熱積滯內壅,腑氣不通,又可見大便秘結。而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沉有力,皆為濕熱徵象。

食積與濕熱並存,法當消食導滯與消利濕熱兼施,方中大黃用量較重,目的在於攻積瀉熱,使積熱從大便而下。

枳實行氣導滯消積,既除病滿脹痛,又增大黃瀉下之功,《藥品化義》卷2謂其「專泄胃實,開導堅結.....逐宿食,破結胸,通便秘」。該兩藥對於下痢或泄瀉,則體現了「通因通用」治法。

神曲功能消食和胃,與大黃、枳實相合,共除致病之因,亦為臣藥。佐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止痢,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止瀉,可使濕熱從小便分消,與通腑之大黃相配,使「邪有出路」

白朮健脾燥濕益氣,以收攻積而不傷正之效。諸藥合用,共達食消積去,熱清濕化的目的,對於濕熱食積證較重者尤為適宜。

本方的配伍特點:方中消下與清利並用,但以消下為主。妙在有自朮一味,以兼顧正氣,使祛邪又不傷正。

本方現常用於胃腸功能紊亂、細菌性痢疾、腸炎、消化不良等屬於濕熱食積者。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遠溫開水送下(現代用法:共為細末,水泛小丸,每服6~9g,食後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痢無積滯者不可使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胃下垂

相同名稱方劑


枳實導滯丸, 出處:《內外傷辨》卷下。 組成:大黃1兩,枳實(麸炒、去瓤)5錢,神曲(炒)5錢,茯苓(去皮)3錢,黃芩(去腐)3錢,黃連(揀淨)3錢,白朮3錢,澤瀉2錢。 主治:祛濕清熱,消積導滯。主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滿,悶亂不安;脾胃濕熱引起的胸滿腹痛,消化不良,積滯瀉泄,或下痢膿血,裏急後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