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嫛婗至寶丹
YI NI ZHI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嫛婗至寶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
- 抑菌止痛: 黃連對於常見的細菌和真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因此,黃連在「嫛婗至寶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達到止痛的效果。
嫛婗至寶丹中加入水菖蒲,主要是利用其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的功效。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止痛安神等功效。其開竅醒神之效,可治療神志昏迷、癲癇發作等症狀,而化濕健脾之效,則有助於脾胃濕困、食慾不振等病症。
嫛婗至寶丹主要用於治療神志不清、痰濁阻竅、癲癇發作等症狀,水菖蒲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化痰止痙之效,提高治療效果。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嫛婗至寶丹為治療肝風內動、痙厥抽搐的經典方劑,天麻可有效抑制肝風內動,緩解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 疏通經絡:天麻入肝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嫛婗至寶丹還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天麻的加入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痙攣和疼痛。
嫛婗至寶丹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肝經,可疏散肝氣鬱結,宣肺利氣,並能化痰止咳,燥濕止瀉。該方劑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
橘紅的加入,一方面可以疏肝理氣,使肝氣條達,氣機通暢,從而緩解氣喘、胸悶等症狀;另一方面,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化解痰濕,改善咳嗽等症狀。因此,橘紅是嫛婗至寶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藥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嫛婗至寶丹中包含茯神,主要是為了其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功效。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同時,茯神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
嫛婗至寶丹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脾胃虛弱等症狀,茯神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發揮了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遠志」,主要原因如下:
- 安神定志: 遠志味苦辛,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開竅醒神的功效。嫛婗至寶丹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等症,而遠志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使心神安定,睡眠品質提升。
- 通竅開鬱: 遠志亦能通竅開鬱,使心氣通暢,解除鬱結之氣,有助於改善情緒低落、心胸鬱悶等問題。嫛婗至寶丹中加入遠志,有助於整體方劑疏通心氣,提升精神狀態。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可起到醒神開竅,化痰開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 祛風止痙: 天南星亦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可治療風痰阻絡所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在「嫛婗至寶丹」中,天南星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止痙效果,緩解患者的痛苦。
嫛婗至寶丹方中含有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荊芥亦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風熱或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嫛婗至寶丹中加入荊芥,可有效治療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等疾病,並可輔助治療瘡瘍、腫毒等症,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妙。
嫛婗至寶丹中含有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該方劑多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咽喉腫痛。
- 助藥力達肺:桔梗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肺部,提高藥效。嫛婗至寶丹中其他藥材如黃芪、甘草等,皆需藉助桔梗的力量,纔能有效發揮其療效。
嫛婗至寶丹中包含蟬蛻,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蟬蛻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痱子等。
二、祛風止癢:蟬蛻善於疏風通竅,並能止癢,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症狀,亦有較佳的療效。
總而言之,蟬蛻在嫛婗至寶丹中起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皮膚病。
嫛婗至寶丹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其止嘔、化痰的功效。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方劑中若有濕邪困阻中焦,或痰濁上逆,導致嘔吐、呃逆等症狀,半夏便能起到化痰止嘔的作用。此外,半夏還能燥濕止咳,對於濕痰阻肺引起的咳嗽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半夏的加入,有助於改善嫛婗至寶丹治療濕濁、痰飲等所致的嘔吐、咳嗽等症狀,提高療效。
嫛婗至寶丹中包含鬱金,主要是因為鬱金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行氣解鬱: 鬱金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嫛婗至寶丹主治胸悶氣滯、心煩不寧等症,鬱金可以疏肝理氣,解鬱散結,緩解患者的胸悶氣滯症狀,達到舒緩心煩、寧神安神的功效。
