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和解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疏肝: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疏肝解鬱之效。和解散方主治少陽證,症狀包括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脈弦等,柴胡可針對少陽證的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症狀,起到疏散風熱、疏肝解鬱的作用,幫助患者退熱和解除肝氣鬱結。
2. 調和氣機: 柴胡能調和肝脾氣機,使肝氣條達,脾氣健運。和解散方中,柴胡與其他藥物配伍,如黃芩清熱瀉火、半夏燥濕化痰、枳殼行氣消積,共同協同作用,達到調和氣機,使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症狀得以緩解。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桔梗,主要是因為桔梗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和解散主治風熱犯肺,咽喉腫痛,咳嗽痰粘,桔梗可宣散肺氣,利咽開音,使痰液易於咳出,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 升提藥力: 桔梗性輕揚,具有升提藥力,可將其他藥物向上引導,使藥力直達病竈,增強藥效。和解散中其他藥物多偏於清熱解毒,桔梗的升提作用可以幫助藥力直達上焦,更好地治療咽喉腫痛等症。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肺、胃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和解散方劑主治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的理氣止痛功效可以緩解這些症狀,使氣機通暢,脾胃運化功能恢復。
- 降逆止嘔:枳殼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有一定的療效。和解散方劑中也常加入其他降逆止嘔的藥物,如半夏、生薑等,枳殼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辛溫,入肺經,具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和解散主治風寒束肺、咳嗽氣喘,前胡有助於宣散風寒,使肺氣通暢,止咳化痰。
2. 利氣降逆,和解表裏: 前胡兼具利氣降逆之功,能緩解氣機鬱滯,使肺氣下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共同作用,和解表裏,使寒邪得散,氣機得調,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和解散方劑中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補中,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提高藥物療效。和解散方劑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甘草能補脾益氣,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止瀉的目的。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和解散方劑主治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故茯苓可利水滲濕,健脾燥濕,促進濕熱排出。
- 健脾和胃:茯苓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進一步促進濕熱的消除,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總之,茯苓在和解散方劑中起著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濕熱蘊結的功效。
和解散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和解散方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而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呼吸道阻塞。
- 降逆止嘔:半夏可降逆止嘔,緩解因痰濕阻滯胃氣、脾胃不和所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和解散方中常配合其他止嘔藥物,如生薑、紫蘇等,共同發揮止嘔效果。
總而言之,半夏在和解散方中發揮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解決痰濕阻肺、氣逆嘔吐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和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如濕熱瀉痢、黃疸、濕疹等,而黃芩能清熱燥濕,使濕熱之邪得以清除,達到治療目的。
- 止血涼血: 黃芩亦有止血涼血之功,對於濕熱所致的出血症狀,如腸胃出血、血痢等,黃芩能起到止血涼血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病患的病情。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肌發表,透疹止癢: 葛根具有解肌發表之效,能疏散風邪,促進汗液排出,使疹子透發,達到止癢的效果。和解散方劑主要針對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葛根可以幫助患者解除肌表之邪,促進病邪外透,達到解熱退疹、止癢之效。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葛根除了解表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之效,可以降低熱毒對咽喉的損害,起到利咽消腫的效果。和解散方劑中,葛根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清除熱毒,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和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的疏散風熱之功有助於清熱解表,緩解患者不適。
- 清利頭目: 薄荷具有清利頭目、醒腦開竅之功效。和解散方劑中亦包含川芎、荊芥等藥物,共同起到清利頭目、止痛的作用,薄荷的加入更能增強此功效,緩解患者頭痛、頭昏等症狀。
和解散方中包含連翹,主要是由於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歸肺、心經,其性善於清泄上焦熱毒,對於外感熱病、癰腫瘡毒、瘰癧結核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在和解散方中,連翹與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黃芩等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達到治療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的效果。
和解散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和解散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所引起的疼痛,並滋養肝血,使肝氣得以舒暢。
- 調節氣血,促進血行: 和解散方劑中含有柴胡、香附等理氣解鬱藥,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的作用,防止理氣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血脈。同時,白芍還能促進血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總而言之,白芍在和解散方劑中既能緩解疼痛,又能調節氣血,起到重要的作用。
和解散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行氣,止痛止痙: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止痙的功效。和解散方以川芎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改善氣滯血瘀導致的頭風痛、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 引藥上行,疏通經絡: 川芎氣味芳香,能上行頭部,並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和解散方中,川芎可引導其他藥物上行,改善頭部氣血循環,達到治療頭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解散 」,由柴胡、桔梗、枳殼、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薄荷、連翹、白芍、川芎等13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咳嗽氣喘等症。
柴胡: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解肌發汗、止痛的功效。
桔梗:味苦、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
枳殼:味酸、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咳化痰的功效。
前胡:味苦、辛,歸肺、肝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散風熱的功效。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半夏: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的功效。
葛根:味甘、辛,歸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透疹、生津止渴、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薄荷:味辛、涼,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的功效。
連翹:味苦、辛,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的功效。
白芍: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功效。
川芎:味辛、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和解散 」,由13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咳嗽氣喘等症。
傳統服藥法
防風2錢,桔梗2錢,荊芥4分,升麻1錢5分,乾葛2錢,薄荷3錢,蟬退2錢,力子2錢,覆花2錢,枳殼5分,木通1錢。
為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和解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川芎、羌活、獨活、厚朴、蒼朮、細辛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散寒邪,解利傷寒。主治:溫疫。
和解散,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柴胡、茯苓、甘草、黃芩、葛根、防風、薄荷、芍藥、北梗。 主治:傷寒得汗未解,或發而未汗。
和解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一。 組成:紫蘇、杏仁、陳皮、半夏、前胡、薄荷、葛根、甘草(炙)、桔梗、桑白皮。 主治:傷風,鼻塞咳嗽,胸脅竄痛,發熱口渴。
和解散,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柴胡、桔梗、枳殼、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薄荷、連翹、芍藥、川芎。 主治:四時傷寒發汗後,經中有餘熱未解。
和解散, 出處:《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組成:厚朴(去粗皮,薑汁炙)4兩,陳皮(洗)4兩,藁本半斤,桔梗半斤,甘草半斤,蒼朮(去皮)1斤。 主治:和脾胃,逐風邪。助胃驅邪,和解百病。主治:四時傷寒,瘴病初起,傷食,胃寒腹痛,濕瘧。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冷瘴初發。胸腹滿悶,頭眩發熱;傷風初作,未分證候。腹痛嘔吐。
和解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蒼朮(淨洗)4兩,厚朴(制)1兩,桔梗(去蘆)4兩,藿香葉2兩,前胡(洗,去蘆)2兩,柴胡(洗,去蘆)2兩,當歸(洗)2兩,赤芍藥2兩,川芎4兩,陳皮(去瓤,炒)4兩,甘草(炙)4兩,神曲(炒)4兩,麥糵(炒)4兩,赤穫苓4兩,半夏曲2兩。 主治:正氣,除寒邪,闢瘟疫。主治:感寒,表裏未辨,頭痛惡心,發熱煩疼,不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