- 活血化瘀: 鬱金亦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嫛婗至寶丹中可能也包含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鬱金可以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加速患者的康復。
嫛婗至寶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嫛婗至寶丹主治風寒襲肺,症見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等,防風可有效解除風寒之邪,緩解上述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防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共同起到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使藥效更全面、更有效。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功效,可改善因經絡阻滯、氣血瘀阻導致的疼痛。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全蠍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外傷、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全蠍在「嫛婗至寶丹」中,發揮著通經活絡、散瘀止痛、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嫛婗至寶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含有較為烈性或偏寒偏熱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抗炎消腫等。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甘草在嫛婗至寶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薄荷,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表: 薄荷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 開竅醒神: 薄荷芳香氣味可以醒腦開竅,對於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嫛婗至寶丹」方劑中,薄荷可以起到清熱解表、開竅醒神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化痰: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有助於疏通氣機,化解痰飲,改善胸悶、咳嗽等症狀。
-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氣,止嘔逆,對於因胃氣上逆、痰濁壅肺導致的嘔吐,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嫛婗至寶丹」中加入枳殼,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行氣化痰、降逆止嘔的效果,從而治療相關疾病。
「嫛婗至寶丹」方劑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石決明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火、降肝陽、明目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石決明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使眼睛恢復明亮。
- 平肝潛陽: 石決明能平息肝陽上亢,對於因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昏目眩、耳鳴、失眠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方劑中若出現此類症狀,石決明可以幫助平定肝陽,使患者恢復正常。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名為「嫛婗至寶丹」,專治小兒「風熱驚癇,厥逆」。
- 「風熱驚癇」:指小兒因外感風熱或內生痰火,引動肝風,出現抽搐、驚叫、神昏等症狀。
- 「厥逆」:多為氣機逆亂,表現為四肢厥冷、神志不醒,或熱極生風所致之昏厥。
此方結合「清熱化痰、熄風鎮驚、開竅安神」三大作用,對小兒急驚風、痰熱閉竅或熱極生風之證尤為適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熄風止痙,平肝潛陽
- 天麻(煨)、全蠍、蟬退、天蟲(白僵蠶炒):直接熄風止痙,緩解抽搐。
- 石決明(煅):平肝潛陽,鎮靜安神,助降肝火。
- 防風、荊芥、薄荷:疏風透表,散外風以防內風煽動。
2. 清熱化痰,瀉火解毒
- 川連(豬膽汁拌炒):豬膽汁增強清肝膽火之力,清心瀉火。
- 膽星、半夏、橘紅、枳殼:化痰燥濕,理氣寬中,助痰熱下行。
- 酒軍(酒製大黃):瀉火通腑,導熱下行,釜底抽薪。
3. 開竅醒神,安神定志
- 菖蒲、遠志、茯神:開竅化痰、寧心安神,改善神昏譫語。
- 鬱金:行氣解鬱,助痰熱疏泄。
- 桔梗:宣肺利咽,載藥上行以達病所。
4. 調和輔助
- 鈎藤湯熬丸:鈎藤熄風定驚,赤糖甘緩和中,減緩藥性峻烈。
- 辰砂、金箔為衣:重鎮安神,加強鎮驚之效。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毒性。
三、整體方義推論
此方以「治風先治痰,治痰先治熱」為原則:
- 風熱夾痰為病機核心:外風引動內風,痰熱蒙蔽心竅,故需疏風、清熱、化痰並行。
- 標本兼治:
- 治標:熄風止痙(天麻、全蠍)、開竅(菖蒲)以緩急。
- 治本:清熱(川連、酒軍)、化痰(膽星、半夏)以除病根。
- 給藥途徑靈活:依寒熱證型調整服法(薑湯溫散寒痰,鈎藤薄荷湯清透熱邪),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
總結:此方適用於小兒痰熱風動之驚風,通過多層次協同作用,達到「風熄、熱清、痰化、竅開」之效。
傳統服藥法
川連(豬膽汁拌炒)1錢5分,菖蒲1錢5分,天麻(煨)3錢,天蟲(炒)3錢,橘紅3錢,茯神3錢,遠志3錢,膽星3錢,荊芥3錢,桔梗2錢,蟬退2錢,半夏2錢,鬱金2錢,防風2錢,全蠍1錢,甘草1錢,薄荷4錢,枳殼5錢,酒軍5錢,石決明(煅)7錢。共為末,用鈎藤1兩5錢煎湯,加赤糖5錢,熬稠為丸,每料勻分150丸,辰砂金箔為衣。
每服1丸,寒症淡薑湯、熱症勾藤、薄荷湯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嫛婗至寶丹,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川連(豬膽汁拌炒)1錢5分,菖蒲1錢5分,天麻(煨)3錢,天蟲(炒)3錢,橘紅3錢,茯神3錢,遠志3錢,膽星3錢,荊芥3錢,桔梗2錢,蟬退2錢,半夏2錢,鬱金2錢,防風2錢,全蠍1錢,甘草1錢,薄荷4錢,枳殼5錢,酒軍5錢,石決明(煅)7錢。 主治:小兒風熱驚癇,厥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